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期货研究所所长蒋贤辉:中国库存周期已处末端,大宗商品重点关注纺织类商品、有色金属和钢材
发布时间:2023-1-20 10:54阅读:249
期货日报网讯(记者 张欢)徽商期货研究所所长蒋贤辉认为,2020年3月中国开启的这一轮库存周期目前已处于末端,中国这轮库存周期领先于欧美,欧美库存周期正处于向下过程中。
中国本轮库存周期大约2023年5—8月见底
“从国内来看,当前利率水平已经足够低,但来自原材料、能源和粮食的价格仍然有压力,还不足以构成周期上行的价格必要条件。” 蒋贤辉认为,库存仍然处于下降过程中,当前PMI采购价格指数跌落至长期均衡水平后企稳反弹,按照两个季度左右的滞后规律计算,此轮库存周期大约在2023年5—8月见底。
长期看,蒋贤辉认为,地产受制于中国城市化率水平和人口老龄化趋势处于房地产周期的下行阶段,短期在政策支撑下将会出现反弹,但前提需要看销售是否真正触底。若已触底,按照投资滞后销售一个季度预估,投资可能在2023年1月触底。“扣除地产、建筑的非制造业以及制造业投资目前处于景气区间,但由于过去两年在防疫方面的投入,2023年基建领域投资可能会随赤字率的下降出现边际减弱,叠加海外需求的减弱,非制造业和制造业投资高点可能已过,但驱动力量还在。”
蒋贤辉表示,2022年货币供应充足,但融资需求不足,2023年重在货币信用的疏通,叠加海外正处于紧缩周期,国内宽松程度可能将不如2022年最盛阶段。
出口曾经是支撑中国经济2020年疫情以来的亮点,但随着海外通胀、紧缩周期的跟进,美国经济再度失速或衰退难以避免,海外需求的下降,将使得出口成为周期上行的阻碍因素。
蒋贤辉认为,在一系列促销措施下,2022年汽车销售维持高增长,成为抵抗消费下行的关键因素。如果2023年仍然延续2022年的优惠政策,在疫情防控措施进一步优化前提下,汽车销售仍将保持扩张,对周期向上构成驱动力量,但力度可能将减弱。
欧美库存周期处于向下过程中
美国的通胀将在2023年回落,但仍然难以回到美联储设定的2%目标水平,这有可能导致联邦基准利率终点水平向上修正,并将高利率维持更长的时间,从而对欧美乃至全球的经济周期造成向下的压力。欧洲部分国家经济已经迈入衰退,美国经济即使不衰退,经济增速也会向下。
总体而言,蒋贤辉认为,中国处于库存周期下行的末端,欧美库存周期滞后于中国,目前正在向下过程中,这会对2023年中国库存周期修正形成压制。从国内来看,2023年,地产投资触底后将反弹,基建与制造业处于景气区间但增长力度将边际减缓,货币政策力度不及2022年最盛阶段,出口承压,消费维持平稳,价格压力将缓和。2023年上半年,处于本轮库存周期到新一轮库存周期的转换期,2023年下半年可能进入复苏期。
股指配置建议先核心资产后成长
股指的驱动因素在于利润和流动性,估值为必要条件。从股指估值水平来看,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中证1000指数市盈率处于五年分位数的25%、17%、45%、25%,沪深300的估值水平最低,上证50和中证1000的估值相当,中证500的估值水平最高。
从增长来看,蒋贤辉认为,目前处于去库存的末端,价格再平衡的阶段,底部时间可能较长。制造业,电力、热力、燃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处于景气区间。“由于国内货币流动性已然充足,不足的是融资信心,叠加人民币的贬值压力,2023年货币供应将低于2022年最旺盛阶段。”
“股指上半年在库存周期转换期维持的底部时间较长或继续寻底,转换期过后迎来机会。股指配置建议先核心资产后成长,四大股指存在从上证50、沪深300、中证500到中证1000的轮动。”行业配置方面,蒋贤辉建议关注金融、资源、化工、交运、信息技术、家电。
大宗商品重点关注纺织类商品、有色金属和钢材
“大宗商品价格由供需驱动,库存反映供需。中国的本轮库存周期处于末端,领先于欧美库存周期。从中国的库存水平、分行业来看,纺织用品、有色金属属于去库存末端。从利润增速来看,钢材、橡胶和塑料制品、纺织、食品将低位回升或企稳,这些行业处于主动去库到被动补库的过渡阶段。由于欧美库存周期仍然处于向下的过程中,对国内库存周期的修正形成压力,对商品价格的反弹构成压力。”配置建议上,蒋贤辉认为,可以重点关注纺织类商品、有色金属和钢材。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风雨过后,中国将提前于欧美开启新一轮库存周期。” 蒋贤辉表示。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