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期货市场舆情监测年报之(三)重要事件发展与演化路径
发布时间:2023-2-20 18:13阅读:55
重要事件发展与演化路径
综合2022年市场关注度居前的关键词、事件、政策、风险点等方面看,期货市场舆情热点集中于新冠疫情、俄乌冲突、疫情管控、美联储货币政策进程、我国央行货币政策等重要事件,详细梳理和分析如下。
(一)俄乌冲突
2022年,俄乌冲突相关舆情声量达167.0万篇,其中正面舆情占比21.7%,中性舆情占比30.6%,负面舆情占比47.7%,整体舆情环境偏负面。这主要是因为两国在能源、化肥、谷物和金属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战争的爆发令全球大宗商品的生产与贸易受到巨大冲击,市场情绪偏悲观。
1月末至2月,乌克兰局势不断升级。2月24日,俄乌冲突爆发。战争爆发后,全球资本市场剧烈震荡,股市出现大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尤为剧烈,原油价格升至2013年以来最高水平,小麦等农产品价格激增,铝和镍等金属价格达到历史高位,舆论整体较为悲观。
6月份,俄乌局势影响逐步减弱,叠加全球经济衰退担忧,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回调,国际油价、铜价、粮价普遍大跌,大宗商品价格指数震荡下行,但市场担忧情绪仍较浓。
7月至12月,俄乌地缘冲突淡出市场关注焦点,美联储加息进程、经济衰退担忧、疫情反复等因为成为新的扰动因素。在此期间,大宗商品价格分化,大宗商品指数呈区间波动态势,市场担忧情绪持续。
(二)疫情管控
2022年,疫情管控相关舆情声量达67.6万篇,其中正面舆情占比29.2%,中性舆情占比37.1%,负面舆情占比33.7%,舆情环境整体中性偏负。舆论认为,疫情反复对情绪和经济基本面产生影响,是导致市场大幅波动的主要线索之一。疫情放开后,消费预期好转,业内对明年国内经济恢复的预期普遍乐观。
1月3日,美国新冠病毒感染人数创下近100万的全球纪录,几乎是该国一周前创下的50.5万人峰值的两倍。受其影响,避险资产黄金小幅反弹。
国内来看,1月至4月,疫情呈多点扩散态势,上海、北京等地管控趋严,疫区物流运输、市场需求均受到较大影响。叠加地缘政治冲突、经济下行预期,市场情绪较悲观,上证指数出现大跌。5月至6月,随着疫情得到控制,随着稳经济一揽子政策落地显效,产业链供应链恢复,市场悲观预期逐步修复,上证指数反弹回升。7月至10月,因国内局部疫情反弹、地产领域风险暴露、美联储加息节奏加快,上证指数再度出现大跌。11月开始,国内疫情防控政策逐步优化,直至全面放开,叠加地产利好政策持续出台、宏观预期向好,市场信心有所提升,上证指数反弹回升。
(三)美联储货币政策进程
2022年,美国货币政策相关舆情声量达148.52万篇,其中正面舆情占比26.3%,中性舆情占比34.6%,负面舆情占比39.1%,整体舆情环境中性偏正面。2022年以来,美国通胀水平大幅飙升,美联储采取激进加息的措施来抑制通胀,其他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也随之转向货币紧缩。受此影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市场对经济衰退的担忧加剧,随着美国通胀与就业数据开始下降,市场对于美联储放缓加息脚步的预期持续强化,这将对市场行情改善起支撑作用。
1月,美联储将基准利率维持在0%-0.25%不变,符合市场预期,舆论整体偏中性。值得注意的是,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暗示,打算在3月份的会议上提高利率。
3月17日,美联储如期加息25个基点至0.25-0.5%,符合预期。美联储预计,在今年剩下的六次政策会议上,每次都会加息25个基点。数据公布后,美股收涨,美元指数下跌。舆论整体偏中性偏负,负面舆情主要是担忧美联储加息进程加快。
5月开始,随着美国通胀数据连续高涨,多次刷新40年来最高纪录,市场对美联储激进加息的预期不断增强。美联储分别于5月4日加息50个基点,于6月15日、7月27日、9月21日、11月2日连续四次加息75个基点,整体上符合市场预期。舆论整体中性偏负,负面舆情主要是担心美联储激进加息导致人民币贬值、输入型通货膨胀以及拖累经济增长前景。
12月因美国CPI指数出现超预期下行,美联储加息步伐放缓。12月14日,美联储年内第七次加息,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上调50个基点到4.25%至4.5%之间。因加息节奏放缓,媒体舆论偏中性,市场趋于冷静。分析指出,2022年美联储共累计加息425个基点,在近40年来的历次加息周期中,创下了最大密集的加息幅度,未来加息步伐仍将取决于美国通胀水平的增速。
(四)我国央行货币政策
2022年,我国央行货币政策相关舆情声量达35.1万篇,其中正面舆情占比63.82%,中性舆情占比36.10%,负面舆情占比0.08%,整体舆情环境中性偏正面。市场舆论倾向于报道我国央行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支撑作用,以肯定为主;少数负面舆论主要是担忧降准力度不及预期,对行情造成利空。
近两年,在疫情影响下,国内经济受到重创。为巩固经济回稳向上基础,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2022年我国央行加大稳健货币政策实施力度。包括两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两次下调MLF利率、三次下调LPR利率。相关政策释放出稳预期稳市场信号,利于增强市场信心,助力资本市场平稳运行,市场舆论以正面传播为主。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