最新建议提案来了!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是
发布时间:2023-3-4 10:08阅读:254
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将于今日下午3时开幕,我国期货市场也将正式进入“两会时间”。部分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已公布自己准备的建议提案,期货和衍生品市场成为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
全国政协委员宋曙光:加快推动建设全链条境外风险管控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曙光建议,加快推动建设全链条境外风险管控体系,更好指导“走出去”企业和金融机构管控境外风险。
宋曙光建议,围绕加强我国海外利益保护,积极构建多元立体的安全保障体系。加强各方信息共享和协同联动,建立完善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制度,依托核心企业构建上下游一体化金融供给体系和风险评估预警体系,提供系统性金融解决方案,更好发挥金融稳链拓链强链作用,提升我国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
宋曙光建议,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内外贸信贷支持和政策性保险保障力度,依托内外贸企业应收账款、存货、订单、保单等,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对内外贸一体化经营企业加强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和国内贸易信用保险协同支持,推动内外贸高效运行、融合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杨成长:为中小企业提供外汇风险对冲工具
全国政协委员、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建议,金融业要积极支持中小微企业恢复性发展。建议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外汇风险对冲工具,尤其是帮助其规避小币种汇率风险。
杨成长表示,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小币种货币汇率的研究,丰富小币种与人民币之间的结算工具,提升贸易结算币种的自主性,同时推出更多小币种汇率风险对冲工具,减少中小企业汇兑损失。
杨成长认为,要着力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能源及原材料价格波动过大的问题针对中小企业缺乏开展期货套保人才的困难,探索为中小企业提供稳定能源和原材料波动的金融业务,进一步扩大"金融衍生品+保险"运用范围。
杨成长同时建议,持续推进金融双向开放,有针对性地优化外资金融机构营商环境。推动上海加快创设全球资产管理产品交易中心,持续引入境外大型资管机构。鼓励上海加快建设全球资管中心,用好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开放政策,为全球资管产品提供从产品创设、交易、托管、清算、汇兑及风险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加快建成全球资产管理中心。
全国政协委员王冬胜:开拓债券衍生品市场 推动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主席王冬胜提出,过去一年多以来,受多重因素影响,离岸债券市场融资功能受到冲击。为畅通中资企业海外融资渠道,应恢复、推动离岸债券市场功能、作用。
王冬胜提出三条建议。一是引导和支持重点领域企业境外发债,推动双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妥善处理中资境外违约债券重组,稳定及提振国际投资者信心;三是加强离岸市场产品创新,增加离岸人民币债券的跨境应用场景,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王冬胜建议,通过适当增加中长期债券发行和绿色债券发行、开拓债券衍生品市场等方式推动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发展,使人民币债券成为国际市场通行的合格担保品,进一步发挥人民币的货币锚定效应,促进人民币国际化。
此外,王冬胜还提出,加强和完善小农户农业风险保障机制。建议加大对小农户家庭的保险补贴力度,增强其抗风险能力;创新保险险种,鼓励政策性保险及商业保险机构推出更加适合小农户家庭多元需求的专项农业保险产品,并简化参保流程;提升保险专业服务,最大限度保障小农户家庭利益。
全国人大代表焦云:发挥资本市场资源配置枢纽作用 服务东北地区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宝泰隆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焦云建议,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枢纽作用,培育一批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战略新兴企业,不断强化资本市场的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为东北地区培育引进的高科技企业提供全产业链的衍生服务、增值服务,促进产融结合,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上助力“专精特新”企业快速崛起和壮大,为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焦云表示,东北地区相对于我国其他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趋势更为严重,甚至出现负增长,主要原因是国民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不合理,东北地区上市公司数量远远落后于其他省份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东北地区是我国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的生产基地,资源、人才、基础设施等支撑能力较强。近年来,政府通过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和政策措施,促进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在激发市场活力和推动转型升级上取得积极进展,但面临的内外形势和竞争压力依然严峻,能够体现世界前沿科技水平的产品和服务相对较少。
焦云建议,比照现有“绿色通道”政策,在不降低上市要求和审核标准的前提下,对东北地区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给予更多的支持。
全国政协委员李丹:吸引跨国企业登陆我国资本市场
全国政协委员、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首席合伙人李丹建议,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吸引优质外商投资企业登陆我国资本市场。
李丹建议,通过解决目前影响外资上市的主要问题,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平台优势,更好落实国家稳外资、吸引外资的战略部署,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发展,实现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李丹建议,分阶段吸引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跨国企业登陆我国资本市场。具体而言,第一阶段,持续推进“互联互通”的机制,吸引英国、瑞士、德国交易所上市企业实现A股CDR发行,形成“试点效应”;第二阶段,吸引在中国有实质经营和规模的全球企业,将其在中国或者亚洲业务在A股上市;第三阶段,吸引具有标杆意义的全球科技创新企业(不限于“互联互通”机制)在A股发行CDR或者二次上市。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小米玄戒O1芯片发布,小米股票终回暖!自研芯片能否成为破局关键?
2025-05-26 10:32
-
2025年端午节假期享收益,赶紧码住这份攻略!
2025-05-26 10:32
-
打新预告来啦!来看看这两支新股潜力如何~
2025-05-26 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