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的概念与历史相关内容介绍
发布时间:2022-12-12 19:01阅读:199
编辑:宁证期货房俊
期货从业资格证号:F3047658【期货业协会官网可查询真伪】
期货开户联系方式:【点我头像进入主页查看联系方式】、【咨询TA】、【电话】、【+微信】
1.1.1玻璃的概念
玻璃,英文名称Glass,在中国古代亦称琉璃,日语汉字以硝子代表。是一种较为透明的固体物质,在熔融时形成连续网络结构,冷却过程中粘度逐渐增大并硬化而不结晶的硅酸盐类非金属材料。普通玻璃化学氧化物的组成为Na2O-CaO-6Sio2,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硅。
玻璃在日常环境中呈化学惰性,亦不会与生物起作用,因此用途非常广泛。玻璃一般不溶于酸(例外:氢氟酸与玻璃反应生成SiF4,从而导致玻璃的腐蚀),但溶于强碱,例如氢氧化艳。制造工艺是将各种配比好的原料经过融化,迅速冷却,各分子因为没有足够时间形成晶体而形成玻璃。玻璃在常温下是固体,它是一种易碎的东西,摩氏硬度6.5。
1.1.2玻璃的历史
玻璃最初由火山喷出的酸性岩凝固而得。公元前3700年前,古埃及人已经能制造出玻璃装饰品和简单的玻璃器。当时只有有色玻璃。公元前1000年前,中国制造出无色玻璃公元12世纪,出现了用于交换的商品玻璃,并开始成为工业材料。18世纪,为适应研制望远镜的需要,制出光学玻璃。1873年,比利时率先制造出平板玻璃。1906年,美国研制出平板玻璃引上机。1959年英国皮尔金顿玻璃公司向世界宣告平板玻璃的浮法成型工艺研制成功,这是对原来的有槽引上成型工艺的一次革命。1971年洛阳建成中国第一条浮法玻璃生产线,“洛阳浮法玻璃工艺”经过不断发展,成为世界三大浮法玻璃工艺之一。此后,随着玻璃生产的工业化和规模化,各种用途和各种性能的玻璃相继问世。现代,玻璃已成为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领域的重要材料之一。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