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财新制造业PMI初值47.1 创六年新低
发布时间:2015-8-21 15:49阅读:351
中国8月财新制造业PMI初值47.1,预期48.2,前值47.8。连续第六个月低于50.0的临界值。显示第三季度,中国制造业运行进一步放缓。
经济学家何帆博士评论本次数据表示,8月财新制造业PMI的预览值低于上月水平,反映出当前经济依然处于筑底阶段。但是,从整体来看,系统性风险仍在可控范围之内,经济结构持续优化。稳增长压力依然较大,为实现全年增长目标,政府应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微调确保宏观稳定,同时加快结构改革,引领市场信心,释放经济增长的长期活力。
汇丰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表示,八月初值再次超预期下跌至47.1,为09年三月以来最低。内外需求均呈现疲软态势。新订单和出口订单指数降至三年内最低,而产出更跌至危机后冰点。当前制造业深处困境,就业堪忧,经济下行压力增大。投入、产出价格下滑亦反映通缩风险显著。未来稳增长需货币财政政策持续共同发力。
民生证券研究员张瑜表示,整体而言,经济仍不见底,经济增速“破7”风险加大。详细点评如下:
①需求萎缩不振:新订单与新出口订单加剧萎缩,表明内外需求端疲弱,内需动力青黄不接,外需受制全球贸易总量裹足不前与新兴市场货币竞相贬值。
②生产放缓,库存被动增加:面临需求恶化,企业生产增长放缓,继续压缩用工,采购数量加剧收缩,成品库存被动增加,未来去库存压力仍存。
③价格加剧收缩:受全球大宗商品走熊的拖累,投入与产出价格双杀。
④整体而言,经济仍不见底。从微观层面来看,房产投资、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皆回落;工业用电量、利润等数据来看依旧比较弱;经济托底回升压力大。
⑤上半年靠金融,下半年靠基建:上半年GDP的主力军金融业萎缩严重,下半年经济有破7风险,稳增长不会退出,只会加码,而且思路会更加务实,从货币转财政,从全面转定向,未来基建仍然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
申万宏源点评如下:
PMI企稳预期落空,创下六年新低。8月财新制造业PMI预览值环比下滑0.7个点至47.1,创09年3月以来新低,远低于市场预期的反弹至48.2,连续两个月下滑,为第六个月位于荣枯线下方。从PMI五个主要分项来看,除了供货时间指数小幅上升外,其他分项均出现下滑,其中就业和新订单指数下行幅度较大,明显拖累了整体PMI指数。
需求持续恶化,新订单和新出口订单双双下滑。外部经济环境恶化叠加国内经济需求不振,导致新订单和新出口订单环比变化均为-0.9,同比变化分别为-5.0和-5.9。受需求疲软所累,供给端也出现明显收缩,企业采购备货活动显著放缓,采购指标大跌,生产指数下滑。产出指数下降0.5个点,原材料采购指标大幅下降1.3个点,衰退均进一步扩大。制造业企业生产活动放缓,企业缩减原材料的采购量,采购备货的意愿下降。
库存出现分化,原材料去库存和成品补库存并存。原材料库存下滑0.3个点至48.4,产成品库存则上升0.5个点,新订单减去库存为-4.1,环比下降了1.4个点。从库存周期来看,现阶段仍处于主动去库存周期,而短期受到需求明显恶化的影响,企业储备生产原材料的意愿降低,原材料库存出现萎缩,成品库存的增加更多是因为需求疲软而出现的被动补库存。
价格指数分化,工业通缩态势不改。投入价格指标微升0.2个点至45.1,出厂价格下降0.2个点至45.2,两者虽出现分化,但均仍远低于荣枯线。总体来看,原油等主要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在8月份仍是继续下行的,预计未来价格指标的压力仍然较大,工业通缩情况短期或将难以改善。
稳增长压力巨大,宽财政保驾护航。过去五年内制造业PMI指数的几个低点基本都在48附近,近期指数出现快速下滑创出新低,为经济托底成为燃眉之急。在经济内生动力不足的情况下,稳增长需政策加码护航,目前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的空间已经较小,财政政策发力将成为主要手段。7月份财政支出明显增加,预计后期措施将包括持续加码公共支出力度,加快盘活财政存量资金,进一步降税清费为企业减压,推动PPP模式引导民间投资,加强政策性银行“第二财政”的作用等。地下管廊、水利环保、铁路轨交、新能源(充电桩、能源互联网)、京津冀、东北、新疆和西藏等值得重点关注。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