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君固收:未来几个月稳增长政策即使发力对债市的冲击会非常有限
发布时间:2022-8-31 08:33阅读:96
来源:覃汉投资笔记
周二债市窄幅震荡,早盘延续做多情绪,10年国债10最低下行至2.6275,国债期货高开高走,上午11点财政部发布执行报告提及谋划增量政策工具,对市场情绪造成一定冲击,T2212高位跳水超1毛2,10年国债10最高上行至2.6375。之后情绪好转,国债期货尾盘收红,10年国债10午后主要在2.6325~2.6350的区间窄幅震荡至收盘。全天10年国债10收平于2.6325,30年国债08下行0.25bp至3.11。对于当天盘面,我们有如下看法:
1、我们认为,未来几个月稳增长政策即使发力,对债市的冲击会非常有限,一是今年宽信用“狼来了”的故事讲过好几次,作战讲究的是“一鼓作气,再而竭,三而衰”,目前这个时点,关于稳增长的投资逻辑,对债市不再构成杀伤力,反而因为宽信用或宽财政预期脉冲式升温导致的债市调整,是加仓长债的机会。
2、周二下午10年国债在0.25bp区间窄幅震荡,显示市场在PMI数据公布前纠结等待的心态,我们认为其实大可不必。基于高频数据和EPMI,当前市场对PMI预期已经较为充分,无论数据好坏对市场都已经无法构成明显影响,投资者应该把目光放到9~10月份的开工旺季,数据是否能够季节性企稳回暖上去。
3、降息后之所以多数投资者不愿意追涨,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稳增长政策连续发力后,希望能在9月份开工旺季到来时,看到高频数据有所表现。如果9月份数据表现不错,叠加临近重要会议,市场对稳增长的预期会进一步升温,那么对利率下行构成较大阻力。
4、反之,如果9月份数据表现较差,让市场开始形成旺季不旺的预期,那么做多力量会集中爆发一波,强化利率下行趋势。目前来看,9月份数据表现可能堪忧,核心原因来自于近期国内疫情多点爆发,在临近重要会议疫情管控严格的情况下,开工可能会受到较大影响。
5、在上一次党代会召开前,2017年9月底央行曾经定向降准过一次,在债券大熊市期间降准实属罕见,我们认为未来1~2个月央行大概率会进行一次25bp的全面降准操作,一是在重要会议期间平稳流动性,对冲10月底前1万亿左右的利率债增量供给,二是对冲MLF连续缩量所造成的资金缺口,由于市场利率和政策利率持续倒挂,可以预见的是,金融机构对MLF有效需求不足。
6、对于2022年债市行情究竟像历史上哪一年,年初以来投资者给出了多种看法,有说像2019年,有说像2020年,也有说像2016年,我们当前认为可能更像2015年。2015年上半年,伴随上万亿专项债首次发行,虽然经济数据持续下滑,但市场对于改革转型的预期极其高涨,在股灾后,市场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看不到稳住经济的抓手,导致预期又极其悲观。相应的,在2015年上半年10年国债利率区间震荡,下半年一路下行至2016年初熔断期间。
7、我们认为当前市场已经逐渐厘清经济周期和疫情周期、换届周期的关系,接下来长端利率会出现比较流畅的下行,2020年疫情底附近会造成一定阻力,但应该不是终点。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31                                
                                     - 
                                    北交所怎么开户?如何开通北交所交易权限?
                                    
2025-11-03 09:31                                
                                     - 
                                    一文搞懂一条产业链——【通信设备及服务】
                                    
2025-11-03 09:31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