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财经精粹:8月全球股市遭重挫纽油周一大涨8.8%,市场焦点转向本周非农数据
发布时间:2015-9-1 08:54阅读:586
摘要:8月全球股市遭遇重挫欧股指数创四年来最大月度跌幅;周一纽油大涨8.8%;美联储通讯社:美联储官员基本维持年底前加息计划不变;谷歌在印度遭反垄断指控。
————市场————
◆周一美国股市收跌。纳指下挫1.07%,油价继续暴涨刺激能源股走高。新兴市场增长放缓以及美联储对9月份加息观点模糊,均令投资者感到紧张。8月份道指累计下跌6.57%;标普指数下跌6.26%;纳指下跌6.86%。
◆欧洲股市小幅收低,8月表现为四年最差。泛欧绩优股FTSEurofirst 300指数收低0.2%,8月大跌9%,为2011年8月来最大月度跌幅。英国市场因公共假期休市。截至收盘,法国CAC指数跌0.47%,报4652.95点,月跌8.45%。德国DAX指数跌0.38%,报10259.46点,8月表现也是2011年8月来最差,月跌9.28%。
◆亚太股市周一多收低,8月"全军覆没"。截至收盘,日经指数跌1.3%至18890.48点,结束之前连续三天的反弹势头。日经指数8月跌8.2%,为2014年1月以来最大单月跌幅。 澳大利亚指数8月下跌8.6%,创2008年底来最大月度跌幅。
◆纽约黄金期货价格收盘下跌1.50美元,跌幅0.1%,报每盎司1132.50美元,但8月份整体上涨3.4%。因最近全球股市波动令许多投资者感到紧张。
◆美国WTI 10月原油期货价格收涨3.98美元,涨幅8.80%,报每桶49.20美元,创7月21日以来最高收盘位。WTI油价录得连续三日上涨——三日上涨10.01美元,涨幅25.93%,录得1990年8月份以来最大三日百分比涨幅。8月整体上涨4.41%。
◆美元维持窄幅震荡,市场焦点转向本周非农数据,英国市场休市市场成交清淡。全球股市下滑使得投资者出脱风险头寸,投资人重新购入欧元,限制了欧元的跌势。美指8月份收盘下挫1.5%。
————宏观————
◆8月芝加哥采购经理人指数(即商业景气指数)小幅下滑,但表明接近夏末的美国中西部地区经济仍在温和增长。MNI Indicators表示,8月份的芝加哥采购经理人指数从7月份的54.7下降至54.4。
◆欧元区8月通胀率0.2%,高于预期的0.1%,仍远不及欧央行2%的目标,扩大QE可能性渐增。
◆美联储副主席费希尔:9月是否升息取决于市场波动状况;不应等到通胀升至2%才加息,通胀反弹时可逐步加。
◆诺奖得主、耶鲁大学教授席勒:目前美国股市估值已经高估,合理趋势只能是进一步走低。
◆彭博:若以债市为鉴,标普500指数仍有下跌空间。
◆安联首席经济顾问埃里安:本周非农就业报告或成美联储决定9月加息与否关键。
◆美联储通讯社Jon Hilsenrath:美联储官员基本维持年底前加息计划不变。
◆投资者对美联储10月加息的可能性预测已从上周四的40%升至47%。
————公司————
◆美国防部联手苹果波音开发可穿戴感应装备。
◆谷歌在印度遭反垄断指控,或遭巨额罚款。谷歌利用搜索引擎与本地家政服务提供商展开合作,进军家政领域,为客户提供便捷服务。
◆外媒:特斯拉欲向奥巴马政府施压,敦促与中国商讨减少汽车生产商在华运营所面临障碍。
◆蔻驰将关闭香港中环店,因内地游客数量下滑。
◆对冲基金减持阿里巴巴,看好增速更快的京东。投资者认为,京东具备通过其直接快递模式提供更高质量产品的能力,有助维持较快增速。
◆国金证券与百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围绕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建立产品研发及合作机制,尝试在基于移动终端的证券业务领域进行合作。
◆途牛亏损翻倍超2亿元:直采模式前景不明。
◆中国海航集团收购英国路透社总部大楼。此为海航集团在伦敦首个重大收购项目。
◆东芝进一步推迟公布截至3月份的年度财报,此前该公司发现了更多会计错误。东芝在努力为12亿美元会计丑闻画上句号。东芝表示,如果政府接受其延期公布请求的话,计划在9月7日前公布财报。
————观点————
◆瑞银:中国股票价值开始显现,但是缺乏催化因素。对中国股票仍持中性立场,看好保险和电信板块、领先风电和核电企业以及部分领先的互联网企业。
◆高盛:A股下跌空间有限,战术性反弹可期。人民币汇率未被高估。将2016年中国GDP增速预期下调至6.4%;2017年下调至6.1%;2018年下调至5.8%。
◆穆迪:中国互联网企业对O2O平台的投资将在未来12-24个月加速,并推动企业收入增长,挑战明显但可控。下调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预估,中国和美国均被下调,俄罗斯和巴西料维持衰退。
◆法农:美国8月非农就业料强劲增长,关注失业率和薪资增长。
————外媒看中国————
◆FT《中国投资参考》调查的中国富人中, 60%以上计划在未来两年增加海外投资。中国富人最喜欢的投资地,按顺序分别为美国、香港、澳大利亚、加拿大和英国。(金融时报)
◆据了解相关计划的业内人士表示,中国政府正在组织对国有资产的重新洗牌,将缔造全球最大的铝生产商,并让第三家核能集团挑战目前的双头垄断格局。(金融时报)
◆中国政府为刺激中国放缓的经济做出了大量努力,而这些举措产生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副作用”:让本已对美国科技巨头构成威胁的中国科技公司获得更大优势。(华尔街日报)
◆量化宽松已历六载,现在我们要为“量化紧缩”做准备了。一股“量化紧缩”正在日益增强,因为中国大举抛售外汇储备以保护国内经济和市场免受 资本外流急剧增长的冲击。其它新兴市场也纷纷效仿。(路透)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2025年端午节假期享收益,赶紧码住这份攻略!
2025-05-26 10:27
-
本周打新日历!来看看这两支新股潜力如何~
2025-05-26 10:27
-
为什么粮食ETF会上涨?
2025-05-26 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