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进入新常态之后的国际意涵
发布时间:2015-8-18 21:11阅读:565
一国货币汇率,究其本质而言,是其所衡量的实体经济价值蕴含的国际竞争力在全球金融市场上的动态变化。志在成为全功能主导性货币的人民币,在迈向国际化的敏感时期所表现出的汇率波动,本身就是一种常态性的存在。作为代表十万亿美元经济圈、未来可能代表数以十万亿美元计的超级经济圈的价值符号,人民币迈入全球主流货币俱乐部,意味着全球经济和分工失衡的纠偏取得根本性突破。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几天,围绕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的较大幅度波动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产生的联动效应令人民币轻松上了全球头条。
喜欢炮制阴谋论、货币战争论的好事者充分发挥想象力,拼命营造全球竞争性货币贬值的血雨腥风景象,有唱衰中国经济的论者干脆将中国央行的有关改革视作中国经济政策失败之后的疯狂之举。甚至有人喊出中国此番非要将人民币贬值10%不可,否则不足以刺激出口。更换了老板的《金融时报》发表社评认为中国贬值人民币意在自保,等等。面对各种杂音,中国央行于13日上午召开人民币汇率改革吹风会,央行有关负责人明确表示,所谓人民币要贬值10%刺激出口完全是无稽之谈;3%贬值压力已释放,偏差校正基本完成;人民币仍然是强势货币,未来还会进入升值通道;而且中国对年内基本实现资本项开放有定力、有信心。事实上,央行官员讲话之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趋于相对稳定。预计市场将很快回归常态。
人民币汇率发生的小幅波动即在全球产生如此大冲击,既说明早已今非昔比的中国经济所具有的巨大国际影响力,又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逻辑框架下,全球经济的高度联动使得主要经济体的货币政策的外部效应越来越敏感。试想,如果在20年前,中国将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一次性贬值5%,尽管也会产生市场波动,但影响面不可能很大,最多被主要贸易伙伴视作中国刺激出口之举。而今,中国已是全球最主要的制造业国家之一、最重要的贸易体之一,更是在金融领域具有很强后发优势与发展潜力的超级新兴经济体。在经常贸易领域,人民币的使用偏好最近几年急速飙升,假如中国主导的亚太自贸区能够如期建成,则一个超过5万亿美元贸易量的超级经济圈将赋予人民币很大的行为空间。何况西方一直对中国力推的“一带一路战略”保持着足够的警惕,认为这是中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最好杠杆。于是,在中国与美国的战略与经济对话中,美方一直呼吁甚至要求中国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而恪守承诺的中国确实很乖,人民币兑美元也一直保持升值之势。于是,疑似被美国战略锁定的人民币汇率越来越像是易纲副行长所说的僵化的、固定的汇率。而作为人民币汇率参照系的美元却成为美国保持经济活力与竞争力的力量工具。还是深谙国际金融竞争生态的易纲把话说得很明白,对于像中国这样的经济体而言,一个有弹性的汇率形成机制肯定对经济的长期发展更有利,因为一个有弹性的汇率是经济发展的稳定器,也是国际收支的稳定器,它会逐步调整一些不平衡,使得整个经济发展、国际收支处于均衡的状态。
笔者认为,一国货币汇率,究其本质而言,是其所衡量的实体经济价值蕴含的国际竞争力在全球金融市场上的动态变化。对主要经济伙伴而言,当然不希望人民币波动,他们最希望能够在较长时段内对人民币的汇率变化保持稳定的预期判断,这样便于国际产业与金融资本在华经营乃至套利。这也是主要经济体要求中国保持币值稳定的战略意涵之一。因此,面对此次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的波动,国际社会立马变得不习惯,其实恰恰印证中国这些年一直施行的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所付出的代价是多么严重。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想投资又怕高风险?中信证券盘点下半年“稳稳的幸福”板块
2025-09-15 15:02
-
iPhone17 为何“挤爆牙膏” ,仍然难破增长困局?
2025-09-15 15:02
-
指标类、切线类、形态类、K线类和波浪类等技术分析,都是什么意思?
2025-09-15 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