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新低!中国连续三月减持美债
发布时间:2023-1-19 23:30阅读:218
市场对于美债的态度再现分化。
当地时间1月18日,美国财政部发布2022年11月国际资本流动报告 (TIC) 显示,去年11月,海外投资者持有的美国国债总规模较10月略有增长,但几大美国海外“债主”对增减持态度不一。
该报告的主要看点包括:
□ 去年11月多数美国海外“债主”选择重新增持美债;
□ 日本结束了自去年7月开始的抛售美债步伐,5个月以来首度增持美债;
□ 中国则连续第3个月减持美债,美债持仓降至8700亿美元,再创2010年6月以来新低。
业内人士表示,各经济体短期内增减持美债态度存在分歧,反映出市场对美债、美国经济前景、美联储政策前景等预期的分化。各国央行外汇储备资产多元化是大趋势,人民币资产吸引力正在逐渐增加。
两大“债主”
增减美债态度不一
随着美国通胀持续回落、美联储加息周期“渐入尾声”、美债利率逐步下行,多位美国海外“债主”选择重新增持美债。
数据显示,11月海外投资者持有的美国国债总规模较10月略有增长,达7.2736万亿美元,为3个月来首度上升。
尽管美债持有总规模整体呈现增长,但几大“债主”对增减持美债存有分歧。美国最大海外“债主”日本暂时停止了连续抛售美债的脚步。TIC报告显示,日本11月所持美国国债规模1.0822万亿美元,环比增持178亿美元,为5个月以来首度增持美债。
美国第二大“债主”中国选择继续减持美债。11月,中国(大陆)连续第三个月减持美债,当月减持78亿美元,美债持仓降至8700亿美元,再创2010年5月以来新低。至此,中国(大陆)美债持仓已连续7个月低于1万亿美元。
对于各经济体短期增减持美债态度存在分歧,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向记者表示,这一方面反映各经济体对美债、美国通胀和经济前景、美联储政策前景预期存在一定分化;另一方面,也是各经济体出于优化外汇储备资产结构、稳定外汇储备方面考虑。
“只要市场对美国经济复苏前景、美联储政策前景存在分歧,美债市场波动,各国对美债增减持仍将存在分化;但如果美国经济通胀回落超预期,就业和经济衰退兑现,美联储释放转向信号,有可能吸引资金流入美债。”周茂华说。
探索“去美元化”
长期以来,国际资本市场看美联储“眼色”行事,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扰乱全球。为了避免被美元继续“收割”,寻求外汇储备资产多元化、“去美元化”成为各经济体的一大探索方向。
这其中,全球储备和结算领域成为重要探索方向。一大印证是,美元储备和美元资产吸引力逐渐下降,各国降低美元依赖。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披露的全球外汇储备币种构成数据(COFER),全球美元储备份额占比已2016年第一季度的65.46%降至2022年第三季度末的59.79%。
据最新的TIC报告,尽管2022年11月海外投资者持有美债总规模环比有所增长,但较2021年11月仍然减少了4585亿美元。
国金证券此前发布研报认为,美联储研究显示,当下美债市场深度已近金融危机前后的水平。市场“深度”下降,放大了宏观信息的市场冲击。历史上,美债“深度”恶化时期,外生冲击易被放大,溢出效应也更加显著。
该研报称,本轮中,美联储缩表累积效应显现下,长期美债面临的流动性冲击或较过往更甚;美债市场波动溢出后,激增的高收益债违约风险也值得关注。
人民币资产吸引力增强
随着人民币资产吸引力逐步恢复、人民币资产避险属性凸显,外资继续稳步投资我国证券市场。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1月18日发布数据显示,去年12月,境外机构净买入人民币债券约600亿元。这也是2022年1月末以来,境外机构投资者首次净买入人民币债券。与此同时,外汇局18日也发布数据显示,据统计,2022年12月,境外投资者净增持境内债券和股票分别为73亿和84亿美元。
“从最新的市场数据看,近期外资参与境内证券市场保持活跃,2023年1月上半月净买入境内股票、债券合计约126亿美元。”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称。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31
-
北交所怎么开户?如何开通北交所交易权限?
2025-11-03 09:31
-
一文搞懂一条产业链——【通信设备及服务】
2025-11-03 09:31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