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沥青产量同比大跌市场供应占比明显下降
发布时间:2022-11-28 17:06阅读:201
导语
就近两年东北沥青产量快速萎缩,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包括原油配额、低硫渣油(沥青)与重交沥青价差、保税市场发展等多个方面。
东北地区道路沥青产量锐减
在2020年及之前的年份中,东北地区一直是中国最重要的沥青生产基地之一,沥青产量仅次于华东及山东地区,排在第三位。东北地区沥青能够保持较高的产量,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东北地区相对充裕的原油资源,辽河油田生产的低凝环烷基原油是国内为数不多的环烷基原油资源之一,东北地区的沥青生产也因此发展壮大。
东北地区沥青产量在2019年达到峰值,沥青年产量为533.47万吨,占全国沥青产量的19.04%,分地区来看排在全国第三,低于华东地区的792.98万吨以及山东地区的656.86万吨。随后沥青产量开始出现下滑,2020年降至515.01万吨,2021年进一步下滑至424.45万吨。
截至2022年10月份,东北地区沥青总产量仅为205.19万吨,同比下滑46.91%,而华北地区沥青产量增长至307.97万吨,东北地区沥青产量华北地区超过,排名下降至第四位。
从月度产量来看,东北地区仅有2月份产量是高于华北地区的,其他时间内产量均低于华北地区。出现这样情况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目前东北地区的沥青生产主要以辽河石化、大连西太、中海沥青营口及盘锦北方沥青这些国有企业为主,因此即便在春节前后,东北地区沥青仍能维持相对稳定的生产,东北地区沥青生产的稳定性还在,但是量已经大不如前了。
多因素作用导致道路沥青产量下降
造成东北地区道路沥青大幅下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船用燃料油的低硫化进程:虽然1-10月份东北地区沥青产量仍有205.19万吨,但是如果排除不能进入道路沥青市场的低硫渣油(沥青),那么东北地区道路沥青产量仅有110万吨左右。
随着船用燃料油低硫化的推进,船用燃料油对低硫资源的需求增加,而低硫资源的供给却集中在辽河石化、盘锦北沥及中海沥青营口三家炼厂,需求的增加以及有限的供给都给低硫渣油(沥青)价格带来了很大的支撑。
其中,辽河石化的低硫资源主要流向了保税市场,且保税船燃产量不断加大,沥青产量随之走低,2018年辽河石化沥青月均产量在13.33万吨,而2022年月均产量仅为1.79万吨,跌幅达到86.54%。
辽河石化低硫渣油(沥青)越来越多的流入保税市场,这使得东北地区低硫渣油(沥青)供应大幅减少,进一步推高了低硫渣油(沥青)的价格。从价差来看,东北地区低硫渣油(沥青)均价从2021年4季度开始,明显高于道路沥青,2022年这一价差的均值达到了1251元/吨,而在2020年二者基本平价,这也就导致盘锦北沥、中海沥青营口的低硫渣油(沥青)更多的流向内贸船燃等市场,进一步减少了道路沥青供应。
造成东北地区道路沥青大幅下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部分地炼停产沥青:东北地区地方炼厂近年来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前期生产道路沥青的地炼常减压产能普遍在100万吨/年左右,没有获得原油配额,原料供应的稳定性较差,随着对原油管理趋严,很多小型地炼结束了沥青生产。而东北地区具有原油配额的地方炼厂仅有盘锦北燃、大连锦源两家,盘锦北燃的兄弟炼厂宝来生物能源因为各种原因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不再生产沥青,大连锦源要兼顾炼厂焦化装置的开工,沥青生产的持续性一般。
低硫渣油(沥青)资源的紧俏以及原油配额管理的趋严似乎段时间内难以出现大的改变,东北地区的沥青供应即便不会继续下降,但是也很难出现大的增长空间。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