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
发布时间:2022-11-18 06:30阅读:94
近日,关于完善和提升全国碳市场发展的政策以及法规相继出台,推动着全国碳市场的稳定运行与健康发展。
11月7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建材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十五五”期间研究将水泥等重点行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
11月7日,成都市生态环境局发布《成都市深化“碳惠天府”机制建设行动方案》,勾勒出未来三年当地碳普惠机制的深化路线图,提出以做大公众参与规模、拓展碳减排量开发消纳为导向,着力发挥政府公益平台优势,全面倡导绿色低碳行为,系统实施普惠激励,统筹开展动员推广,力争到2023年用户突破200万,到2024年碳积分场景逐步丰富,2024年后机制建设更加完善,引导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的成效更加明显。
为切实提高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碳排放数据质量,完善数据质量管理长效机制,强化数据质量日常监管,11月9日,生态环境部对《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发电设施(征求意见稿)》(下称《核算报告指南》)和《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指南发电设施(征求意见稿)》(下称《核查技术指南》)面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据介绍,两个指南的作用和定位不同,《核算报告指南》用于指导排放企业核算和报告发电设施相关排放数据和信息;《核查技术指南》用于指导核查机构对企业核算和报告发电设施相关排放数据和信息开展核查。两个指南能够更好地满足地方生态环境部门日常监管工作的需要,更加有助于核查机构提高工作的精准度,有利于企业加强内部质量控制。
11月10日,四川省节能减排及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四川省碳市场能力提升行动方案》(下称《方案》)。这是全国首份提升碳市场能力的专项行动方案。《方案》明确,到2025年,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报告、核查溯源、质量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碳市场相关咨询、检测、核查、认证、交易、科技、金融等机构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碳市场监管执法全面加强,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项目备案数量居全国前列,碳排放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基本满足市场需求,全社会“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的低碳发展意识明显增强。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方案》从培育碳市场参与主体、提升碳排放数据质量、规范碳资产开发交易、推动碳金融创新发展、提升发展低碳化水平五个方面明确了碳市场能力提升行动的重点任务。
从上述文件不难看出,都是为了管好盘活碳资产。多位专家、学者告诉期货日报记者,目前全国碳市场成交规模较小,流动性弱,碳价偏低,控排企业还缺乏对碳排放交易机制的了解,对碳资产的管理意识还不强,交易高峰也是出现在履约期到来前。所以,完善提升全国碳市场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记者了解到,除了上述文件,一些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的市场化机制、法律法规和政策已经在路上。10月27日,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生态环境部将加快推进全国统一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建设,力争尽早启动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特色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为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下一步将重点健全全国碳市场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特别是推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的出台。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小米玄戒O1芯片发布,小米股票终回暖!自研芯片能否成为破局关键?
2025-05-26 10:32
-
2025年端午节假期享收益,赶紧码住这份攻略!
2025-05-26 10:32
-
打新预告来啦!来看看这两支新股潜力如何~
2025-05-26 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