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农势:粮食市场宏观形势分析及展望
发布时间:2023-1-9 23:49阅读:89
导语:回顾2022年,宏观市场波动使国内粮食进口受到一定影响,同时国内粮食生产也受天气因素持续挑战。但全年国内粮食生产仍实现增长,供给能力仍有保障。展望2023年,宏观因素逐步消退,进口格局有望改善,国内粮食稳产保供仍是重中之重。
美元升值汇率波动粮食进口量减价增
受美联储加息影响,美元对人民币汇率2022年一季度末开始持续走强,人民币贬值速度较快,进一步放大了粮食进口的汇率成本。全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8个月内从低点6.34持续贬值至7.16,幅度达到13%。成本增加叠加地缘问题,全年粮食进口量同比持续下滑。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我国粮食累计进口13316.9万吨,同比降低11.8%。下半年连续6个月同比两位数幅度下跌,但年度进口总量水平或仍将高于2020年全年。
进口来源差异化调整
由于地缘问题影响国际粮食贸易流通格局以及价格水平的上涨,国内玉米、大豆进口来源也进行了适应性调整,来源比例较去年呈现出差异化。以玉米和大豆进口主要来源结构进行对比,能够看出,2022年前11个月,自乌克兰进口玉米自4月开始逐步减少,同时美国玉米进口占比则占据了绝对优势;但全年来看由于玉米整体进口量的趋势性减少,相应的乌克兰和美国玉米的比例变动则不明显。大豆与去年相比,源于巴西的进口量占比明显增加,从64%增加至69%,而相应的美国大豆进口占比则相应下降了5个百分点。
粮食进口成本持续增长
2022年玉米、大豆进口量或将占全部粮食进口量的75%,进口市场现货价格的波动明显提升,叠加美元升值,粮食进口成本也相应提高。美湾玉米、大豆现货市场美金年均价格同比2021年分别上涨23%、16%,其中或许包括了美国农民种植投入中化肥、燃料以及土地成本的综合上涨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根据美国农业部8月统计数据,2022年其全国范围内的农业土地价值增长了12.4%,达到每英亩3800美元,创下了自1970年以来的最高记录。其中农田达到了每英亩5050美元,牧场则达到了1650美元。作为其国内农业贷款的重要抵押物,土地价格的上涨也使其国内农业贷款规模在利率水平不断提高的态势下还仍保持了强劲增长。
全年粮食产量仍保持增长
2022年国内粮食产量仍保持了0.5%的增长,增速较去年则有所放缓,也是近三年较低的增长水平。受宏观因素冲击,尤其是受天气因素影响,南方地区大面积高温干旱直接造成国内稻谷播种面积及单产的下降,同时小麦晚播影响播种面积有所下降,但单产的提升使产量仍保持了小幅增长水平。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稻谷播种面积减少1.6%、单产下降进一步造成产量下降2%。
政策导向仍具延续性稳产保供贯穿全年
在21世纪以来第十九个中央一号文件的指导下,全年实现了粮食产量的“十九连丰”,稳定粮食面积产量仍是“粮食安全”的重点。同时在扩大豆扩油料的政策目标指导下,国内豆类播种面积增长17%,产量超过2300万吨水平,达到近20年以来的历史高位。2022年末,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凸显了粮食生产对于农业整体的重要程度。
展望2023,随着美联储加息路径的逐步明确,以及经济衰退形势的确定性,未来美元定价农产品价格总体将表现下行,汇率风险相对减弱,国内粮食进口成本压力有望缓解,进口量增速下行趋势或有所放缓。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