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首波感染潮已近尾声,经济底有望出现
发布时间:2023-1-3 17:13阅读:128
【20230102】股指周报:首波感染潮已近尾声,经济底有望出现
核心观点:偏多12月的PMI数据表明首轮感染潮对经济的冲击大于4月上海封城。年报数据预期较差。需要警惕许多公司年报预亏的风险。但是经济发达地区感染潮在元旦后将会过去,春节期间农村地区的感染潮对经济的影响减弱。并且今年春节早在一月份,二月份就已经开始进入经济活动的旺季。预计2023年Q1季度会有明显回升,意味着经济底可能就是在12月份。随着首轮感染潮过去,A股有望实现开门红,需要关注成交量有没有持续放大。
估值:偏多上证50与沪深300风险溢价率风险溢价率维持高位,整体估值偏低。
短期资金:偏空节前资金面流入金额减少,主要是偏股型基金发行显著减少,ETF流入与北上资金流入放缓,两融余额转为小幅流入,年底IPO与产业股东减持增加。
期货持仓:中性股指期货前十会员净持仓方面,IH净空减少,IF、IC、IM净空小幅增加。股指期货基差方面,近月基差显著升水的现象消失,基本都回归平水,IM综合基差平均贴水年率不足2%。
经济数据:偏空12月中国PMI数据只有47.1,低于4月份数据,验证了感染潮对经济的短期冲击高于4月上海疫情封城。
宏观政策:偏多拜登签署1.66万亿2023财年政府拨款法案,较2022年增长10%。美国国防开支增速可能超过10%,逼近911后,美联储超预期加息可能性很小。二十大以后重要的国际关系中,德国来中国,法国去美国,俄罗斯来中国,乌克兰去美国,中国去拜访沙特,中国取得的经济好处显然大于美国。如果俄乌战争焦灼下去,不排除乌克兰成为第二个阿富汗。而德国、沙特加强中国关系,俄罗斯重启远东战略,都有利于中国。
大类资产:中性美债、美股震荡,中美利差下行,美元偏弱,人民币兑美元继续反弹并站上7的关键价位。货币市场利率SHIBOR由于短期年底节假日因素短线冲高,但同业存单、一年期国债利率有明显回落。十年期国债期货与沪深300指数处于短线震荡当中,中证商品指数显著回升,显示市场对中国2023年首季度经济复苏的预期增强。
行业板块结构:偏多节前成长股二次探底,但无恐慌。成长与价值风格预计开始平衡,看好消费、医疗保健、金融等行业。
12月中国PMI数据只有47.1,低于4月份数据,验证了感染潮对经济的短期冲击高于4月上海疫情封城期间。从新订单来看,无论制造业还是服务业都再度大幅下行。生产指数也大幅下行。供需生产全面熄火。底线指标就业指数更是大幅低于4月份。从日本韩国的开放后经验来看,基本是一个月达峰,在高位维持2个月左右。有新闻称截至20日已有2.48亿感染,那么元旦后感染人数将近4亿。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感染高峰元旦以后就会过去。医疗资源薄弱的广大农村地区可能会持续到春节。但是从经济比重来看,首次感染潮对经济的冲击高峰将在元旦后过去。
IMF总裁称2023年比过去一年更加艰难,全球经济将有超过三分之一萎缩。经济数据深度恶化,也将加大中国刺激力度的可能。两会定于3月初,期待更多政策出台。
拜登签署1.66万亿2023财年政府拨款法案,较2022年增长10%。相对美国经济进入衰退并且利率达峰的2023年这样的高增长可能恶化财政赤字。特别是国防拨款可能高于10%,这意味着美国国防支出增速可能会达到2001年911后的水平。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美国之行就是去要拨款的。俄乌战争恐怕将成为美国财政的一个重大拖累。美联储维持高利率的压力加大。超预期的加息概率降低。有利于美元进一步回落。
俄罗斯梅德韦杰夫访华成果丰富。体现在中俄目光聚焦的两件事情上,一个是1600亿美元投资组合,二是合作开发远东地区。二十大以后重要的国际关系,我们看到德国来中国,法国去美国,俄罗斯来中国,乌克兰去美国,中国去拜访沙特,中国取得的经济好处显然大于美国。如果俄乌战争焦灼下去,不排除乌克兰成为第二个阿富汗。而德国、沙特加强中国关系,俄罗斯重启远东战略,都有利于中国。
拜登签署1.66万亿2023财年政府拨款法案,较2022年增长10%。相对美国经济进入衰退并且利率达峰的2023年这样的高增长可能恶化财政赤字。特别是国防拨款可能高于10%,这意味着美国国防支出增速可能会达到2001年911后的水平。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美国之行就是去要拨款的。俄乌战争恐怕将成为美国财政的一个重大拖累。美联储维持高利率的压力加大。超预期的加息概率降低。有利于美元进一步回落。
俄罗斯梅德韦杰夫访华成果丰富。体现在中俄目光聚焦的两件事情上,一个是1600亿美元投资组合,二是合作开发远东地区。二十大以后重要的国际关系,我们看到德国来中国,法国去美国,俄罗斯来中国,乌克兰去美国,中国去拜访沙特,中国取得的经济好处显然大于美国。如果俄乌战争焦灼下去,不排除乌克兰成为第二个阿富汗。而德国、沙特加强中国关系,俄罗斯重启远东战略,都有利于中国。
节前A股整体出现小幅反弹,沪深300上涨1.13%,上证50上涨0.74%,中证500上涨1.75%,中证1000上涨1.96%。上证指数上涨1.42%,创业板指数上涨2.65%。
估值方面,上证50与沪深300风险溢价率风险溢价率有所回升,继续处于高位区,权益资产明显优于债券。沪深300PE分位点27%,PB分位点14%,上证50PE分位点26%,PB分位点49%,中证500PE分位点41%,PB分位数15%,中证1000PE分位点15%,PB分位数24%,万得全A估值PE分位数31%,PB分位数12%。估值整体偏低。
节前资金面流入金额减少,主要是偏股型基金发行显著减少,ETF流入与北上资金流入放缓,两融余额转为小幅流入,年底IPO与产业股东减持增加。
股指期货前十会员净持仓方面,IH净空减少,IF、IC、IM净空小幅增加。股指期货基差方面,近月基差显著升水的现象消失,基本都回归平水,IM综合基差平均贴水年率不足2%。
节前周行业表现上媒体、公用事业、电力新能源、软件等行业领涨,房地产、汽车、耐用消费品垫底。上周A股传统行业当中,工业、能源、材料继续维持低位,房地产高位回落,金融、公用事业有所回升。新经济行业成交占比中日常消费、可选消费、医疗保健占比维持高位,信息技术、电力新能源、维持低位。
陆股通流入的一级行业:可选消费、日常消费、医疗保健;陆股通平稳的一级行业:金融、房地产、信息技术、工业、公用事业;陆股通流出的行业:能源、材料。
元旦前A股初步止跌,但是成交极度低迷。12月的PMI数据表明首轮感染潮对经济的冲击大于4月上海封城。年报数据预期较差。需要警惕许多公司年报预亏的风险。但是经济发达地区感染潮在元旦后将会过去,春节期间农村地区的感染潮对经济的影响减弱。并且今年春节在一月份,非常早,二月份就已经开始进入经济活动的旺季。预计2023年Q1季度会有明显回升,意味着经济底可能就是在12月份。随着首轮感染潮过去,A股有望实现开门红,需要关注成交量有没有持续放开。
中国PMI指数
PMI新订单指数
非制造业新订单
PMI从业人员
上周资金面流入金额减少,主要是偏股型基金发行显著减少,ETF流入与北上资金流入放缓,两融余额转为小幅流入,年底IPO与产业股东减持增加。
股指期货前十会员净持仓方面,IH净空减少,IF、IC、IM净空小幅增加。
股指期货基差方面,近月基差显著升水的现象消失,基本都回归平水,IM综合基差平均贴水年率不足2%。
十年期国债利率2.84%,风险溢价率仍处于历史高位区间,股市较债市性价比更优。
上证50股息率显著超过10年期国债,股市的性价比仍比较高。
沪深300PE十年分位点27%,PB分位点14%,处于低位。
上证50PE十年分位点26%,PB分位点49%,处于历史中低位。
中证500PE五年分位点41%,处于中性区间,PB分位数15%,处于低位。
中证1000PE五年分位点15%,PB分位数24%,估值偏低.
万得全A估值PE分位数31%,PB分位数12%,处于中性偏低的水平。
美十年期国债利率再度出现上行,上行趋势仍在。实际利率也同步回升,后续要密切关注是否创新高。美元小幅下跌。日本央行首次开始升息,对汇率市场与美债有一定冲击。
美国十年期国债与两年期国债利差有所回升,原油与通胀预期高位回落后进入震荡模式。
中美十年期国债利差再度回落,沪深300反弹收到压制。
人民币汇率指数略优回落,人民币兑美元站稳7,继续反弹。
货币市场利率SHIBOR由于短期年底节假日因素短线冲高,但同业存单、一年期国债利率有明显回落。
十年期国债期货与沪深300指数处于短线震荡当中,中证商品指数显著回升,显示市场对中国2023年首季度经济复苏的预期增强。
中证500与沪深300的比值高位出现大幅回落,上证50与沪深300比价震荡。年前市场风格偏向价值股。
沪深300波动率VIX回落到低位区,期权性价比提升。
换手率
万得全A回落,换手率极低,市场交易深度萧条。
上周主动性买盘大幅增加,市场抛售力量明显减少。
上周大宗交易成交额176亿显著回落,处于活跃的水平。
两融余额回升18亿,杠杆资金稳定。
股票型ETF份额上升56亿,继续上升。
新成立偏股基金发行规模上周增加55亿,基金市场发行低迷。
上周北上资金再度出现流入29亿,流入幅度边际减缓。
IPO上市金额136亿,上市金额偏高,一级市场IPO过会融127亿,IPO过会金额偏高。
上周产业资本减持额118亿,减持规模偏高。
2023年1月月初与月末解禁压力较高。
IC前十会员净多单继续减少,净单占比回落,平均基差回落到平水附近。
IF前十名会员净空单增加,净单占比回升,平均基差回落。
IH前五会员净单占比开始回落,平均基差维持小幅升水。
IM前十会员净空单增加,平均基差年化贴水处于偏低位置。
节前周行业表现上媒体、公用事业、电力新能源、软件等行业领涨,房地产、汽车、耐用消费品垫底。
上周A股传统行业当中,工业、能源、材料继续维持低位,房地产高位回落,金融、公用事业有所回升。
新经济行业成交占比中日常消费、可选消费、医疗保健占比维持高位,信息技术、电力新能源、维持低位。
陆股通流入的一级行业:可选消费、日常消费、医疗保健
陆股通平稳的一级行业:信息技术、工业、金融、地产、公用事业
陆股通流出的一级行业:能源、材料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