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黄金市场的发展历史
发布时间:2023-1-1 22:27阅读:178
编辑:宁证期货房俊
期货从业资格证号:F3047658【期货业协会官网可查询真伪】
期货开户联系方式:【点我头像进入主页查看联系方式】、【咨询TA】、【电话】、【 微信】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世界黄金市场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国际货币本位制度变
迁的历史。
金本位制出现前
金本位制出现前,虽然黄金充当交易媒介的历史已有3000多年,但由于其稀
缺性,在交易中白银和其它金属更多地承担了支付手段的角色,只有大额交易才
采用黄金计价。同时大多数黄金基本被帝王或宗教神权独占所有,作为权力和财
富的象征而储藏着,很难进入流通。在这种情况下,自由交易的市场交换方式难
以发展,即使存在,其规模也非常小。因此,在金本位制出现以前,并不存在大
规模的世界黄金市场。
金本位时期
进入19世纪,人们先后在俄国、美国、澳大利亚、南非和加拿大发现了丰富
的金矿资源,黄金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黄金供给大大增加。仅19世纪后半叶,
人类生产的黄金就超过了过去5千年产量的总和。由于黄金产量的增加,人类增
加黄金需求才有了现实的物质条件,以黄金生产力的发展为前提,人类进入到金
本位时期。货币金本位的建立意味着黄金从帝王专有走向了广阔的社会,从狭窄
的宫廷范畴进入了平常的经济生活,从特权华贵的象征演变为资产富有的象征。
英国于1816年率先建立金本位制,到19世纪末,世界主要的国家基本都实行了金
本位2
。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同时黄金也是国际贸易的支
付手段,可自由进、出口,当国际贸易出现赤字时,可以用黄金支付;在一国之
内,黄金可以做货币流通。金本位制具有自由铸造、自由兑换、自由输出等三大
特点。
在金本位的货币体制下,黄金作为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成为商品交换过
程中的媒介,黄金的社会流动性增加。黄金市场的发展有了客观的社会条件和经
济需求。金本位时期,各国中央银行虽都可以按各国货币平价规定的金价无限制
买卖黄金,但实际仍是通过市场吞吐黄金,黄金市场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仍
然受到严格控制,不能得到自由发展。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世界上只有英
国伦敦黄金市场是国际性市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严重地冲击了金本位制。20世纪30年代又爆发了世界性
的经济危机,使“金本位制”彻底崩溃,各国纷纷加强了贸易管制,禁止黄金自
由买卖和进出口,公开的黄金市场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伦敦黄金市场关闭。直至
15年之后的1954年方重新开张。在此期间一些国家实行“金块本位制”或“金汇
兑本位制”,大大压缩了黄金的货币功能,使之退出了国内流通支付领域,但在
国际储备资产中,黄金仍是最后的支付手段,充当世界货币的职能,依然受到国
家的严格管理。从1914年至1938年期间,西方的矿产金绝大部分被各国中央银行
吸收,黄金市场的活动有限。此后对黄金的管理虽有所松动,但长期人为地确定
官价,而且国与国之间贸易壁垒森严,所以黄金的流动性很差,市场机制被严重
抑制,黄金市场的发育受到了严重阻碍。
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
20世纪30年代金本位制崩溃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国际货币体系的混乱
和动荡不安严重损害了世界各国的利益。为尽早结束此局面,在美、英等国的推
动下,1941年开始了重建国际货币体系的努力。1944年,经过激烈的争论英美两
国达成了共识,美国于当年5月邀请参加筹建联合国的44国政府代表在美国布雷
顿森林举行会议,签订了《布雷顿森林协议》,由此建立起“金本位制”崩溃后
人类第二个国际货币体系。在这一体系中美元与黄金挂钩,美国承担以官价兑换
黄金的义务;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处于中心地位,起世界货币的作用。这
种货币体制实际是一种新的金汇兑本位制。在布雷顿森林体制中,黄金无论在流
通还是在国际储备方面的作用都有所降低,而美元成为这一体系的主角。但因为
黄金是稳定这一货币体系的最后屏障,所以黄金的价格及流动仍受到较严格的控
制,各国禁止居民自由买卖黄金,市场机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伦敦黄金市场在
该体系建立十年后才得以恢复。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体现了二战后国际地缘政治权力中心的转移,美国想
借此机会以美元取代黄金,使之成为国际贸易唯一的支付手段。它的正常运转与
美元的信誉和地位密切相关,但20世纪60年代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财政
赤字巨大,国际收入情况恶化,美元的信誉受到极大的冲击。大量资本出逃,各
国纷纷抛售自己手中的美元,抢购黄金,使美国黄金储备急剧减少,伦敦金价暴
涨。
为了抑制金价上涨,保持美元汇率稳定,减少黄金储备流失,美国联合英
国、瑞士、法国、西德、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八个国家于1961年10月建立了
“黄金总库”,八国央行共拿出2.7亿美元的黄金,由英格兰银行为黄金总库的代
理机关,负责维持伦敦黄金价格,并采取各种手段阻止外国政府持美元外汇向美
国兑换黄金。
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进一步扩大了越南战争,国际收支进一步恶化,美
元危机再度爆发。1968年3月的半个月中,美国黄金储备流出了14亿多美元,仅3
月14日一天,伦敦黄金市场的成交量达到了350~400吨的破记录数字。美国再也
没有能力维持黄金官价,经与黄金总库成员协商后,宣布不再按每盎司35美元官
价向市场供应黄金,市场金价自由浮动,但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仍按官价结算,
从此黄金开始了双价制阶段。但双价制只维持了三年时间,原因一是美国国际收
支仍不断恶化,美元不稳;二是西方各国不满美国以已私利为原则,不顾美元危
机拒不贬值,强行维持固定汇率。于是欧洲一些国家不断地以手中的美元兑换美
国的储备黄金,导致美国黄金储备进一步剧减。当1971年8月传出法国等西欧国
家要以美元大量兑换黄金的消息后,尼克松政府不得不于8月15日宣布关闭黄金
兑换窗口,停止履行对外国政府或中央银行以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的义务。
由于美元不断贬值,1973年3月再次引发了欧洲国家抛售美元、抢购黄金的 风潮。西欧和日本外汇市场不得不关闭了17天。各国经过磋商最后达成协议,西 方国家放弃固定汇率,实行浮动汇率。至此布雷顿森林体系完全崩溃,从此开始 了黄金非货币化的改革进程。但从法律角度看,国际货币体系的黄金非货币化到 1978年才正式明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978年以多数票通过批准了修 改后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即《牙买加协议》。该协议删除了以前有关黄金 的所有规定,宣布:黄金不再作为货币定值标准,废除黄金官价,可在市场上自由买卖黄金;取消对IMF必须用黄金支付的规定;出售IMF六分之一的黄金,所得 利润用于建立帮助低收入国家优惠贷款基金;设立特别提款权代替黄金用于会员 国与IMF之间的某些支付等等。
在这一时期黄金价格一直受到各国的严格控制,政府对黄金市场的介入干预
时有发生,黄金市场仅是国家进行黄金管制的一种调节工具,难以发挥市场资源
配置作用。
信用本位时期
为了彻底废除金本位制,1975年1月1日美国政府宣布居民可以持有黄金,从
而解除了长达40年的黄金持有禁令。同年,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推出了黄
金期货交易。
《牙买加协议》的实施标志着黄金正式非货币化,同时也为现代黄金市场的
蓬勃发展提供了制度环境。1978年4月这一协议正式生效后,以价格剧烈波动为
标志的现代黄金市场在各主要国家迅速发展,黄金的美元价格从布雷顿森林体系
解体前的35美元/盎司,解体不久1973年就超过100美元/盎司,《牙买加协议》
生效的1978年突破了200美元,至1980年1月21日达到850美元/盎司的高位。
20世纪80年代初,里根当选美国总统,为缓解通货膨胀的压力以及黄金价格
的持续上升对美元形成的冲击,实行了紧缩银根和高利率政策,在政策导向上促
进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和商品(期货)市场的发展,提高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
抑制黄金市场金价的上涨。随着里根政策效果显现,在美国政府的政策影响及理
论界的推动下,掀起了金融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促使全球消解美元泡
沫。随之,黄金市场朝国际化的方向发展,逐渐形成了以伦敦为黄金交易中心,
苏黎士为转运中心,连接香港、东京、纽约等地的全球市场运作模式。1988年伦
敦黄金市场重组,传统封闭的黄金期货业务逐步向其它金融机构开放,通过各种
形式使黄金市场和其它金融市场联系更为紧密。1993年以后,黄金市场推出了多
样化黄金衍生工具及融资工具,各国中央银行在管理黄金时更加积极地利用世界
黄金市场。与这一过程相对应,黄金价格走入了慢慢的二十年熊市,金价从1980
年初的850美元/盎司,至1999年的8月曾一度逼近250美元/盎司。
2001年初美国经济结束了长达10年以“新经济”为特征的持续增长,美元开
始对主要货币贬值,金价才重整升势。随后发生了9.11事件,受此影响美国实行
先发制人的反恐战略,国际政治关系从此步入了动荡的新纪元。随着一系列政治
经济事件的发生,国际政治、经济和金融风险逐步显现,于是金价持续上扬,世
界黄金市场进一步得到发展。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