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上调远期售汇业务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专家称稳汇率工具箱仍较丰富
发布时间:2022-9-26 14:38阅读:144
9月26日,央行发布公告称,为稳定外汇市场预期,加强宏观审慎管理,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22年9月28日起,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从0上调至20%。
此前,受美元等外部因素冲击,人民币汇率波动有所加大,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跌破7.1,跨境资本流出压力增大。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上调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有助于减缓人民币贬值压力;从长期看,人民币汇率有望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
截至目前,央行已经四次调整外汇风险准备金率。2015年,央行将银行远期售汇业务纳入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并将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定为20%。此后的2017年9月,央行将远期售汇业务的外汇风险准备金率由20%调整为0。央行又分别于2018年8月和2020年10月,将外汇风险准备金率由0调整为20%、由20%调整为0。
远期结售汇是银行为企业提供的汇率避险产品之一,指银行与境内机构协商签订远期结售汇合同,约定将来办理结汇或售汇的外汇币种、金额、汇率和期限;到期外汇收入或支出发生时,即按照该远期结售汇合同订明的币种、金额、汇率办理结汇或售汇。
根据央行2018年上调远期售汇业务外汇风险准备金率时的介绍,由于企业并不立刻购汇,而银行相应需要在即期市场购入外汇,这会影响即期汇率,进而又会影响企业的远期购汇行为。这种顺周期行为易演变成“羊群效应”。
据介绍,央行向金融机构收取外汇风险准备金,相当于要求其为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亏损而计提风险准备,进而通过价格传导,抑制企业远期售汇的顺周期行为。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指出,央行上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主要是通过市场化手段,影响金融机构和企业的行为,促进外汇市场供需平衡,避免因企业过度“顺周期行为”和“羊群效应”,导致外汇市场非理性波动影响资源有效配置,拖累我国外贸和经济复苏。
“央行上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提醒近期人民币外汇市场存在异常波动倾向,释放人民币汇率‘稳’的信号。结合以往经验看,央行稳定汇率的工具箱仍比较丰富。”周茂华指出。
中信期货认为,上调远期售汇业务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只能引导理性的市场预期,难改贬值趋势。因此,央行通过该工具的启动所表达的态度比工具本身重要,“它表达了中国人民银行保证人民币合理稳定运行的决心,并透露出后续如果人民币贬值斜率过于陡峭、市场非理性预期蔓延的情况下,中国人民银行仍有可能出台进一步汇率政策工具。”
对于银行和企业来说,周茂华指出,央行上调远期售汇业务外汇风险准备金率,直接影响的是金融机构即期购汇需求和外汇市场投机需求,“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业务成本会有所上升,对企业成本影响有限;也不排除银行将部分成本向企业业务成本传导。”
“通过提高远期售汇业务外汇风险准备金率,增加了企业远期购汇的成本,有利于抑制企业远期售汇的顺周期行为。”中信期货研报指出,在2015年10月、2018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上调外汇风险准备金后,当月的银行代客远期售汇签约额较前高分别下行93%、44%,此后一年的月度签约均值较此前一年的月度签约均值分别下降57%、70%。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小米玄戒O1芯片发布,小米股票终回暖!自研芯片能否成为破局关键?
2025-05-26 10:32
-
2025年端午节假期享收益,赶紧码住这份攻略!
2025-05-26 10:32
-
打新预告来啦!来看看这两支新股潜力如何~
2025-05-26 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