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豆市场油弱粕强为主预期仍处变化中
发布时间:2022-9-6 13:34阅读:171
大豆 豆粕 豆油
豆粕和豆油作为大豆压榨的主要产品,由于原料的一致性,市场可通过跟踪油粕比的变化,来辅助分析部分套利资金对两个品种的单边影响。近期豆油价格偏弱,豆粕价格偏强,市场预期这种趋势仍将进一步强化。
| 正文1727字 阅读时间10' 欢迎分享
8-9月油粕比下跌 市场预期继续强化
8月末9月初豆粕和豆油价格走势分化,让市场再度聚焦油粕比交易。卓创资讯监测数据显示,8月1日至9月2日,中国豆粕现货均价最大涨幅6.32%,豆油价格最大跌幅3.42%,油粕比由2.5 降至2.3。这与今年1-7月两者整体相对同向性的走势形成了明显对比。主要原因是进口原料价格的影响力逐步减弱,国内市场基本面的影响力逐步增强。
图1
芝商所数据显示,8月1日至9月2日,CBOT大豆11月合约价格在25个交易日里累计上涨0.76%,振幅9.12%。国际大豆价格涨幅有限,振幅较大,原因在于市场对于本年度美豆产量的预期不断反复。以关键的单产数据为例,8月中旬前市场以干旱天气推演单产,平均预期为51.1蒲式耳/亩;8月中旬供需报告将单产意外上调至51.9蒲式耳/亩,减产预期降温。下旬田间巡查结果显示结荚数同比下降5.2%,减产预期再度升温,但最终单产预估却同比增加0.5蒲式耳/亩至51.7蒲式耳/亩,叠加机构Stone X的9月单产预估为51.8蒲式耳/亩,减产预期再度降温。总之,国际市场在美豆产量预期的不断调整中频繁涨跌,对中国国内油粕市场的指引力度明显下降。相反,国内两品种各自的基本面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力度开始上升,主导了走势迥异的行情。
豆油:需求端预期走弱 库存有望回升
8月份国内豆油市场的主要驱动因素为低库存以及备货预期。三季度往往是油脂的需求旺季,叠加前期豆油库存偏低,导致市场走势偏强。但进入9月后,随着备货结束,需求端将难以寻觅新的增量因素。而近期随着终端餐饮消费再度预期走弱,需求端对价格的影响方向逐步转向,而目前供应端预期相对稳定,一降一稳,导致油厂的库存开始累积。从卓创资讯统计的沿海地区豆油库存数据看,8月末该数据出现自连续8周下降以来的首次反弹。结合趋势图中的季节性特点以及目前的市场情况判断,9月份沿海豆油库存将继续小幅上升。
图2
除此之外,分析市场走势同样不可忽略原油以及其他植物油品种的影响。9月美国将继续加息,通过利率上调,对市场借贷条件进一步收紧,从而导致贸易现金流的收紧,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形成拖拽作用。同时,从国际商品市场看,市场还需要关注美元价格走强的影响,美元升值将对商品价格形成偏利空影响。尽管目前全球贸易流向和贸易环境出现较大变化,但美元主导的国际定价机制没有变动。因此总体看,豆油价格下行的趋势难有逆转迹象。建议后续关注欧佩克对原油市场的调控以及国际大豆价格的趋势。
豆粕:需求开始向价格反馈 关注原料进口量
近期国内豆粕市场提货紧张,工厂限量情况较多,使得市场看多情绪不断升温。卓创资讯数据统计显示,8月份全国豆粕日均成交量为22.2万吨,环比增加136.17%。进入9月以来,豆粕提货持续紧张,华北区域日均提货量在3万吨左右,山东在4万吨左右。市场更多的需求开始释放,追高情绪明显。这进一步对豆粕价格形成利多支撑。
图3
需求的积极反馈是价格上涨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对于未来大豆到港量预期偏低的影响。尤其是目前预估10月到港量在600万吨左右,市场或提前反馈四季度的紧张预期。但预期是动态数据,尤其是在目前采购节奏偏慢的情况下,不确定性较强。据卓创资讯调研了解,8月最后2周,中国至少购买了40船大豆,豆粕价格的上涨以及基差的高位,均缓解了工厂进口利润较差的压力。另一方面,阿根廷经济部长在9月4日宣布了该国大豆生产商的特殊汇率,以刺激出口、支撑央行储备。因此国内大豆进口量预期增加以及阿根廷加速大豆出口引导,均将对未来价格形成一定压力。
总体上看,短期内油弱粕强的关系有望延续,但油粕比仅是分析两品种价格走势的辅助指标。需重点关注未来原料大豆的进口预估变化,以及目前国内油粕需求端预期能否持续。从目前看有些因素如大豆采购节奏,已经较前期发生了变化,所以对油粕价格的单边预期需保持相对谨慎。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节后首日见分晓:中信证券2025国庆假期收益测算出炉!
2025-09-28 10:27
-
小米17系列全面对标iPhone17系列,战绩亮眼!但仍需时间考验
2025-09-28 10:27
-
国庆金融影单:十部豆瓣高分电影▶️,让你边躺边学~
2025-09-28 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