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光:中国急需提高国际金融话语权
发布时间:2015-8-29 20:37阅读:951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启动汇率中间价改革,推动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继续前行,以及保障11月人民币加入SDR篮子,具有积极意义。但出乎意料的是,上述举措被国际社会广泛误读,称其为启动全球货币贬值大战,引发输出性通缩,甚至连其后的全球大宗商品与股市下跌,也被冠以“罪魁祸首”之名。
在笔者看来,这样的指责着实令人难以置信。实际上,全球金融体系动荡与美元走势联系更为紧密,而近期全球资本动荡也本该归因于美联储9月计划加息,绝非中国汇改。
笔者认为,纠正上述误解确有必要,但同时,我们更应该自我反思,造成上述乱象与误解的原因。坦率的说,上述态势的出现反映了全球范围内中国金融话语权仍然非常弱,提醒我们,未来进一步提升决策层与金融智库的国际视野,积极与全球投资者沟通,传递中国态度,避免误解,增强国家软实力仍然任重而道远。
全球金融动荡与美联储加息预期联系更为紧密
在笔者看来,新兴市场国家贬值很难说是由于中国贬值引起的,实际上与美联储加息预期增加密切相关。目前全球股市和汇市的动荡,其实背后也主要源于美元的持续升值和美联储即将到来的加息政策。
可以看到,次贷危机后,发达国家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增加是史无前例的。数据显示,美联储当前资产负债表高达4.5万亿美元,相比于第一次量化放松前扩张了4倍有余;日本央行自安倍经济学出台以来,加大量化宽松力度,央行资产负债表扩张了2倍有余,如今接近350万亿日元;欧洲债务危机以来,欧央行资产负债表也曾大幅扩张,后危机有所平息,才逐步回落,如今又重启宽松之路。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