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产经】人民币汇率创五个月新高\|美国2022年12月CPI同比上涨6.5%···
发布时间:2023-1-13 17:25阅读:59
人民币汇率创五个月新高
美国2022年12月CPI同比上涨6.5%
我国海域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潜力巨大
USDA月报上调巴西大豆产量,下调阿根廷大豆产量
新能源汽车火热,多家产业链企业年报预喜
【人民币汇率创五个月新高】
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13日上调388个基点至6.7292,中间价升至2022年7月14日以来最高,本周累计上调1620个基点。短短9个交易日最新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已较2022年底调升了3454个基点。
卓创资讯李训军认为,自2022年年末以来,人民币汇率呈现出明显的反弹走势,中国经济基本面稳步恢复是人民币汇率强势反弹的原因所在。此外,美元指数震荡下跌,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人民币汇率走强。在季节性因素方面,出口商的季节性收汇与结汇的行为在农历春节前的几个月也通常会支撑人民币汇率。当地时间1月12日,美国劳工部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12月CPI为6.5%,连续第6个月出现回落,美联储加息步伐放缓的预期有所增强,美元指数将趋弱调整。国内方面,防控优化之后,消费正在回暖,中国经济企稳反弹前景较为明朗,对人民币汇率将构成强有力支撑。综合来看,后期人民币汇率总体上有望走强,但考虑到经常账户顺差的收窄以及当前存在的中美短期利差仍会对人民币汇率带来一定贬值压力,因此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仍将是常态。
【美国2022年12月CPI同比上涨6.5%】
美国劳工部12日发布数据显示,美国2022年12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下降0.1%,同比上涨6.5%。去年12月的通胀数据和就业报告均呈现出美国经济“降温”的迹象。这也让美国市场开始讨论美联储2月议息会议加息25个基点的可能性。
卓创资讯赵颖分析,美国通胀数据继续回落,巩固了市场对于美联储放缓加息进度的预期。上月美联储将利率上调了50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区间上调至4.25%至4.5%。而在昨日CPI数据公布后,CME“美联储观察工具”显示市场预期美联储在2月份议息会议加息25个基点概率高达95.2%,并且预计大概率美联储在3月份议息会议将最后加息25个基点,预计加息进程将止步于此。
数据公布后,美元指数继续下跌。宏观层面对于油价的压制作用也出现了一定缓解,油价继续上涨。正如我们在《【货币与油价】NO.3:历史上放缓或停止加息油价的表现如何》一文中所说,虽然宏观层面对于油价的上方空间压制仍然存在。但当美联储逐步确认放缓或停止加息之后,宏观层面对于油价的上方压力将得到一定缓解。
【我国海域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潜力巨大】
据央视新闻报道,1月12日,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议召开。会上首次发布了我国海域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潜力评价结果,结果表明我国海域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潜力巨大,可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支撑。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表示,主要是针对我国海域18个主要沉积盆地进行了评价,预测我国海域主要沉积盆地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潜力有2.58万亿吨。
卓创资讯赵渤文认为,通过统计分析当前我国规模较大的CCS和CCUS项目来看,主要的项目集中在集碳驱油和地质封存两个方向。集碳驱油受制于油田,限制较大,可复制性不高,仅适用于拥有油田(气田也可)的企业发展;而封存,是当前成本最低的二氧化碳后续处理方式。我国当前现有的几个封存项目一般选择枯竭的油田、盐穴等,对海域封存的利用较少,主要难点在于成本和技术。从地质条件来看,我国海域的碳封存潜力巨大,但一方面要看后续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需要认识到的是碳封存并非最优解,只是在当前技术条件不足的情况为了处理捕集到的二氧化碳而采取的过渡手段,如何利用二氧化碳(如二氧化碳还原生产化工品、淀粉等)才是终极目标。
【USDA月报上调巴西大豆产量,下调阿根廷大豆产量】
美国农业部1月月报显示,将阿根廷2022/2023年度大豆产量预期从此前的4950万吨下调至4550万吨,将巴西2022/2023年度大豆产量预期从此前的1.52亿吨上调至1.53亿吨。
卓创资讯孙继森分析,干旱天气对南美大豆产量的影响仍然比较显著。巴西由于天气情况好转明显,大豆产量有所上升,产量数值也上调至近1.53亿吨。而阿根廷仍然受到干旱天气的负面影响,目前针对阿根廷2022/2023年的大豆产量,布宜诺斯艾利斯谷物交易所认为会降至3550万吨,罗萨里奥谷物交易所认为降至3700万吨,USDA认为降至4550万吨,罗萨交易所的数据或通过改善人们的预期,部分限制了大豆价格的上涨。展望未来,阿根廷的农业产区在接下来的两周内将继续出现炎热干燥天气,这或对短期大豆价格形成有效支撑,对冲部分巴西新大豆上市的影响。
【新能源汽车火热,多家产业链企业年报预喜】
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爆发式增长,随着A股年报业绩预告大幕拉开,多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成长性凸显,交出亮眼“成绩单”。当前我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大幅领先全球,本土厂商在服务、交期、成本等方面更具优势,并在多个细分领域加速追赶国际头部厂商,有望取得更多市场份额,发展空间巨大。
卓创资讯张凤分析,新能源汽车区别于传统汽车的核心技术是“三电”系统,这一系统中涉及的产业链及产品众多,上游原材料涉及各类矿产资源及新能源化工品,中游涉及电池、电机、电控行业,根据组成部分不同又涉及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连接器、薄膜电容等产品。从2022年的市场情况来看,新能源汽车的需求火热形成了良好的连锁反应,带动了上游产业链的快速发展,多家企业业务及利润出现稳步增长。目前随着新能源补贴政策的取消,市场对于2023年的预期有所下降,但要认识到,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提升,国家补贴的退出是必然,由政策驱动转为市场驱动是行业发展面临的大趋势。因此,相关原材料价格的下跌更多受市场预期的短期影响,长期来看,受到产能不足及技术壁垒的限制,相关产业链的产品供应紧张在短期内难以缓解,对于价格的支撑较强。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