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2023年危中有机
发布时间:2022-12-26 09:13阅读:78
00
摘 要
1.需求端,明年房地产市场将逐步筑底并进入修复回暖期。
2.基建方面,2023年政策端将继续支持基建投资发挥托底的作用,但受限于财政支出回落,程度可能要小于今年。
3.制造业方面,受疫情反复、海外经济收缩与需求回落预期的影响,出口需求或有回落,国内制造业需求受经济修复则可能有所回升。
4.供给端,钢厂生产的政策性限产压力与市场利润带来的自主调节并行,粗钢产量或将稳中有降。
5.节奏上,由于房地产市场的回暖或许要在明年下半年才能看到,因此上半年的需求主要还是依靠基建推动,需求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在供给端相对平稳波动的情况下,带动钢材价格前低后高。同时,由于整体需求处于下行周期,钢材价格的高点预计难以超过2022年,且整体价格重心或有小幅下移。
风险提示:需求加速回升、政策减产力度超预期(上行风险),疫情反复且超出预期(下行风险)
01
钢材价格走势回顾
(一)行情回顾
2022年钢材价格走势冲高回落,主要分为三个阶段,1-4月初的上涨阶段、4月份至10月份的下跌阶段、11月开始至今的反弹阶段。一季度,得益于2021年下半年的粗钢减产政策,春节期间钢材库存累积不高,低库存对于价格有一定支撑。俄乌冲突爆发使得钢铁供需错配,海外钢材价格高涨,对国内价格有拉动作用。另外,国内宏观经济预期较好,市场氛围乐观带动盘面价格走高。4月初行情冲高之后回落,开启长达三个季度的下跌趋势,这其中虽然有阶段性的反弹行情,但不改整体下行趋势,其实也是延续了自2021年5月中旬开始的下跌趋势,目前价格已跌回到了前一轮上涨行情的起点处。
2022年4月上旬至7月中旬,钢材需求旺季不旺,房地产市场表现疲弱,疫情管控使得终端需求难以释放,库存难以有效去化,对价格形成拖累。宏观方面,由于美联储加息对大宗商品形成压制,加上全球经济见顶回落,国内经济因为疫情承压,宏观与产业形成共振,加剧了行情的下跌,尤其是在7月份出现多次较大幅度的暴跌。
7月中旬之后,跌势较大的行情有所修复,这个阶段前期需求延后释放,对行情有一定利好,但由于仍处于钢材消费的淡季,行情反弹力度不高,8月份进入震荡调整阶段。8月底螺纹价格在本月震荡调整中做出方向选择,向下快速下跌。在对金九银十的旺季预期中止跌回升,但是9月份螺纹现实需求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前半月需求有微幅好转带动价格小幅反弹。月中房地产数据和库存数据再次打破幻想与预期,房地产市场继续下行,螺纹库存数据显示在连续13周去库后首次进入累库状态,反弹行情无力爬升,转而进入连续小幅阴跌状态。10月份国庆节后,螺纹价格进入连续小幅阴跌及快速下跌阶段,行情一度跌破3400元,主力合约2301最低跌至3389元/吨。预期中的“银十”落空,房地产建设持续疲弱,疫情多点散发也影响施工建设。
进入11月份,钢材需求处于淡季,但在宏观情绪转暖预期向好,、供应缩减及较低库存的支撑下,螺纹价格自低位向上反弹,但低需求限制了反弹的高度。当前价格自低位震荡向上修复,保持一定韧性。
(二)基差分析
基差方面,今年以来,螺纹基差大部分时间均运行在0轴上方,显示现货价格强于期货价格。一季度基差整体较低,螺纹处于上涨行情中,但由于上涨驱动并不强烈,价格涨势偏缓,因此期现货价格较为接近。4月中旬之后螺纹期货价格调头向下,下跌驱动较为明显,需求很弱拖累价格走低,期货价格跌势更强,带动基差由前面的0-100元/吨涨至200-300元/吨,最高达到9月1日的378元/吨。鉴于钢材价格明年上半年强预期弱现实以及下半年需求将修复的背景,预计期货价格仍将先行,引领现货价格波动,基差上半年平稳运行,下半年波动加大。
图1:螺纹主力合约日k线走势图(元/吨)
图2:螺纹基差(元/吨)
02
钢材供应分析
(一)产量分析
产量方面,数据显示,1-10月份,中国粗钢产量86057万吨,同比下降2.2%,减少1647万吨。今年上半年,粗钢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包括,京津冀错峰生产、冬奥会限产、两会限产约束,以及受全国疫情影响、交通物流不畅使得原料运输受阻,粗钢产量因此减少。今年下半年,粗钢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则是钢厂利润持续低位以及需求的回落。从年末的钢厂生产情况来看,铁水产量见顶回落,粗钢产量环比仍将低于有所下滑,前10个月的压减任务已经超过了1600万吨,因此今年的粗钢压减任务大概率能过完成。
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加快形成减污降碳的激励约束机制。2022年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可以看出,“双碳”目标将是影响钢铁行业的重要长期目标,引导着钢铁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促进钢铁行业能效水平提升。在此目标之下,钢铁行业产能产量双控工作取得成效,2021年粗钢实行减量2.8%,2022年粗钢压减任务预计也将超额完成。我们认为后续仍将继续巩固工作成果,不会放任产能产量的肆意增长,尤其是在终端需求走弱的情况下,为了保持钢铁供需的平衡发展,也要求供给端在生产上有所限制。同时,由于“双碳”目标的要求,以及高炉与电炉在碳排放上的差异,将使得钢铁行业将加重电炉冶金工艺的比重。《三部委关于促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有序引导电炉炼钢发展,鼓励有条件的高炉—转炉长流程企业就地改造发展电力短流程炼钢。并明确提出,到2025年,电炉钢产量占粗钢总产量比例要从目前的10.6%左右提升到15%以上。基于此,电炉炼钢量在整体产量中的占比预计将逐步提升。
图3:生铁粗钢钢材产量累计(万吨)
图4:生铁粗钢钢材产量累计同比(%)
数据来源:徽商期货研究所 mysteel
图5:高炉开工率(%)
图6:日均铁水产量(元/吨)
数据来源:徽商期货研究所 mysteel
(二)利润分析
整体来看,2022年因利润降低造成的钢厂减产程度要大于政策性限产力度。今年高炉利润从年初开始整体呈下滑趋势。其中年初至1月28日利润由677元降至387元,1月28日至2月15日利润由387升至737元,2月15日至今利润由737元降至-120元,利润一路下滑至负值,9月中旬钢厂再次迈入亏损。利润的波动情况影响着开工。因钢厂利润亏损,高炉产能利用率在6月中旬达到年内最高90.15%后掉头向下,一度降至8月5日的79.6%,为近5年来的最低位置。而后在利润的回升中,钢厂才逐渐恢复生产。10月份需求表现不佳,利润回落,钢厂生产再次见顶回落。
电炉利润方面,今年大部分时间都处于亏损状态,从年初至7月22日均处于负值区间,电炉利润从-228最低跌至-774元,直到7月25日年内才首次转正至0.31元,最高升至158元,不过在8月10日,利润再次转负跌至-400左右。当前电炉利润依旧在-170元/吨附近波动。废钢价格和到货量影响电炉利润波动。2022年废钢价格出现两轮上涨,上半年价格大幅高于下半年价格,影响电炉利润上半年整体低于下半年水平。上半年主因市场资源持续紧俏,废钢价格持续走高。整体来看,2022年废钢供应量较2021年减少,钢企废钢采购难度加大,供应端处于偏紧状态,价格高企使得钢厂用废钢性价比一般。废钢供应紧张影响电炉开工,短流程产能利用率自5月份开始一路下跌至最低21%的水平,当前产能利用率也仅维持在35%左右。考虑到防疫政策的放松,预计明年废钢资源的供应到货情况会有好转,对价格支撑减弱,届时钢厂短流程开工情况或有提升。
图7:高炉利润(元/吨)
图8:电炉利润(元/吨)
数据来源:徽商期货研究所 mysteel
小结:2022年钢厂限产与主动减产并行,但政策端限产压力要小于2021年。展望2023年,在需求端由弱势转向有所回升的预期之下,钢厂基于利润回升生产端或有提升,但政策性限产压力将同样给与到钢厂,以确保钢铁行业供需保持平衡,减轻产量端的压力,粗钢产量或将稳中有降。
03
钢材库存分析
今年钢材库存呈现不同于往年的三个特点,一是3月份库存最高值较往年相比较低;二是二季度库存去化曲线震荡走平,去化速度大大降低;三是在夏天高温雨季的淡季阶段逆势降库,库存降至较低位置。库存绝对值较低,主要是因为上半年供应端的减量造成的。对比2020年因疫情第一年的原因库存去化速度也变慢,但库存绝对值仍然较高,因当时供应端尚未有明显减量。二季度库存去化平缓则是由于终端需求走弱造成旺季不旺,叠加部分城市因疫情防控影响开工,表观需求大幅走低。6月中旬铁水产量回落,叠加二季度需求延后至三季度释放,因此在往年的累库阶段,今年的6月份中旬至9月初出现了降库的现象。同时在供需双弱下,库存绝对值年底降至较低位置,对价格压力减轻。
Mysteel数据显示,截至12月2日当周,螺纹钢库存和热卷库存水平均降至历史同期较低位置,低库存减轻了给价格添加的压力。年底至明年春钢材库存格局受到冬储影响,但冬储受贸易商意愿影响较大。根据mysteel调研结果显示,全国主要地区企业冬储意愿降低,主因需求与成本或难达到预期。在钢厂生产收缩及贸易商冬储意愿降低的情形下,预计年底至明年春的钢材库存总库存累积高度有限。上半年需求启动后,得益于疫情防控措施放松,受疫情的扰动预计减轻。不过房地产市场对于用钢需求的拉动预计在下半年才能看到,上半年可能还是基建端的需求释放为主。预计明年钢材库存去化进度保持正常水平,不排除下半年因需求回补释放而出现库存快速去化的可能。
图9:螺纹产量(万吨)
图10:螺纹库存(万吨)
数据来源:徽商期货研究所 mysteel
图11:螺纹厂库(万吨)
图12:螺纹社库(万吨)
数据来源:徽商期货研究所 mysteel
图13:螺纹周度消费情况(万吨)
图14:建筑钢材日成交量(吨)
数据来源:徽商期货研究所 mysteel
04
钢材需求分析
(一)房地产市场分析
当前房地产市场的核心问题在于解决行业的流动性问题。通过政策救市,改善房企的融资环境,恢复房企融资能力,使房地产企业的现金流量表恢复正常,完成房企的出清和调整,进而推动恢复实物工作量。政策方面,近期密集出台的地产“三支箭”,即信贷投放、债券融资、股权融资,帮助解决相关房企的资金问题。另外,今年以来,地产政策由前期的收紧转向宽松,还包括中央层级表态的因城施策、保交楼稳民生、降低5年期LPR、购房税收减免、降低公积金贷款利率等一系列购房优惠政策,刺激房地产市场的销售,增加房企回款。但目前来看,这些只能推动部分热点城市地产销售与投资出现改观,对于广大的三四线城市,地产周期依然呈现下行态势。当前居民购房需求疲弱的主要原因仍然在于对未来房地产市场的悲观预期以及对未来收入水平的担忧。虽然政策力度较大,但作用时间尚短,对于市场短期内的提振作用有限,短期内难以见到快速的反弹。当前市场仍有可能继续下行,但下行的幅度会在政策的刺激作用下有一定减缓,有望逐步筑底抬升。
销售政策提振叠加房企融资政策有助于优质房企打开融资通道。对于房企来说,之前的烂尾楼项目有望随着房企现金流的改善而被重新激活,竣工环节将率先复苏,存量项目将被盘活。那么房企资金情况的改善也将带来房地产开发投资的修复,但在短期内可能没有那么明显,缓慢修复的概率较大。当销售端持续好转且房企对市场前景较有信心时候,拿地和新开工环节将进入修复状态。因此预计2023年房地产对钢铁的需求,上半年或延续偏弱态势,下半年或较上半年有所好转。
图15:房地产开发投资数据(%)
图16:房地产相关数据(%)
(二)基建市场分析
基建是一种逆周期调节的重要工具,从今年运行情况看,起到了托底经济的作用。今年政府划定的新增专项债规模为3.65万亿元,其中提前批1.46万亿元。9月份补充增加5000亿元专项债结存限额,新增专项债规模达到4.15万亿元。受疫情反复等超预期因素冲击,今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专项债发行节奏明显前置,新增专项债券额度在3月份已全部下达,6月份基本发行完毕,进度比去年提前了半年。10月底,新增的5000亿元结存限额也基本发行完毕。另外,今年专项债的投向更准、结构更优。据统计,1-10月份投向基建领域的专项债占比在72.2%,较2021年同期63.5%大幅提升8.7个百分点。由此带来的效果是,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已连续六个月加快,1-10月基建投资增速达到8.7%。
9月28日,国务院召开稳经济大盘四季度工作推进会议, 会议上提出要依法提前下达2023年专项债部分限额(提前批额度)。根据监管部门要求,提前批额度的项目于今年11月25日前上报,这或意味着2023年提前批额度下达时间在12月左右,在明年1月启动发行。当前个别地区已率先获得提前批额度。福建省财政厅发布消息称,11月1日,财政部提前下达福建省2023年新增政府债务限额1034亿元,比上年增长33.9%。从财政稳增长的迫切性考虑,今年额度有望超过去年的1.46亿元。提前下达专项债限额,有利于衔接2022年至2023年的基建投资,为专项债的发行使用、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争取了时间。预计2023年新增专项债投向仍以基建领域为主,助力稳增长。将会对基建投资构成支撑,整体来看,预计明年基建投资增速仍保持一定的高增长,一定程度上对冲了部分房地产市场对于用钢需求的减少。
图17:基建投资数据(%)
图18:专项债发行数据(%)
(三)制造业分析
2020年2月,制造业投资增速受新冠疫情突发影响快速大幅下滑,之后1年的时间内保持了较高的上行速度,2022年2月制造业投资增速自高点回落,保持在10%左右的水平。疫情后出口的强势使得制造业投资增速保持高增长。展望未来,“十四五”规划纲要将“加快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列为重点任务,对制造业的会有一定提升。但在海外通胀高企,今年密集加息且明年仍有加息预期情形下,海外经济增速有回落预期,制造业PMI自2021年开始持续回落,国内出口将受到一定影响。
汽车行业,2022年初受疫情冲击乘用车行业整体销售承压,6月以来乘用车购置税减免政策落地,政策刺激下乘用车销量强势反弹。其中,新能源汽车销售在供给端放量的带动下,销售占比逐步增长。考虑到政策层面重视扶持新能源汽车行业,前景较为广阔。展望2023年,汽车行业总体销量或保持平稳,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或继续提升。考虑到新能源汽车在耗钢量较低,因此汽车行业整体或降低对钢材的需求。
家电行业,今年受疫情反复及地产波动等因素影响需求短期承压。考虑到地产端的修复需要时间,以及海外经济增速回落的预期,2023年家电端国内需求及出口需求均难看到亮点。
造船行业,中国船舶制造业产能出清完成,产能利用率回升。由于全球海运贸易量与全球GDP增速基本同频波动,2023年GDP增速预计将有所下滑,因此总体贸易需求也将有所回落。在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不足的背景下,造船行业暂不具备全面复苏的条件。展望2023年,造船行业进入需求缓慢复苏阶段,对用钢需求增长推动作用不大。
机械行业,疫情反复影响国内经济运行,基建投资持续发力带动经济回暖,房地产行业下滑影响工程机械需求,不过随着多政策提振行业修复,预计会带来相关需求回暖。
(四)出口分析
海外经济下滑影响中国钢铁出口需求。经合组织最新预测指出,全球经济增速将远低于俄乌冲突前的预期,2022年预计为3.1%,2023年放缓至2.2%,2024年温和复苏至2.7%。紧缩的货币政策和更高的实际利率、持续高企的能源价格影响了经济增速。我国钢铁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包括韩国、越南、菲律宾、泰国、欧盟、印尼、巴西、印度、土耳其等。在2023年和2024年,亚洲将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而欧洲、北美和南美洲的经济增长将非常低。到2023年,亚洲主要新兴市场经济体将占全球GDP增长的近3/4。欧洲的经济增长正在急剧放缓,欧元区2022年预计增长3.3%,2023年仅为0.5%。整体来看,2023年我国钢铁主要出口国经济走势有所分化,影响我国钢材出口需求承压。
图19:钢材进出口数据(万吨,%)
图20:钢材进出口价格(美元/吨)
05
后市分析与展望
综合分析认为,明年钢材市场将面临的局面是,需求端,由于房地产“政策底”政策底已经出现,2023年将进入“市场底”的探寻过程,房地产市场将逐步筑底并进入修复回暖期。基建方面,2023年政策端将继续支持基建投资发挥托底的作用,但受限于财政支出回落,程度可能要小于今年。制造业方面,受疫情反复、海外经济收缩与需求回落预期的影响,出口需求或有回落,国内制造业需求受经济修复则可能有所回升。供给端,2023年,在需求端由弱势转向有所回升的预期之下,钢厂基于利润回升生产端或有提升,但政策性限产压力将同样给与到钢厂,以确保钢铁行业供需保持平衡,减轻产量端的压力,粗钢产量或将稳中有降。节奏上,由于房地产市场的回暖或许要在明年下半年才能看到,因此上半年的需求主要还是依靠基建推动,需求呈现前低后高的走势,在供给端相对平稳波动的情况下,带动钢材价格前低后高。同时,由于整体需求处于下行周期,钢材价格的高点预计难以超过2022年,且整体价格重心或有小幅下移。风险提示:需求加速回升、政策减产力度超预期(上行风险),疫情反复且超出预期(下行风险)。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