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马八大重点工程,国办印发实施方案振兴中医药
发布时间:2023-3-1 09:55阅读:134
2023-02-28 00:00:00 北京商报网
2月28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办公厅于日前印发的《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进一步加大“十四五”期间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力度,着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
《方案》统筹部署了中医药健康服务高质量发展工程、中西医协同推进工程、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工程(岐黄工程)、中药质量提升及产业促进工程、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点工程等在内的8项重点工程。到2025年,中西医结合服务能力显著增强,高素质中医药人才队伍逐步壮大,中药质量不断提升,中医药文化大力弘扬,中医药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促进资源均衡布局
《方案》提出,要显著提升中医药重大疾病防控救治和应急处置能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具体包括要以地市级中医医院为重点,建设130个左右中医特色突出、临床疗效显著、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布局35个左右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开展中医医院传染病防治能力建设。
此外,《方案》还表示要加强县级中医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建设,每个县级中医医院建成2个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和1个县域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在县级医院提标扩能项目中,在“三区三州”建设64个中医县域医疗中心。
事实上,早在2022年4月1日,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财政厅等就印发了《关于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推进中医药事业优质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到2025年,省级中医医院全部完成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建设任务,100%的县(市)建有1所公立中医医院,其中95%达到二级甲等建设标准,设区市至少设置1所三级甲等水平的公立中医医院。
值得关注的是,《方案》也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完善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建设标准,制定省级老年中医药健康(治未病)中心建设指南,各地要将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纳入本地区健康服务或养老服务相关规划,加大对中医药老年健康服务的支持力度。
提升中西医协同攻关水平
《方案》中还明确要建设“有机制、有团队、有措施、有成效”的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建设50个左右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一批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辐射带动提升区域中西医结合整体水平。
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同建设也是此次《方案》的内容之一,要求促进中西医医疗资源有效整合和中西医医疗技术优势互补,推进诊疗模式改革创新和医学领域创新发展,显著提高部分重大疑难疾病的临床疗效,形成一批独具特色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和专家共识。聚焦癌症、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感染性疾病等重大疑难疾病、慢性病和传染性疾病,以提高临床疗效为重点,遴选一批项目单位开展中西医联合攻关。
配套措施方面,《方案》指出,各地要支持组建区域中西医协同医疗联合体,将中西医结合工作纳入医院等级评审和绩效考核。项目单位要把建立中西医协同机制和多学科诊疗体系纳入医院章程,将中西医联合查房、会诊纳入医院管理制度,在各主要临床科室配备中医医师,打造中西医协同团队。
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在哪?全国政协委员、湖南医药学院院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何清湖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西医结合更能发挥全科医学的优势,中西医结合医学的主要特点就是‘病证结合,优势互补,求同存异’”。
“在新冠疫情的防治中,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对于重型、危重型患者的救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阻断或缓解重症向危重症的发展,促进重症向轻症的转变,减少死亡率。”国家中医药局副局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公开指出。
加强中医药特色人才培养
人才是中医药发展的第一资源。《方案》提出,要实施中医药领军人才支持项目,遴选培养50名岐黄学者和200名青年岐黄学者,组建10个国家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和一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实施中医药优秀人才研修项目,培养1200名中医临床、少数民族医药、西医学习中医等方面的优秀人才。
早在2022年4月国家中医药局、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医药人才工作的意见》中就明确到,2025年,培养造就一支基本满足中医药发展需求的人才队伍。实现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中医医师配置不低于本机构医师总数的60%,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馆、配备中医医师。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中医医院院长、北京中医研究所所长刘清泉在谈及中医药人才培养和发展时曾表示,“最优秀的中医药人才需要带领中医药行业继续发展,而服务于老百姓(603883)的中医药人才则可以进一步下沉基层,当前中医药传承的核心问题是基层缺乏人才”。
为了壮大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规模,提升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素质,《方案》指出,首先要实施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项目,招录7500名左右中医专业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支持1.25万名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开展规范化培训、转岗培训,培养5000名中医助理全科医生,为中医馆培训一批骨干人才;其次要实施革命老区中医药人才振兴项目,在革命老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等地区,加大中医专业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的培养力度,支持建设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更好适应群众就近享受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在配套措施方面,《方案》明确将落实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医学生就业安置和履约管理相关要求,积极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确保项目实施效果,保证培养对象培训期间的工资及福利待遇。
北京商报记者 方彬楠 张晗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