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浅谈沥青冬储
发布时间:2022-12-7 17:03阅读:373
【导语】随着北方需求的陆续结束,沥青市场即将迎来关键的冬储操作,往年同期,沥青冬储已经陆续释放,但今年冬储尚未大面积开展,我们通过对比多年沥青冬储情况来对今年冬储进行深入分析。
何为冬储——沥青冬储指的是每年北方道路施工陆续停止后,由炼厂主导、贸易商及下游用户共同参与的一种市场囤货行为。
冬储的由来——沥青之所以会出现冬储,主要是由沥青需求特点决定的,沥青需求集中在道路建设方面,冬季气温较低不适合路面施工,北方施工大面积停止后(大概春节前一个多月左右),沥青价格基本也跌至阶段性低位,此时贸易商入手囤货,待明年需求启动、价格走高之后卖出,从而赚取投机所得的利润。另外,早些年沥青产能相对较低,旺季集中施工时,贸易商为避免沥青供不应求、提货困难等问题,也会提前囤货以备不时之需。
对于炼厂而言,沥青需求走弱后,会面临一定的库存、资金周转等压力,降价刺激贸易商冬储有利于炼厂排库、平稳生产、周转资金等;对于贸易商及下游而言,冬储低价备货然后高价卖出,经营利润可以明显扩大。冬储对炼厂和贸易商来说是一个双赢的策略。
冬储的演变——2015年之前沥青市场以现货交易为主,炼厂价格降至低位后,贸易商直接将炼厂现货资源入库进行囤货,年后再从库里发货销售,这是最传统的沥青冬储模式。但是,随着地方炼厂沥青产能产量的扩充、沥青期现交易活跃度的提高,传统的沥青冬储模式慢慢发生了变化。
首先,炼厂销售模式发生变化:炼厂销售不再仅限于现货,而是以现货+远期合同相结合的模式进行,有存储能力(罐区)的贸易商可以买入现货进行冬储,而没有存储能力(罐区)的贸易商买入远期合同,只需要在合同期内将合同转卖掉或执行完即可。炼厂远期合同的释放,也可以提前锁定销售利润、获取货款方便资金周转。
其次,参与者发生变化:冬储参与者由之前的炼厂和贸易商增加到炼厂、贸易商和期现商。沥青期现业务在2016-2017年逐渐活跃起来,冬储远期合同的释放更方便期现商正套业务的开展,避免了传统期现业务在买入现货时租库、入库等一系列繁琐操作。炼厂销售模式的改变,降低了沥青冬储入场门槛、扩大了沥青冬储规模,尤其是给没有存储能力的贸易商、期现商提供了较好的入场机会。
最后,资金占用率下降:贸易商购买远期合同仅需要支付30%-50%的保证金,与传统买入现货入库相比,资金占用率明显下降。
但不管冬储形式如何演变,贸易商冬储始终不变的目的是赚取价差,接下来,我们一起回顾下近五年沥青冬储价格情况:
近五年沥青冬储一览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来,近五年沥青冬储释放的时间最早为11月中旬左右,但大部分时间集中在12月份释放。每年沥青冬储价格并不相同,需要由原油价格、沥青生产利润、沥青基差和贸易商心态等多种因素共同决定。
2022年沥青冬储似乎近在眼前,北方刚性需求陆续结束,沥青现货价格也经历了大幅度下跌,虽然个别炼厂释放了一部分现货资源供贸易商入库冬储,但整体规模较小,远期合同也仅有个别炼厂释放。接下来,我们从不同角度来分析目前沥青冬储所面临的情况:
首先,从成本端原油价格来看,虽然国际油价已经从高位出现明显下跌,但目前布伦特原油价格仍维持在80美元/桶的上方,是2017年以来沥青冬储时期的最高价格。同时,国际油价仍延续震荡下跌走势,若油价进一步走低,必定会对沥青价格产生利空影响,进而带动沥青冬储价格走低。因此,出于对当前偏高国际油价的考虑,市场冬储心态相对谨慎,贸易商冬储预期价格也在不断进行调整。
其次,从生产利润来看,除2018年底沥青冬储之外,其他年份沥青冬储时期所对应的沥青生产利润基本上会降至盈亏平衡点或者亏损状态。但目前,山东地方炼厂沥青综合生产利润仍维持在200元/吨左右,沥青利润仍有下降空间,因此市场仍持观望态度,等待沥青价格继续走低、生产利润继续下降。
最后,从基差方面来看,2020年开始,期现商大量参与沥青冬储活动,通过买入炼厂远期合同卖出盘面进行期现套保业务。而期现商对沥青冬储绝对价格的敏感度不是很高,他们更关注沥青基差情况。在过去的2020年和2021年,沥青冬储时远期合同和沥青盘面的基差基本上在-250到-200元/吨之间,期现商对这个基差的接受度较好。但是目前,沥青基差在12月份刚刚走弱至负值,但仅有-150到-100元/吨,基差明显强于往年,预计期现商以当前价格进行沥青冬储的积极性不高。
基于以上几方面因素,目前沥青冬储尚未大面积展开。而结合当前国际油价、沥青生产利润、沥青期现基差以及下游对沥青冬储的意向价格等多重因素来看,预计今年沥青冬储价格将在3200-3250元/吨左右。当然,市场是多变的,仍需随时留意国际油价、沥青生产利润等因素对冬储价格的影响。此外,对于期现商和部分自己套盘的贸易商来说,冬储的绝对价格就不是特别重要,他们更在意沥青基差情况,预计-200左右的基差仍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