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权月报
发布时间:2022-12-5 15:49阅读:68
期权月报
金融期权概要
11月,金融期权市场活跃度小幅下降,总成交量为13948万手,日均成交量环比减少9.75%。上证50ETF期权规模最大,达到5755万手;11月底金融期权总持仓量为593万手,环比减少2.35%。规模最大的仍旧是上证50ETF期权,达到236万手。在波动率方面,11月金融期权主力合约隐含波动率有所下降,月底大多处于75%历史分位数附近。
商品期权概要
11月,商品期权市场活跃度大幅上涨,总成交量为5263万手,日均成交量环比增加34.01%。其中PTA期权规模最大,达到906万手,其次是铁矿石期权、甲醇期权,分别为670万、668万;11月底商品期权总持仓量为393万手,环比增加11.18%。规模最大的是豆粕期权,达到65万手,其次是铁矿石期权、玉米期权,分别为53万、42万。在波动率方面,11月除能源类外各商品期权隐含波动率相较10月底基本均有所下降。月底多数品种接近50%历史分位数水平附近。
期权策略
11月底期权隐含波动率整体小于上月,少数品种可以适当做空波动率。其他品种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采取构建相应期权组合。
一、市场回顾
二、部分品种策略
1、金融期权
预计12月大盘延续11月以来的波段性反弹行情。逻辑在于:中美元首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首次线下会有助于中美关系的缓和;美国10月通胀有所降温,市场对于货币政策紧缩预期有所下降,这有利于修复全球市场风险偏好;地产“三支箭”的落地和国内疫情防控措施的持续优化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和中长期促进基本面。此外,降准落地基本消除了市场对年末资金面的担忧,反映出当下央行仍然处于偏宽松的政策态,这将有利于A股定价的分母端。但值得关注的是,从技术面来看,12月大盘在3250点附近或遇阻力,当下市场仍存一些不确定性,10月国内工业、服务业、消费、投资、进出口等经济指标均有所回落,加上11月PMI数据显示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连续两个月低于临界点,再度反映出中国经济修复再度边际放缓。加之近期疫情在多地再度爆发,这将对短期A股市场风险偏好产生压制。
期权策略:
1.构建牛市差价组合,买权采用平值期权,卖权可选择虚2-3档,临近上界后可即时止盈;
2.由于隐含波动率均属于中等偏高位,以适当卖出宽跨式组合为主,并适时进行对冲,当波动率大幅回落时,需及时平仓。
2、能化期权
甲醇:12月国内甲醇需求弱化或相对明显,虽然国内供应端有缩量预期,但港口补充预期相对充裕,供需博弈进一步加剧情况下,预计市场整体延续弱势局面,局部需警惕回落风险。目前,全国疫情仍旧反复,经济偏弱利空尚存,当前下游多数产业利润表现欠佳,不利于市场运行,同时,仍需关注港口烯烃需求缩量预期。另外,2023年春节假期较早,部分行业或面临提早停工可能;且冬季高运价及需求疲软影响,上游节前或选择低价促销。下游或继续抵制高价甲醇。
LLDPE:由于上游原油成本高位,乙烯产业链亏损严重,部分企业有意向减产或延长停车时间,国内供应有望得到减少,临近年底,部分企业回款压力增大,或选择低价清仓,市场销售货源可能增加。从国内防疫来看,疫情存在放开预期,但尚不明显,受美联储货币政策以及经济缺少驱动的影响,宏观面仍不乐观,大宗商品市场操作谨慎,下游新增订单预计减少,因此12月整体需求改善不大,供大于求矛盾将继续存在,行情以弱势震荡为主。
PP:供应面来看,年底国内聚丙烯生产装置整体较为稳定,检修装置未见明显增多,整体开工维持较高水平,供应量依然较大。需求面看,传统需求旺季已过,且下游企业利润有所收窄,部分企业仍面临亏损,另外,全国疫情反复,运输和开工均受阻,多为刚需采购。成本面看,进入年底,美联储12月的加息幅度或缩水至50个基点,缓解原油需求疲软的前景;而由于暖冬预期,油价或继续下行。总体来看业者心态多观望为主。预计12月份国内聚丙烯市场区间震荡为主。
PVC:房产销售数据累积持续减少,基建项目受多重因素影响推进缓慢,PVC需求持续低迷。疫情反复以及经济状况一般,且下游制品企业开工不高,接货谨慎,较为惨淡;国际PVC需求呈现弱势,市场悲观情绪较浓。综合来看,利空因素仍占主导,现货市场气氛清淡,价格跟随期货变动,下游谨慎观望。疫情反复、原油回落,经济和需求恢复不及预期的大背景下,PVC需求预期改善乏力,预计继续偏弱震荡。
原油:油价短期或暂时进入震荡市,警惕油价反弹风险。在内外油价前期分别创下新低后,油价短期内下方空间相对有限,并进入阶段性的筑底阶段。一方面,12月4日OPEC会议将开启,市场对于OPEC的减产护盘行为抱有一定预期,短期为油价提供支撑。而另一方面,海外经济衰退的预期依旧是最大的利空,而对于国内而言,由于国内疫情频繁,对需求预期的打压遏制内油明显,叠加出口、消费、房地产投资等最新高频数据皆有不同程度下降,产生需求侧的预期差。然而,就后市的油价而言,仍需警惕油价反弹风险。第一,特别是亚太地区,低库存、低供应依旧是不争的事实,观察后续炼厂采购增量需求。第二,OPEC+对油价起到的托底效果。第三,目前风险偏好没有发生严重恶化,但需重点关注海外风险事件。
期权策略:
1.甲醇期权,买入虚值看跌期权;
2.LLDPE期权、PP期权、PVC期权,卖出宽跨式组合,可选择虚2-3档左右,当行情突破时,需及时平仓;
3.原油期权,构建熊市差价组合,买权采用平值期权,卖权可选择虚2-3档,临近下界后可即时止盈。
3、有色期权
铜:预计12月铜价宽幅偏弱震荡。宏观上,央行将于12月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25bp,再次降准刺激市场,国内政策宽松预期再度升温。美联储加息节奏预期反复,需关注12月议息会议具体细节。供应上,2023年进口铜精矿长单加工费Benchmark敲定为88美元/吨与8.8美分/磅,创2017年以来新高。高TC/RC或将刺激冶炼产能扩产,整体矿端相较于冶炼端偏宽松。冶炼方面,国内及海外精铜产量有所增长,但国内疫情扰动再起。需求上,终端需求延续弱复苏态势,房地产市场或将有所改善,但疫情风险或让补库需求受限。整体而言,现宏观及基本面多空交织,预计12月铜价继续震荡,建议观望。
铝:预计12月铝价震荡下行。宏观上,国内央行降准叠加房地产刺激政策推出在一定程度上提振市场情绪,但国内疫情防控预期有所反复,对国内消费影响较大。供给上,国内铝厂整体复产节奏较好,目前国内电解铝运行产能约为4072万吨。需求上,受国内疫情再度多点爆发和进入消费季节性淡季影响,消费阶段性转弱。库存上,铝锭延续去库,低库存对铝价有一定支撑。预计铝价缺乏向上动力,建议择机沽空。
锌:预计12月锌价震荡偏弱。宏观上,美联储官员表态加息步伐放缓,宏观压力释放。国内供应上,11月中下旬四川部分冶炼厂停产并进行环保检查,虽然现在已逐渐恢复生产,但产量完全恢复仍需时间。国内部分地区受疫情影响,交通运输受阻,国内供应端偏紧。海外供应端,Nyrstar宣布重启Budel冶炼厂部分产能,但恢复情况尚待商榷。需求上,“地产政策”再吹暖风,需关注后续刺激程度;疫情导致开工率维持低位,需求端呈疲软状态。整体而言,美联储加息50bp的概率增至77%,宏观压力减轻,叠加国内地产政策稳定发力,锌价短期或高位震荡,但中长期受供需双弱格局影响,锌价或高位回调,建议适时沽空。
期权策略:
1.铜期权,卖出宽跨式组合,可选择虚2-3档左右,当行情突破时,需及时平仓;
2.铝期权、锌期权,逢高买入虚值看跌期权。
4、农产品期权
玉米:11月份本应是玉米大量上市的阶段,但受疫情防控影响,各地物流不畅,主产区玉米购销并不活跃。企业有补库需求,而现货贸易流通不畅,玉米市场出现阶段性供应偏紧格局,推动价格上涨。未来,如果各地疫情防控逐步宽松,那么东北玉米上量加快,增加市场供应,给当前价格形成一定压制。不过今年南旱北涝对单产形成不利影响,叠加种植面积调减,新季玉米产量大概率有所下滑。另外进口方面,今年进口玉米较上一年度有所减少。需求端:四季度是淀粉需求旺季,玉米深加工需求有望回暖;此外目前生猪及蛋/肉禽养殖利润较好,能繁母猪及蛋肉禽存栏增长,四季度玉米饲用需求大概率增加。总的来看,玉米价格稳中偏强运行。
油粕:当前CBOT大豆在14美元附近继续震荡。USDA11月报告显示:22/23年度全球大豆库销比近18.6%,较9月调升近0.29%,后期供需偏强格局有望逐渐下降;22/23年度全球大豆期末库存上行至1.0217亿吨,上调近165万吨;11月USDA报告整体偏中性。豆油基本面:油厂开机率并未大幅提升,但港口和油厂大豆库存已经开始大幅回升,而12月进口大豆到港量预计达1050万吨,1月到港量预计740万吨。随着进口大豆到港量的增多,国内大豆库存将延续回升态势,豆油库存也将逐步提升,12月供应或将有明显改善。豆粕基本面:随进口大豆到港增加,油厂大豆压榨量升至197.7万吨,预计未来仍将维持高开机。港口及油厂大豆库存已经见底回升,预计豆粕库存也将迎来拐点向上,受此影响现货基差继续下跌。展望后市,由于基差绝对值仍保持在相当高的水平,而阿根廷天气也引发市场担忧,预计期价暂时仍将以震荡为主,期现回归将主要以现货回落来实现。
期权策略:
1.玉米期权,构建牛市差价组合,买权采用平值期权,卖权可选择虚2-3档,临近上界后可即时止盈;
2.豆粕期权,卖出宽跨式组合,可选择虚2-3档左右,当行情突破时,需及时平仓;
3.豆油期权,逢高买入虚值看跌期权;
4.豆粕期权,由于隐含波动率均属于中等偏高位,以适当卖出宽跨式组合为主,并适时进行对冲,当波动率大幅回落时,需及时平仓。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