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7条才知道,90%的人对商业养老保险的误解太深了
发布时间:2022-12-20 13:02阅读:1272
现实的生活压力让人们只关心眼前的,无暇思考长远的事情。
但随着老龄社会的到来,如果临近退休年龄时退休金准备不足,那么是否要延长工作年限?能否过上向往的晚年生活?
不得不面对的是,退休养老俨然已成为我们一生的终极挑战,更是目前许多老龄化国家无法规避的重大社会问题。
尽管风险已经很明显了,还是有很多人没有意识到提前规划的重要性,在谈及配置商业养老保险时,拒绝的很理直气壮。
你是否也对退休养老保险有一下7个误解:
01
以为靠社保养老就够了
现实中,很多人都认为有社保养老保障就够了,不需要在配置商业养老保险。
这种认知是片面的。
有品质的老年生活所需的养老费用来源,在发达国家通常有三个渠道,即养老金三支柱:社保养老金、企事业年金、商业保险。
其中,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原则低水平、广覆盖,只是保障老年人的最基本生活。
就美国或先进发达国家来看,社保养老金约占30%,企业年金约占30%,自己准备约占40%。
而中国,企业年金体制尚未完善,因此人们都需要及时规划好商业养老保险。
02
以为退休只规划医养老险
在进行商业养老保险规划时,一定要先规划(或同时)购买大病保险,以免老后发生大病而挪用其他部分的养老金用于医疗。
此外,一些年金险产品可以将子女作为被保险人,这样前期领取的年金可作为子女的教育金,后期的年金可作为自己的养老金适用。
03
以为缴费期限长,保费支出大
现在的养老保险产品缴费期限有多种选择:3年期、5年期、10年期、15年期、20年期等,在约定领取日开始领取养老金。
一般来说,短期缴费的压力较大,但总保费较低,高净值客户可通过这种方式快速积累养老金。
针对中产阶级,鼓励10年期交或则更长时间,可以缓解保费压力。
04
以为领取年金越早越好
养老规划的保险产品大多分为投资性和理财型。
投资性产品的风险较高,而理财型产品收益相对稳定,因此保险公司大多数将理财型产品来作为退休养老规划的主要商品推荐给客户。
目前大部分年金险产品都还设计搭配了万能账户,除了可以定期领取年金以外,还可以给客户提供高附加值的理财方式,即增加了收益,又能灵活方便。
05
以为养老规划很难做
商业养老保险真的可以实现老有所养?
其实在保险业有一个说法:
买养老保险就如同养一个孩子,这个保险孩子平时保护着我们生命资产。当我们老了,它照顾我们健康与养老生活,我们养它几年,它会无怨无悔地照顾我们一生。
当我们临近退休,或是已经退休后,所要把握的投资原则一定是“稳健、稳健、稳健”,要选择保本、低风险甚至是无风险的投资,购买保险就是最安全的方式。
06
以为养老保险收益不高
商业养老保险相对于基金、黄金、房地产等其它金融投资工具来说,在收益上并不占优势,但为什么要选择保险来作为储备养老金的金融工具呢?
原因在于养老保险“本金安全、收益合理、抵御通胀、具现金流”的特点,有别于投资收益与风险成正比的投资特点。
07
以为距离退休还比较远
大多数人在人生的奋斗期内,更关注买房、买车、小孩教育、衣食住行等费用,而等到这些责任快要完成了,才惊觉自己已经步入中年,才开始有危机意识。
如果有一天离开职场,没有收入来源,到底需要多少钱才能养活自己?
因此提前做好规划,才能避免陷入“千金难买早知道,万般无奈终后悔”的境况。
-写在最后-
我们究竟要在退休之前存够多少钱,才能在退休时达到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合格养老目标”(养老金替代率90%)?
对于一般工薪族来说,保费支出占年收入的10%-20%较为合理。商业养老金占整个养老金约40%比较适宜,但如果没有企业年金的人,则要将商业养老金提高到60%。
一般来说,高收入者可依靠商业养老保险保障养老生活的质量,社会养老保险及其它投资收益作为补充;中低收入家庭可主要依靠社保养老保险养老,商业养老保险作为补充。
现阶段商业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和领取时间可由客户自定,并且通过其配置的万能账户 用于调整养老金的保费和领取额度。因此,不但可以用作保险规划,而且还能兼具理财账户、现金账户、免税账户、传承账户的功能。
所以说,我们想要过上美好的的退休养老生活,选择保险这个金融工具就对了。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2025年货币基金TOP10出炉!(收益超活期5倍)
2025-02-21 16:47
-
2025年债券基金收益排行榜,谁是最强“蛋王”?
2025-02-21 1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