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定增放缓无粮可出 投行钱少活未停另谋出路
发布时间:2015-8-19 07:20阅读:318
7月大盘暴跌,作为“维稳”手段之一,IPO与再融资业务被摁下暂停键。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此前获悉,再融资发审会、初审会将在近期依次重启,但IPO重启时间尚未被提上日程。
根据7月3日发布的《发行监管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审核工作流程及申请企业情况》与《发行监管部再融资审核工作流程及申请企业情况》,共有601家IPO企业在会,其中38家已过发审会;344家上市公司等待再融资审核,54家已过发审会。
IPO再次形成堰塞湖,更新半年报财务数据成为当下主旋律。
在多名投行人士看来,暂停IPO与定增项目,对投行收入“杀伤力”极大,部分投行寻找新业务方向。而近期将重启的再融资审核,或将解投行“燃眉之急”。
投行收入萎缩
华南一家券商投行总经理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IPO暂停和定增搁置后,“目前整体投行收入萎缩”。
广发证券(17.42, -1.58, -8.32%)(000776.SZ)一名投行人士也表示,暂停IPO后,对投行人士影响较大。
在他看来,目前券商投行的普遍状态是“钱少活多”。“IPO项目发不出去,这块收入自然没有。存量项目还没有做完,正在持续滚动,而新的项目又要开展。”
IPO收费按阶段收取,项目费一般为200-300万左右,最大头——为“承销费用”。“现在项目要延长一年半载了。这笔收入连‘应收账款’都算不上,因为还没到承销那一步。”其解释。
据同花顺(68.730, -1.17, -1.67%)数据统计,救市前,5月券商共发出41个IPO项目,承销费入袋12.26亿元;定增发出32个项目,承销费用8.05亿,其中平安证券[微博]IPO承销费用达2.95亿、国泰君安(24.56, -1.87, -7.08%)(601211.SH)定增承销费达2.21亿,均为当月单项之最。
而6月,还有49个IPO项目、44个定增项目发出,券商分别揽得承销费20.15亿、4.40亿。其中国信证券(20.45, -2.02, -8.99%)IPO承销费用进账1.41亿、招商证券(20.13, -1.77, -8.08%)(600999.SH)定增承销费为7447.84万元。
而在7月,已无上市公司获得IPO批文,若按上两月情况粗略估算,券商在IPO业务上至少少挣十多亿。当月定增则共发出44家,其中西部证券(23.48, -1.20, -4.86%)(002673.SZ)与东北证券(15.04, -1.33, -8.12%)(000686.SZ)定增项目获得承销额最高,各达6250万元。
除了收入,融资机制的缺失也已对投行生态产生影响。
上述广发证券投行人士表示,有一名企业老板,原计划要IPO,如今决定去登陆新三板。“他觉得上新三板能融资,好企业在新三板不怕融资难,未来再转战IPO。”
深圳一家小型券商投行部最近也在寻找新的业务方向。
其投行部人士表示,“暂时没有以前忙了。除了继续为存量项目提供服务外,公司已开始拓展新业务,例如发债、替资管部门做员工持股计划。IPO方面,该立项的还在立项。”
上述华南券商投行总经理则表示,除了IPO与定增,投行的其他业务仍照常进行。
中信证券(20.32, -1.66, -7.55%)(600030.SH)一名保代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中信证券再融资项目比IPO项目要多,而再融资不久会重启。IPO暂停对我们影响不大,IPO节奏本来就比较慢。企业家们虽然无奈,但也能理解。”
其担心,如果在明年注册制推行之后,IPO若还不能回归常态的话,投行将受到严重影响。“未来再融资业务会逐渐萎缩,定增承销费下滑后,投行会转向发力IPO;而对于没有再融资业务,靠保荐制、通道制做IPO的小券商而言,打击会较大。”
在他看来,投行要迅速走出“差异化”路径,“每个券商要有不同的侧重点,例如并购重组、发债等。”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2025年五一假期股市休市安排来了,连休5天,这些事情提前规划!
2025-04-24 15:31
-
2025年五一国债逆回购操作攻略,6天收益轻松拿!
2025-04-24 15:31
-
2025年证券公司新客理财哪家高?(附理财收益计算器)
2025-04-24 1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