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指:感染潮或带来一定冲击
发布时间:2022-12-12 17:40阅读:84
【20221210】股指周报:感染潮或带来一定冲击
核心观点:中性政治局会议方向指向推动经济整体好转,既要质的有效提升也要量的合理增长。具体政策细节有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落实。从经济总需求来看,消费、基建、房地产、医疗固定资产投资等以内需为主的行业会好于电子、半导体、能源等进出口产业链。经济放开的大方向不变,短期需要消化感染浪潮带来的冲击。A股市场震荡为主,建议适当控制仓位。减轻市场震荡冲击。
估值:偏多上证50与沪深300风险溢价率风险溢价率高位回落,估值修复进行中。整体估值中性偏低。
短期资金:偏空上周资金面流入金额减少,其中北上资金流入明显减少,偏股型基金发行持续低迷,IPO与产业股东减持维持较高水平。两融出现增长,大宗交易也有所上升。
期货持仓:中性股指期货IF出现前十净空减少,IH净空维持稳定,IC净多单减少、IM净空单增加。基差方面,IC、IF、IH、IM近月合约都出现明显升水,IF、IH综合基差全部为小幅升水,IC综合基差基本持平,IM年化贴水4%-6%。
经济数据:偏空中国疫情放开以来感染浪潮来袭,但重症人数小幅攀升,仍远低于4月份上海疫情时期。11月CPI低于预期,当前处于原油价格与猪肉同比回落的共振期,中国通胀压力不大,尚不能成为货币政策的阻碍。经济政策有较大刺激空间。11月中国进出口增速快速下降。对经济增长形成较大压力。
宏观政策:偏多新10条进一步放开防控。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推动经济整体好转。
大类资产:偏多美债利率回落,美元转弱,美股震荡下跌,中美利差加速回升。原油继续下跌,铁矿表现强势,对中美经济预期反向。
行业板块结构:中性消费受感染潮的冲击有调整的可能,能源和新能源板块在全球市场都偏弱。重点关注医疗保健、金融地产、基建建材板块。
中国疫情放开以来感染浪潮来袭,但重症人数小幅攀升,仍远低于4月份上海疫情时期。放开政策不会改变。
中国11月CPI同比1.6%,PPI同比下降1.3%。核心CPI同比0.6%。核心CPI非常稳定,CPI低于预期,主要是食品价格同比下行。主要由于供应充足,猪肉同比价格高位迅速回落。当前处于原油价格与猪肉同比回落的共振期,中国通胀压力不大,尚不能成为货币政策的阻碍。经济政策有较大刺激空间。
11月进出口总额当月同比大幅下降9.5%,出口下降8.7%,进口下降10.6%。贸易顺差开始收敛。随着欧美经济放缓与高基数原因,中国进出口增速快速下降。对经济增长形成较大压力。
新十条出台,防疫放开的进度明显加快。带来感染浪潮冲击,医疗资源面临首次考验,民众的避险情绪较高,短期对消费形成一定压力。
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2023年是二十大开局之年,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首次提到量的合理增长,新的经济刺激计划预计正在筹备当中。
财政部决定发行2022年特别国债,发行面值7500亿元。对应2007年发行的特别国债到期续期。面向有关银行定向发行,由央行回购,不对市场产生影响,继续维持金融市场流动性充足状态。
美十年期国债利率回落到3.5%,实际利率降到1.3%,美元指数回落到104,美元持续回落全球风险资产的吸引力提升的趋势仍在。
中美十年期国债利差低位加速回升,支持沪深300反弹。
美股震荡回落,石油天然气、能源设备、汽车及零部件领跌。
人民币汇率指数下行趋势放缓,人民币兑美元大幅反弹,反映资本流动转向。
货币市场利率SHIBOR稳定在1.8%左右,体现央行维持宽松货币政策的意图,同业存单与一年期国债利率回升较快、十年期国债利率小幅回升。
商品指数震荡回升,表现最好的大类是铁矿,最差的是原油,对中国经济复苏的预期更强。
A股整体震荡上升,沪深300上涨3.29%,上证50上涨3.52%,中证500上涨0.39%,中证1000持平。上证指数上涨1.61%,创业板指数上涨1.57%。
估值方面,上证50与沪深300风险溢价率风险溢价率持续回落,但仍处于高位区,权益资产明显优于债券。沪深300PE分位点30%,PB分位点18%,上证50PE分位点38%,PB分位点45%,中证500PE分位点47%,PB分位数14%,中证1000PE分位点26%,PB分位数42%,万得全A估值PE分位数41%,PB分位数24%。
上周资金面流入金额减少,其中北上资金流入明显减少,偏股型基金发行持续低迷,IPO与产业股东减持维持较高水平。两融出现增长,大宗交易也有所上升。
股指期货IF出现前十净空减少,IH净空维持稳定,IC净多单减少、IM净空单增加。基差方面,IC、IF、IH、IM近月合约都出现明显升水,IF、IH综合基差全部为小幅升水,IC综合基差基本持平,IM年化贴水4%-6%。
上周行业表现上食品饮料、耐用消费品、保险等行业领涨,公用事业、软件、能源垫底。上周A股传统行业成交占比当中,工业、能源、公用事业持续低迷,材料有所回升,金融地产维持偏高水平。新经济行业成交占比中医疗保健显著回升,可选消费与日常消费维持偏高水平,信息技术回落,新能源持续低迷。
陆股通流入的一级行业:可选消费、日常消费、金融、材料、房地产;陆股通平稳的一级行业:医疗保健、信息技术、工业;陆股通流出的行业:公用事业、能源。
中国防疫开放继续,新十条加速了开放的进程,于此同时各地也出现了第一波感染浪潮。社会面对民众信心有一定冲击。江浙一带的政府促进恢复经济比较积极。下周美国加息落地。A股市场北上资金流入减少,市场新增资金放缓。风格上偏向价值股。消费、医疗保健、地产产业链上下游表现活跃。与外盘关联度高的能源、新能源、半导体表现较弱。政治局会议方向指向推动经济整体好转,既要质的有效提升也要量的合理增长。具体政策细节有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落实。从经济总需求来看,消费、基建、房地产、医疗固定资产投资等以内需为主的行业会好于电子、半导体、能源等进出口产业链。经济放开的大方向不变,短期需要消化感染浪潮带来的冲击。A股市场震荡为主,建议适当控制仓位。减轻市场震荡冲击。
新冠重症病例追踪
CPI与PPI
核心CPI
食品与非食品CPI
进出口金额增速
出口与进口增速对比
上周资金面流入金额减少,其中北上资金流入明显减少,偏股型基金发行持续低迷,IPO与产业股东减持维持较高水平。两融出现增长,大宗交易也有所上升。
股指期货IF出现前十净空减少,IH净空维持稳定,IC净多单减少、IM净空单增加。
股指期货基差方面,IC、IF、IH、IM近月合约都出现明显升水,IF、IH综合基差全部为小幅升水,IC综合基差基本持平,IM年化贴水4%-6%。
十年期国债利率2.89%,风险溢价率顶部回落,估值回归过程正在进行中。
上证50股息率显著超过10年期国债,股债的性价比仍比较高。
沪深300PE分位点30%,PB分位点18%,处于中低位。
上证50PE分位点38%,PB分位点45%,处于历史中低位。
中证500PE分位点47%,处于中性区间,PB分位数14%,处于低位。
中证1000PE分位点26%,PB分位数42%,估值中性偏低.
万得全A估值PE分位数41%,PB分位数24%,处于中性偏低的水平。
美十年期国债利率回落到3.5%,实际利率降到1.3%,美元指数回落到104,美元持续回落显著提升了全球风险资产的吸引力。
美国十年期国债与两年期国债利差深度倒挂,达到70年代滞涨时期时水平。原油与通胀预期高位回落后进入震荡模式。
中美十年期国债利差低位加速回升,支持沪深300反弹。
人民币汇率指数下行趋势放缓,人民币兑美元大幅反弹,反映资本流动转向。
货币市场利率SHIBOR稳定在1.8%左右,体现央行维持宽松货币政策的意图,同业存单与一年期国债利率回升较快、十年期国债利率小幅回升。利率市场已经现出现反转。
十年期国债期货震荡,沪深300指数、中证商品指数回升,反映了市场对防疫开放后的经济复苏预期。
中证500与沪深300的比值高位出现大幅回落,上证50与沪深300比价小幅反弹。市场风格偏向价值股
换手率
市场显著反弹后进入震荡,整体换手率保持温和。
上周主动性卖盘增加,沪深300仍然震荡向上,显示市场承接力量较强。
上周大宗交易成交额209亿显著回升,相对于5月份反弹初期,机构资金活跃度增加。
两融余额增加107亿,融资盘开始回升。
股票型ETF份额上升32亿,继续小幅上升。
新成立偏股基金发行规模上周增加25亿,基金市场发行维持低迷态势。
上周北上资金再度出现流入65亿,流入幅度边际减缓。
IPO上市金额90亿,上市金额维持中性,一级市场IPO过会融103亿,IPO过会金额回归常态。
上周产业资本减持额135亿,减持规模较高。
2022年12月中下解禁压力较高。
IC前十会员净多单继续减少,平均基差出现回落。
IF前十名会员净空单减少,平均基差维持高位。
IH前十会员净空单小幅减少,平均基差维持小幅升水。
IM前十会员净空单小幅减少,平均基差年化贴水回落到4%-6%。
上周行业表现上食品饮料、耐用消费品、保险等行业领涨,公用事业、软件、能源垫底。
上周A股传统行业成交占比当中,工业、能源、公用事业持续低迷,材料有所回升,金融地产维持偏高水平。
新经济行业成交占比中医疗保健显著回升,可选消费与日常消费维持偏高水平,信息技术回落,新能源持续低迷。
陆股通流入的一级行业:可选消费、日常消费、金融、材料、房地产
陆股通平稳的一级行业:医疗保健、信息技术、工业
陆股通流出的一级行业:公用事业、能源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