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与贵金属周报20221212:FOMC会前金属维持震荡需求忧虑拖累油价创近8个月最大单周跌幅
发布时间:2022-12-12 20:40阅读:384
上周,伦敦现货金价高位震荡,波动区间是1765-1810美元/盎司,金价曾多次尝试上破1800美元整数关口,但在美国CPI数据和美联储12月FOMC会议来临之前,市场做多力量还不足以支撑金价站稳1800美元之上,上周五收盘于1797美元/盎司。展望本周,市场焦点在美国11月CPI数据和美联储12月FOMC会议。考虑到通货膨胀的粘性和持续性,预计美国CPI仍将维持在高位。与此同时,尽管美联储可能决定加息50个基点,低于过往几次会议,但是大概率将上调美元政策利率的终点水平。这将对下一阶段金价走势方向有较大的影响。
上周,基本金属涨跌互现,总体维持区间震荡,伦铜上涨1.10%。上周市场保持谨慎,静待本周的美国11月CPI、核心CPI数据,以及美联储12月FOMC议息会议。如美联储加息步伐放缓的预期兑现,预计将缓解基本金属板块的压力。供应偏松预期持续,需求增长动力出现轮换,汽车消费需求略显疲态,房地产政策利好可能提振需求预期。
能源市场方面,上周国际油价大幅下行,创今年4月以来最大周跌幅。OPEC+维持现有产量政策不变,并未进一步加大减产。其次,欧盟对俄原油价格上限对出口影响低于市场预期,供应端担忧情绪放缓施压油价。此外,浓厚的经济衰退悲观情绪再度笼罩市场,需求前景受到冲击也拖累油价。目前来看,本周将再次迎来美联储加息周,宏观面影响因素将进一步复杂化,在市场情绪没有回暖之前,国际油价恐仍以弱势调整为主。
▼
上周,伦敦现货金价高位震荡,波动区间是1765-1810美元/盎司,金价曾多次尝试上破1800美元整数关口,但在美国CPI数据和美联储12月FOMC会议来临之前,市场做多力量还不足以支撑金价站稳1800美元之上,上周五收盘于1797.32美元/盎司。其他贵金属方面,伦敦现货白银、铂金和钯金价格表现与黄金类似,也呈现V字型走势,伦敦现货银价达到今年5月以来最高,伦敦现货铂金价格接近1030美元。
上周伦敦现货金价表现是延续了11月以来市场趋势。11月初,全球金融市场风格切换,这一方面是由于市场押注美联储将放缓加息节奏,甚至是明年下半年降息,美国10年期国债实际收益率下行;另一方面是美元指数从高位回落。在欧元区,西欧国家天然气储备较为充裕,市场认为可支撑度过今年冬季取暖需求,这扫除了压制欧元汇率的一个重大不利因素;在英国,经历了9月底财政预算风波后,英国财政部更新了财政政策,英镑市场动荡逐步缓和。这些因素为金价反弹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与此同时,伴随临近年底,全球实物金消费需求良好,这也对金价起到支撑作用。
在其他贵金属市场,伦敦铂金现货价格在第四季度表现强于钯金。事实上,今年以来铂钯价格表现存在分歧,背后原因可能主要来自于如下三方面。
首先是铂金供应可能较钯金紧张。2022年,铂金矿产商遇到不少运营困难,特别是在南非和北美,全球铂金矿产量同比下降。例如,在南非,英美铂业(Amplats)旗下Polokwane冶炼厂延长检修,影响到全南非大约20%的铂金矿石处理,Amplats几次下调2022年铂金产量预估,最新预估较年初下调近9吨。同时,南非电力供应异常紧张,制约了地下矿石开采。预计2022年南非铂金矿产量约125吨,同比下降14%。
从市场指标看,伦敦市场远期价格曲线和隐含的租借利率是观察实物供需盈缺的重要参考指标。今年以来,伦敦铂金和钯金远期结构出现了明显分化。伦敦铂金市场租借利率维持高位,而钯金市场只是在一季度乌克兰冲突急剧变化之时,租借利率曾短暂走高,但之后回落,租借利率略高于0的水平。尽管美联储激进加息,大幅提高货币资金利率,但是铂钯租借利率有如此差别,根本原因是实物市场供应紧张情况不同。
其次是铂金汽车消费复苏可能好于钯金。汽车行业经历了动荡的上半年(特别是二季度)之后,三季度以来有所复苏,这是铂钯汽车需求的整体环境。中国市场作为全球最大的汽油车市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快速提高,对于汽油车市场份额产生影响。在中国以外,欧洲经历能源危机,注重发展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汽车产量同比增长。以中国汽车行业为代表正在大力推动铂钯替代,铂金消费部分取代钯金。世界铂金投资协会估算,2022年全球汽车行业铂钯替代创造了约10吨的铂金需求,2023年可能接近15.6吨。
展望本周,市场焦点在美国CPI数据和美联储12月FOMC会议。考虑到通货膨胀的粘性和持续性,预计美国CPI仍将维持在高位。与此同时,尽管美联储可能决定加息50个基点,低于过往几次会议,但是大概率将上调美元政策利率的终点水平。这将对下一阶段金价走势方向有较大的影响。
▼
上周,基本金属涨跌互现,总体维持区间震荡。其中,伦锌领涨5.25%至3240.5美元/吨,伦锡、伦镍、伦铜分别上涨4.45%、1.98%、1.10%;伦铅微幅下跌0.14%,伦铝表现最弱下跌2.55%。同期,伦敦金属交易所LMEX指数上涨0.78%。
宏观因素方面,本周即将迎来美联储12月FOMC议息会议,会前还将公布重磅数据,上周市场保持谨慎。从联邦利率期货隐含概率来看,目前市场对本次加息幅度的预期较为一致,加息50bp是多数参与者的预期。会议开始前夕,美国11月CPI、核心CPI将会出炉,根据鲍威尔此前的表态,他更为关心核心通胀的水平;市场目前对本期核心通胀数据的预期是6.1%,较10月的6.3%进一步回落,如果实际数据不出现大幅偏离,预计将不会改变联储的利率决策。美联储加息步伐放缓的预期兑现后,预计将缓解基本金属板块的压力。
供需结构方面,供应偏松预期持续,需求增长动力出现轮换。供应方面,虽然上周铜矿加工费有所回落,但从2023年长单加工费的角度来看,市场对后续铜矿供应相对乐观。Freeport与江西铜业、中国铜业、铜陵有色和金川集团敲定的2023年铜精矿长单加工费为88美元/吨,同比增长35%。需求方面,前期作为主要需求增长点的汽车消费出现走软迹象。根据中汽协数据,11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38.6万辆和232.8万辆,环比分别下降8.2%和7.1%,同比均下降7.9%。而近期房地产股权融资政策优化,有望带动房地产领域需求复苏,利好相关金属品种,但需要考虑房地产向下游装修、家电领域的传导需要时间,短期内的效果主要是对需求预期的提振。
库存方面,交易所显性库存维持低位,境内交易所小幅累库。LME铜库存下降0.20万吨,COMEX铜库存下降0.12万吨,SHFE铜库存上升1.33万吨。伦铜Cash-3M价差维持contango结构,截至上周五为-36美元/吨。
总体来说,宏观因素对基本金属的压力逐步减弱,后市需重点关注供需结构的变化,目前需求端出现了增长动力的板块轮动,需进一步关注近期政策调整后在基本金属需求端的兑现情况。本周预计基本金属将以震荡反弹为主。
▼
上周,国际油价大幅下行,创今年4月以来最大周跌幅。OPEC+维持现有产量政策不变,并未进一步加大减产。其次,欧盟对俄原油价格上限对出口影响低于市场预期,供应端担忧情绪放缓施压油价。此外,浓厚的经济衰退悲观情绪再度笼罩市场,需求前景受到冲击也拖累油价。上周布伦特原油下跌11.07%,收于76.10美元/桶,WTI原油下跌11.20%,收于71.02美元/桶。
欧盟对俄罗斯原油限价生效
欧盟经过长时间争论,终于达成对俄罗斯原油限价60美元/桶的决定,12月5日欧盟对俄油价格上限正式生效。按照这一价格上限,若俄海运原油售价超过每桶60美元/桶上限,将禁止为俄原油运输提供保险、金融等服务。俄罗斯方面从9月至今就一直明确表示不会接受限价,强调俄方不会向任何准备对其采取限价措施的国家供应原油。上周五,俄罗斯总统普京更是表示俄罗斯可能会减产原油,以回应G7对俄罗斯原油出口设置价格上限的做法。
俄方态度令市场情绪谨慎,但今年以来俄罗斯一直在以折扣价出售其原油,60美元/桶的价格上限实际上大大高于俄罗斯乌拉尔原油的价格。根据定价公司ArgusMedia的数据,乌拉尔原油在波罗的海普利莫尔斯克港价格近期在48美元左右震荡。此外,西方就乌克兰危机对俄制裁至今,俄罗斯原油出口也出现了由西向东、由欧洲向亚洲的变化,特别是中、印等国承接了相当一部分份额,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限价影响,令俄罗斯原油供应削减影响整个供应端的担忧情绪有所缓和,也加剧了原油价格的下行趋势。
OPEC+维持现有产量政策不变
在11月下旬OPEC+增产50万桶/日的传闻遭到否认后,市场普遍预期该组织将进一步减产200万桶/日,一度对油市形成比较明显的支撑。不过,12月4日OPEC+会议决定维持此前10月份制定的减产200万桶/日的产量政策不变。OPEC+这一会议决议,远低于市场“深化减产”的预期,对油市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下行压力。OPEC+将于明年2月1日举行下一次会议,在此之前,我们认为市场恐难传出关于进一步减产的消息。
全球经济再次面临衰退风险,原油需求前景疲弱
此前公布的美国11月非农就业报告数据依然强劲,其中工资增长强势不减,令市场普遍认为工资大幅上涨将转化为更高的服务业通胀。而美联储主席鲍威尔上月底曾强调称,工资对服务业通胀至关重要,导致市场对新的终端利率预期上调至5.5%,高于9月预期的4.75%。而上周五美国公布11月PPI及核心PPI涨幅双双超预期,凸显了通胀的粘性,进一步加剧了美联储可能会在更长时间内保持较高利率的担忧,增加了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加剧了对原油需求担忧。
此外,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数据显示,截至12月2日当周,美国汽油及馏分油库存连续第四周增加,这似乎验证并且加剧了市场对原油需求受到抑制的预期,对油市形成了较为强烈的利空影响。
目前来看,本周将再次迎来美联储加息周,宏观面影响因素将进一步复杂化,在市场情绪没有回暖之前,国际油价恐仍以弱势调整为主。短期内关注俄罗斯方面对欧盟限价行为的反制措施,以及中国防疫政策优化后能否为油市带来新的积极信号。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