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聚酯产业风险管理“安全网”
发布时间:2022-8-18 22:51阅读:74
凝聚共识 开出“良方”
作为一年一度的聚酯行业盛会,每年杭州的化纤论坛都备受产业人士关注。在这里,聚酯产业企业不仅能够捕捉到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把脉市场的运行节奏,还能够学习和了解避险策略和方式,为企业开出风险管理的“良方”,今年也不例外。
2022年聚酯产业链面临的经营环境更为复杂,面对价格、疫情、汇率、运费等多重风险,产业企业风险管理需求持续攀升。提升企业风险管理能力,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成为聚酯行业的共识。期货日报记者了解到,近日,在杭州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杭州化纤论坛”郑商所专场活动上,业内多位知名专家围绕产业链发展趋势、企业运用期货衍生品市场对冲风险的思路与方式等内容展开解析,为产业链企业进行风险管理答疑解惑。
企业需用期货衍生品熨平产业利润周期波动
今年以来,聚酯产业链的供需结构都在发生变化。从成本端来看,俄乌冲突以来,能源供应担忧推升油价,产业链价格重心大幅攀升;从需求端来看,疫情冲击、美联储加息叠加经济下行预期,导致企业订单表现疲弱。“在成本与需求的双重夹击下,聚酯产业链加工费大幅压缩。”据华瑞信息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聚酯产品多有减产降负、效益下滑,仅瓶片受到出口需求提振而“一枝独秀”。
对此,恒力集团恒力化工学院主任魏一凡在会上表示,受俄乌冲突影响,原油价格上涨引发下游聚酯行业成本上升,从而挤压了聚酯企业的利润。“对聚酯产业链企业来讲,今年成本端的压力尤为明显。”魏一凡称,PTA行业开工率今年处于偏低状态,下游聚酯的开工率在80%附近的低位。与此同时,国内需求端疲软,下游坯布的库存处于近两年高位。
“今年1—7月,因原料供应制约和终端需求疲软,聚酯产业链整体供需两淡,其中聚酯受制于上游原料高成本,面临的压力较大。”恒逸国际贸易研究总监王广前表示,聚酯产业链利润呈现周期性压缩扩张趋势。在此背景下,头部企业进行产业一体化配套,并利用期货衍生品熨平产业利润周期波动是大势所趋。
围绕聚酯产业链,郑商所已上市PTA期货和期权、短纤期货,PX期货、期权研发也在全力推进中。PTA期货上市16年以来,深刻改变了我国聚酯产业的贸易模式,目前95%的PTA现货以“PTA期货价格+升贴水”的基差贸易方式定价,相对于传统的“一口价”模式,有效提升了定价效率和风险管理水平。
不同场景下企业用不同策略进行风险管理
“聚酯企业分析价格的逻辑通常是基于产业链供需矛盾。但2022年上半年,市场实际在走宏观成本推动的逻辑,需求较低的情况下PTA原料端出现上涨。”在魏一凡看来,2022年,聚酯企业需要在产业链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站在宏观逻辑基础上进行分析,选择应对风险的策略。
据他介绍,今年原油与天然气价格处于高位,引发聚酯产业链利润压缩。在这种情况下,PTA企业降低开工率,在期货市场买入套保为主。“今年7月,PTA装置开工率从年内高点84%下滑到65%,企业需要通过期货市场补充库存,建立虚拟库存,后期通过交割保障下游聚酯企业供应。”他说。
会上,魏一凡介绍,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聚酯企业需要有不同的套保避险策略。今年,在需求走弱的情况下,库存管理是企业避险的主要“课题”。在他看来,卖出套保是企业首选模式,一方面可以保护企业现金流,另一方面对冲需求减弱引发的库存贬值风险。
“对于化纤企业来说,由于原料端需要垫付较多资金,当现货库存较高时,企业现金周转困难,为保护加工费,企业可选择与涤纶长丝相关性比较强的短纤期货进行对冲。”魏一凡称。
他举例说,江苏某涤纶化纤厂6月产品的库存天数达到40天,正常年份库存天数在20天以下,企业的下游织造需求持续走弱,聚酯的开工率甚至从94%整体下滑至79%。在需求走弱的情况下,企业通过短纤期货进行库存管理,把剩余库存进行卖出套保,在长丝价格下跌后,利用期货端的利润弥补了现货端的大部分亏损,有效规避了现货库存贬值的风险。
除了期货套保策略外,期权策略也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库存的风险管理。
银河德睿创新业务市场部产品总监贾涵越举例说,某企业现有常备PTA现货,认为短期维持振荡行情,如果上涨至6300元/吨愿以该价格封顶销售。该企业选择卖出1个月期限执行价为6300元/吨的看涨期权,收入期权费约150元/吨。持有至到期,收于6168元/吨,期权未被行权,客户获得150元/吨期权费补偿,现货盈亏=6168-6160元/吨。即使未能实现6300元/吨的高价销售,但期现整体盈利158元/吨,企业通过期权策略达到了增厚库存收益的目的。
贾涵越认为,买期权自带风控,建仓后能够抗住短期的不利行情扰动;卖期权自带止盈,企业需要重点做好事前、事中风控。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