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及贵金属】美联储偏鹰派加息50BP加息周期接近尾声
发布时间:2022-12-17 00:02阅读:65
摘要:美联储在12月议息会议上如期加息50BP,并重申继续加息可能是适宜的,这是联储启动本轮加息周期以来首次放慢加息速度。点阵图将2023年终端利率自9月4.6%上调至5.1%,并预言2024年之前利率保持高位、不会降息,略超预期。经济预期方面,联储下调明后两年经济增速预期,上调2022-2025年通胀预期。
鲍威尔强调在对通胀回落至2%有信心之前,联储不会降息;需要将利率保持在最高水平,直到真正确信通胀正持续下降;2月加息规模将取决于未来的数据和就业市场。鲍威尔讲话继续强调加息应对通胀的必要性,乐观的表明经济衰退可能不会出现,美联储降息条件苛刻以至于2023年不会降息,给市场以鹰派姿态。
然而市场并未出现鹰派反应,一方面是美联储已经开始放缓加息步伐,另一方面,市场对于联储政策预期不认可,市场对2023年利率终值预期低于联邦基金利率预期中值预期,并预期下半年会出现降息;不论是通胀继续超预期回落还是经济衰退压力都可能使得美联储再根据需要调整政策路径。故市场反应有限,美指美债均小幅回落,并没有大幅拉升,贵金属小幅回落。
对于美联储货币政策,加息步伐放缓拐点已经出现,加息结束后将会面临何时降息的第二个拐点,预计2023年一季度再度加息1-2次,终端利率或为4.75-5%,终端利率持续到2023年下半年,然后四季度将会视经济衰退程度和通胀回落程度降息。
正文
一、美联储偏鹰派加息50BP
北京时间12月15日凌晨3点,美联储公布12月议息会议声明。美联储加息50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区间提升至4.25%-4.5%,这是美联储今年以来第七次加息,是连续四次加息75个基点后首次降低加息幅度,也是美联储启动本轮加息周期以来首次放慢加息速度,今年已累计加息425个基点。
12月FOMC声明与11月声明基本一致。就业增长强劲,失业率保持在低位,通胀仍然高企,反映出与疫情有关的供需失衡。重申继续加息可能是适宜的,直到利率达到足够限制性的水平;将在未来制定政策时考虑货币政策的累积收紧程度,以及通胀的影响滞后程度。在决定未来目标区间的加息步伐时,委员会将考虑货币政策的累积收紧程度、货币政策对经济活动和通胀的影响滞后程度,以及经济和金融发展。
点阵图方面,点阵图将明年终端利率上调至5.1%,预计2024年年底的联邦基金利率为4.1%;并预言2024年之前利率保持高位、不会降息。经济预期方面,美联储下调美国明后两年经济增速预期,上调2022-2025年通胀预期。会议声明与11月基本保持一致,但是强调继续加息、上调终端利率与通胀预期,均有略偏鹰派的影响,美元和美债收益率拉升,美股集体转跌,金价短线回落。然而从对经济增长和失业率的预测中值来看,美联储政策制定者基本上是在预测将出现经济衰退;明年第四季度GDP较当前季度增长0.5%,很容易就会出现两到三个季度的收缩。
点阵图:12月议息会议公布的点阵图,相较于9月点阵图进行了明显上调。美联储点阵图中值显示,2023、2024年底联邦基金利率预期中值分别为5.1%,4.1%,相较于9月4.6%和3.9%的预期均有所上调。
经济预期:12月公布的经济预期,下调明后两年GDP增速预期,全线上调未来通胀预测,下调22年失业预期上调23-25年失业预期。具体来看,对2023至2025年底GDP增速预期中值分别为0.5%,1.6%,1.8%(9月预期分别为1.2%,1.7%,1.8%);2022至2025年底PCE通胀预期中值分别为5.6%,3.1%,2.5%,2.1%(9月预期分别为5.4%,2.8%,2.3%,2.0%);2022至2025年底核心PCE通胀预期中值分别为4.8%,3.5%,2.5%,2.1%(9月预期分别为4.5%,3.1%,2.3%,2.1%);2022至2025年底失业率中值分别为3.7%,4.6%,4.6%,4.5%(9月预期分别为3.8%,4.4%,4.4%,4.3%)。
二、鲍威尔发表偏鹰派讲话
北京时间12月15日3:30,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就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及预期召开新闻发布会。政策利率方面,在对通胀回落至2%有信心之前,美联储不会降息;需要将利率保持在最高水平,直到我们真正确信通胀正在持续下降;2月加息规模将取决于未来的数据和就业市场。通胀方面,需要更多通胀下降的证据;FOMC继续认为通胀风险倾向于上升。就业方面,没有价格稳定,就没有持续强劲的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仍然极度紧俏;希望我们重回疫情前的劳动力市场水平。经济方面,相比2021年,美国经济增速已经在2022年显著放缓;实现“软着陆”的路径很窄,但仍有可能;美联储尚未讨论可以接受的经济衰退程度。
鲍威尔讲话维持了一贯的基调,继续强调加息应对通胀的必要性,乐观的表明经济衰退可能不会出现,美联储降息条件苛刻以至于2023年不会降息,以鹰派姿态给市场影响。然而市场并未出现鹰派强反应,一方面是美联储已经开始放缓加息步伐,另一方面,市场对于美联储鹰派基调不认可,市场对2023年利率终值预期低于点阵图的联邦基金利率预期中值预期,并预期2023年下半年会出现降息。故市场反应有限,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均小幅回落,并没有大幅拉升,贵金属出现小幅回落。
三、12月议息会议总结、评论与展望
美联储在12月议息会议上如期加息50BP,并重申继续加息可能是适宜的,这是联储启动本轮加息周期以来首次放慢加息速度。点阵图将2023年终端利率自9月4.6%上调至5.1%,2024年利率自3.9%调至4.1%,并预言2024年之前利率保持高位、不会降息,略超预期。经济预期方面,联储下调明后两年经济增速预期,上调2022-2025年通胀预期。会议声明内容与11月基本一致,本次点阵图和经济预期强调了继续加息、上调终端利率与通胀预期,略偏鹰派,美元美债短线拉升,美股转跌,金价短线回落。然而从对经济增长和失业率的预测中值来看,联储官员基本上是预测将出现经济衰退;2023年经济增长0.5%,很容易就出现两到三个季度的萎缩。
鲍威尔新闻发布会,强调在对通胀回落至2%有信心之前,联储不会降息;需要将利率保持在最高水平,直到真正确信通胀正持续下降;2月加息规模将取决于未来的数据和就业市场。经济方面,紧缩政策的全面影响尚未显现,劳动力市场仍极度紧俏,美国经济增速已经在2022年显著放缓;实现软着陆的路径很窄,但仍有可能。鲍威尔讲话维持了一贯的基调,继续强调加息应对通胀的必要性,乐观的表明经济衰退可能不会出现,美联储降息条件苛刻以至于2023年不会降息,给市场以鹰派姿态。
然而市场并未出现鹰派反应,一方面是美联储已经开始放缓加息步伐,另一方面,市场对于联储政策预期不认可,市场对2023年利率终值预期低于联邦基金利率预期中值预期,并预期下半年会出现降息;不论是通胀继续超预期回落还是经济衰退压力都可能使得美联储再根据需要调整政策路径。故市场反应有限,美指美债均小幅回落,并没有大幅拉升,贵金属小幅回落。
对于美联储货币政策,加息步伐放缓拐点已经出现,加息结束后将会面临何时降息的第二个拐点,预计2023年一季度再度加息1-2次,终端利率或为4.75-5%,终端利率持续到2023年下半年,然后四季度将会视经济衰退程度和通胀回落程度降息。美元指数继续高位回落,美指跌破105整数关口后持续走弱,短期下方关注102.6的20周均线位置,若跌破则会进一步测试100整数关口;再度大幅上涨概率较小。
四、通胀触顶回落趋势将会持续
以美国通胀为代表的本轮全球通胀周期,形成原因是多方面全方位的。其一,疫情蔓延导致的商品供给端呈现相对短缺态势,其二,美欧等主要经济体实施的超量化宽松政策,使得流动性泛滥,商品和服务的需求旺盛,其三,全球供应链的正常运行受到影响,进而造成供需失衡加剧的影响。第四,地缘政治冲突不断升级带来的能源危机、粮食危机进一步加剧了通胀飙升程度。流动性泛滥遇上商品短缺,供应链危机与能源危机、粮食危机并存,全球通胀飙升是必然。
本轮通胀迟迟得不到控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本轮通胀是全面通胀,是供需两端与供应链等全局性的影响,而加速收紧货币政策仅仅是从需求端抑制通胀,故影响效果有限。其二,地缘政治冲突仍未得到有效解决,能源危机、粮食危机的影响依然存在,这将会继续影响通胀表现。其三,疫情冲击依然存在,经济衰退预期不断升温,避险情绪飙升,资本回流是大势所趋,美国国内流动性依然泛滥,而疫情导致全球供应链危机依然存在,供不应求的基本面短期难以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也是美联储持续大幅加息的最核心因素。
美国11月CPI超预期回落,当前通胀已经明显减速,美联储12月加息放缓确定性强。具体来看,美国11月CPI同比上涨7.1%,为2021年底以来最小增幅,低于7.3%的市场预期和7.7%的前值;11月CPI环比上涨0.1%,低于0.3%的预期值和0.4%的前值。美国11月核心CPI同比上涨6%,环比上涨0.2%,也均低于市场预期。11月CPI意外继续增长放缓,主因在于能源成本和二手车的价格的回落,能源价格走弱仍然是CPI数据下滑的主要原因;疫情期间一直推动CPI失序走高的二手车价格,在11月下跌2.9%,同比更是下跌3.3%,也是所有大类分项中,第一个跌入同比负值的项目。为核心CPI贡献三分之一的住房指数环比增长0.6%,为四个月内最低增速,低于10月增速0.8%,但依然是CPI增长的最主要推手。
美国11月通胀超预期下行表明通胀最糟糕的时期已经过去,美联储持续的加息影响已经在兑现,并增加了美联储加息步伐放缓的预期。展望未来,核心商品通胀和房产市场的指标在明年将会逐步转弱,但在判断总体价格压力的路径时,目前的焦点更多关注核心服务通胀,而鉴于薪资是重要成本构成部分,薪资和劳动力市场料将成为美国通胀道路的主要决定因素。预计通胀将会继续回落,重点关注通胀回落速度。
五、美联储加息周期与贵金属走势关联性分析
从历次加息周期来看,美联储加息预期升温之际,黄金表现偏弱;当加息预期被市场消化或者落地之际,黄金往往走出利空出尽反弹的行情;当然降息对黄金而言直接形成利好影响。从历次缩表周期和黄金走势来看,当收紧预期加强之际,黄金短期偏弱,但是中期维持偏强行情。本轮加息周期和缩表周期亦会有此效果,并且当前面临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通胀居高不下等其他因素影响,黄金的表现将会强于以往缩表周期黄金的表现。
基于当前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的调整预期,我们认为当美联储释货币政策意外的收紧调整或预期升温对黄金价格形成直接利空;然而美联储缩债和加息预期一旦落地,黄金将会再度回归偏强行情。2022年底至2023年,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的进展对于黄金的影响依然是核心。近二十年,美联储近期释放的天量流动性,依然没有被市场所完全消化,超发的货币和泛滥的流动性依然会支撑着金价,故黄金价格虽然会回调,但是回调的幅度会相对有限。从中长期来看,信用货币时代,货币超发严重且持续,央行购金需求不断增加,黄金供应相对有限,黄金仍有较大的上涨空间,长期投资者或者资产配置者,仍在可借回调之际做多,逢低配置。
六、贵金属年内运行逻辑及走势分析
运行逻辑分析: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节奏预期、经济衰退担忧继续主导贵金属行情;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走势直接影响黄金走势。美联储12月加息步伐放缓,未来将会进一步放缓直至停止加息,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高位回落,贵金属突破关键点位后维持高位偏强运行态势,继续关注政策收紧节奏放缓(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高位回落)、经济衰退预期与地缘政治等宏观因素能否助力贵金属稳定上涨。关注人民币汇率,汇率升值使得内盘表现弱于外盘。
运行区间分析:美联储加息节奏放缓与经济衰退预期等因素影响,伦敦金现突破1800美元关口,当前处于冲高调整阶段,下方继续关注1675-1680美元/盎司关口;随着联储政策收紧步伐放缓兑现并持续,经济衰退担忧加剧等因素影响,叠加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继续回落,年内伦敦金现再度测试1880美元/盎司(410元/克,沪金要关注汇率)的可能性依存,年内或以宽幅震荡为主。白银再度走强,盘中一度突破23.8-24美元/盎司区间(5400元/千克)的关键阻力位,该阻力位依然有效,若突破则年内关注24.8-25美元/盎司关口(5600元/千克),下方关注21美元/盎司(4800元/千克)关口。贵金属年内或进入震荡调整期,单边行情出现可能性小。
七、贵金属2023年行情走势展望
对于黄金2023年走势,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节奏、经济衰退进展依然核心影响,突发性的地缘政治会形成短期的冲击;黄金或呈现先抑后扬的走势,整体走势偏强,配置价值较高。从美联储加息节奏预期来看,美联储将会在2023年一季度继续加息,二三季度维持终端利率不变,四季度有降息可能。在此节奏预期下,虽然加息步伐放缓的过程中,期限利差收窄会对长端名义利率形成拖累,但通胀预期的回落或将为实际利率提供部分上行空间。尽管名义利率可能因为通胀预期回落而回落,但是实际利率依然维持在高位,实际利率支撑依然存在预期下,我们认为一季度黄金价格或难有较大起色。二季度和三季度,随着经济衰退预期的逐步兑现,避险需求和风险对冲的长期配置需求或将对黄金形成托底支撑,并在二三季度成为价格回升的核心驱动。四季度依据通胀回落程度和经济衰退程度可能的降息预期,会进一步推升黄金走强。
对于2023年,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经济衰退和地缘政治局势进展继续主导黄金趋势;而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的波动则直接影响黄金走势。美联储加息周期接近尾声,对黄金形成利空出尽影响,政策一旦释放再度降息信号对黄金形成直接利好影响;经济衰退预期从避险属性利好黄金,故加息周期结束和经济衰退担忧均利好黄金,而年底政策可能再度放松刺激经济回暖,美元指数和美债收益率高位持续回落可能性大,对黄金亦形成直接利好影响。故2023年,黄金呈现先抑后扬走势可能性大(或呈现走势),一季度因为政策调整的不确定性表现会偏弱,二季度开始,黄金震荡走强可能性大。
2023年,伦敦金现核心压力位为2000-2075美元/盎司区间,支撑位为1650-1675美元/盎司区间;若跌破该支撑位,下方则需要关注1600美元/盎司和1500美元/盎司关口。沪金走势既要考虑国际金价走势,亦要关注人民币汇率走势,沪金上方第一压力位为420元/克,第二压力位位450-454元/克;考虑到汇率变动,第一支撑位为355-365元/克,如果黄金行情进入熊市行情,叠加人民币大幅升值背景下,核心支撑位为330元/克,跌至此位置的可能性相对较小;考虑到人民币汇率升值可能性大,预计沪金整体表现或将会弱于国际黄金表现。
本报告中的信息均源于公开资料,仅作参考之用。方正中期研究院力求准确可靠,但对于信息的准确性及完备性不作任何保证,不管在何种情况下,本报告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没有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或需要,不能当作购买或出售报告中所提及的商品的依据。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