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化需要解决估值与定价难题
发布时间:2022-12-15 22:32阅读:459
2022全球数商大会近日在上海举办,普华永道中国区域经济主管合伙人张立钧在演讲中表示,全球数字经济进入蓬勃发展时期,“数据是核心资产”已经成为共识。然而数据资产的确权、管理、估值、入表仍缺乏标准化的定义与最佳实践方法,如何从中创新以及破局,成为推动数据资产化的重要议题。
他首先介绍了数据从资源到资产,需要思考的三方面因素。一是从经济的逻辑上,成为一个资产需要市场可流通、可验证、可量化的交易价值;二是从产权逻辑上,每个环节必须可以清晰地鉴定所有权、持有权、使用权;三是在会计逻辑上,必须要有经济利益,然后也必须可精确计量才能成为财产。
在数据从资源到资产的途径上,张立钧认为,是从资源化,到产品化,再到资产化,最后到资本化。“数据资产在不同的价值实现路径或交易生态下都有不同的价值影响因素。”他说,如资源化阶段,主要考虑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等质量因素;到资产化阶段,则更多需要考虑场景经济性、多样性等因素。在数据价值化过程中,需要思考的则是如何将这些影响因素量化,体现出不同阶段下数据资产的合理价值,并以数据价值驱动赋能企业的整体价值提升,切实做到见微知著,数据驱行。
从资源到资产还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定价,他表示,价值的实现取决于数据使用的过程当中是短期、长期、中期,还是一次性、多次性、特定场景或多场景,另外单人使用还是多个主体使用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估值定价评级非常复杂。评估数据产品到资产具体的定价模式上,标准化的产品定价中价格不一定等于价值,但是价格接近价值,标准化的产品更多是基于一套数据整体的开发成本,预测潜在的用户的数量,基于应用场景价值,然后完成产品定价。
资产一般是多次性的开发和应用,多场景、多个主体可使用的,而产品往往是一次性使用的。“以我们针对气象数据的应用探索做的深度研究为例,气象数据原则上是公共数据,而且非常标准化,时效性非常强,影响面非常广。使用面上,例如在农业的应用上,短期数据是一个产品的属性。但基于历史的数据分析,对于农产品生命周期的农事规划、产料预估以及培育新物种等方面,是不断挖掘过程,不是时效性的使用,就是一个资产。”张立钧说。
“未来我们将不断推进数字资产化的研究,确权、估值、财务确认还有数据交易市场的流通及规则都是需要深度研究的。”他最后说,关于数据资产估值,我国仍处于探索阶段。未来,一方面要做到合法合规,在国家安全、商业集体、个人隐私等各层面做好保护措施;另一方面要加大相关机制体制建设,不断实现技术创新突破,并加强在商业模式、交易模式及评估模式上的探索。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