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服务联盟2023年度工作研讨会:搭建专业平台精准赋能企业
发布时间:2023-2-26 23:31阅读:78
2月25日,2022全球期货交易者大会暨第十六届全国期货(期权)实盘交易大赛、第九届全球衍生品实盘交易大赛颁奖大会举行期间,产业服务联盟、期货日报、弘业期货联合主办产业服务联盟2023年度工作研讨会。会上,为更好地落实产业服务联盟的工作举措,推进期货市场服务实体经济效能,围绕数字经济发展、产业客户服务体系的搭建、期货市场对外开放,引入境外机构的模式等重要性等话题,与会嘉宾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
聚合资源,为产业企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在行业人士看来,过去十年里,期货行业不断创新业务模式,以市场化手段助力产业企业应对风险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是产业服务依然面临着服务周期长、任务重、效果不明显等多种因素的压力。
“期货日报发起成立产业服务联盟,就是要联合更多市场各类机构,聚合资源,建立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平台,加入期货服务实体的队伍,围绕服务产业企业的关键问题开展合作,为产业企业高质量发展赋能。”《期货日报》社有限公司总经理、总编辑陈邦华在发言时表示。
去年,我国期货和衍生品法正式出台,明确表示国家支持期货市场健康发展,发挥发现价格、管理风险、配置资源的功能,鼓励利用期货市场和衍生品市场从事套期保值等风险管理活动。这从法治环境上为企业参与期货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持。
同年,产业服务联盟也突破重重困难,在践行服务产业的道路上,收获了“规范、创新、突破、扩容”四大关键词。陈邦华介绍,“规范”是指2022年联盟工作整体实现了章程规范、制度规范、管理规范以及运作模式规范;“创新”是指联盟的轮值理事长制度带动了各家理事单位的积极性和创新性,通过围绕产业开展一系列活动进一步扩大市场影响力,增强了与理事单位的合作黏性;“突破”是与2021年之前相比,联盟的发展迈出了更多实质性的脚步,进一步实现了从期货圈向产业圈的破圈;“扩容”是通过与多家合作单位持续建立战略合作和成员单位关系,使得联盟队伍进一步壮大。
“肯取势者可为人先,能谋势者必有所成”。在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金融证券部副总经理房钰国看来,期货产业服务联盟依托期货日报强有力的媒体优势和行业地位优势,联合了各类机构,汇聚市场各方力量,实现了期货专业力量与实体产业需求的对接,已成为期货服务机构、各方协会、产业企业沟通的桥梁。
对于未来,中国化工企业管理协会副会长张恭春建议产业服务联盟要增加宣传力度,促进期货服务机构进一步了解实体企业需求,发挥示范效应,组织交流推广经验,推介成功案例,向企业“送管理、送技术、送服务”。同时,也要关注科技进步,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借助新技术手段,更便捷、更有效地指导实体企业掌握期货工具、运用期货工具。
两地联动,深挖服务实体深度、广度
“目前,很多境内期货机构在产业服务方面的探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相关丰富经验和业务模式也值得香港中资期货协会的持牌机构会员借鉴和学习。同期,部分香港中资期货商近年在探索期现结合、场外掉期及跨境收益互换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一部分会员也通过境外特参、境外中介、QFII及RQFII等方式,积极参与内地期货市场的国际化品种,为境外实体企业参与中国期货市场提供市场接入及咨询服务。”香港中资期货业协会会长明小冲表示,香港中资期货业协会可以与联盟内的内地期货同行合作探索服务境外产业客户,加强人员及业务合作交流。
“香港本地缺乏足够数量的实体企业客户,但其优势在于成熟的普通法体系,廉洁高效的行政部门、庞大的专业服务群体、货币自由汇兑、资金及货物自由流通,与全世界无缝接轨的规则,等等。”明小冲表示,香港背靠祖国庞大的市场、丰富的资源禀赋及优秀的人才资源,通过利用中国加强对外开放和加速引进来的超级联系人地位,香港的期货经营机构完全可以在内地期货法及香港相关监管制度的法律框架内,把广阔的内地市场规模与成熟的国际金融规则结合起来。
例如,香港期货经营机构首先可以发挥超级代理人的作用,把境外产业客户引进来,同时与内地期货经营机构合作,在国际市场上为境内的实体产业提供一揽子风险管理服务发挥积极作用。“期待未来香港中资期货业协会能更多地与产业服务联盟的全体成员共同探索,为实体企业做好风险管理、助力实体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明小冲表示。
金融科技为实体企业发展插上“金翅膀”
研讨会上,期货日报记者也了解到,金融科技在大宗市场风险管理方面发挥的作用和未来可应用的空间也越来越大。金仕达作为国内知名的金融科技服务商,近几年来,在服务期货行业、深入实体企业方面取得了比较多的成绩,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据了解,自2017年开始服务产业实体以来,目前金仕达已经服务近百家国内大型产业集团做好企业数字化转型。
“近年来,能够明显地感受到,实体企业避险需求越来越强烈,对于实体企业运用期货工具的渴望。”金仕达产业金融部总监吴昱佳表示,受疫情、国际政治金融等因素影响,大宗商品价格波动日趋剧烈,生产企业遭受到较大的冲击,实货库存面临巨大价格风险。价格的不确定性也使得大的贸易供应链集团开始推动贸易创新模式,期现联动定价(点价、均价)的业务模式逐渐替代原有的固定价模式,对于生产加工企业也把期货工具作为战略虚拟库存,用更少的资金锁定未来生产所需的货物,规避原材料价格上涨吞噬利润。
吴昱佳表示,在实体业开展套期保值业务过程中,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去思考,风险有没有办法用数字化来呈现。
在他看来,企业缺乏数字化工具,无法对期现风险敞口、衍生品各类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对于开展套期保值的企业,面临着大量报表依赖人工作业费时费力,期现业务报表依靠人工制作,费时费力并且存在出错的可能性。”吴昱佳表示,此外,产业客户大量输出性工作,期现业务割裂管理衍生品和现货业务系统独立或缺失,期现匹配依靠人工,业务上存在瓶颈,这也是企业大力想做好数字化转型的“痛点”。
对于企业来讲,运用数字化工具,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风险管理不可缺少的一环。
“企业数字化转型要实现管理精细化、风控敏捷化、运营智能化、数据资产化四个核心目标。”吴昱佳表示,通过建立信息化平台,固化管理制度流程,防范有制度不执行,权责不明晰的问题;通过数字化手段,进行风险量化,实现期现一体化管理,对接内部财务系统等第三方系统,消除数据孤岛,有效整合期现数据,为经营决策提供有力依据。
在实体企业看来,期货力量服务产业有了金融科技这对有力翅膀的加持,将可以走得更快更远。
“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金仕达也将积极探索把数字产品工具做好,能够帮助实体产业更好地运用衍生工具规避风险。”吴昱佳称。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