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性因素并不决定产量变化方向
发布时间:2022-5-23 11:16阅读:195
2016 年初,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 的意见》,提出“十三五”期间将化解炼钢产能 1 至 1.5 亿吨,国内钢铁行业供 给侧改革帷幕拉开。展望全球,我国钢铁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并不是特例,20 世 纪 80 年代美国和日本等国家也进行过钢铁行业的供给侧改革, 每次去产能的 过程往往持续 3 至 5 年。
美国和日本 20 世纪 80 年代的供给侧改革都发生在钢企效益下滑、需求下 行之时。从结果来看,当时美国的供给侧改革是失败的,行业利润率继续下滑, 大量工人失业;而日本钢铁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则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行业利 润回升。这其中本质的差异在于日本对于需求进行了大力的刺激。日本当时采 取了调整产业结构、促进海外直接投资、扩大进口,以及推行低利率等政策刺 激内需,日本国内大兴土木,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建设热情高涨。而当时受制 于高通胀的困扰,美国采取高利率的政策抑制通胀,需求持续下行。
因为钢铁企业的持续破产以及大量工人失业,当钢材价格在 2001 年下降 到新低时,布什总统提出三项保护措施:(1)减少过剩钢生产能力;(2)消除 补贴和市场不公正;(3)对进口钢材施加关税。这一次的改革取得了成功,美 国钢铁行业 CR4 由 1999 年的 38%上升至 2005 年的 67%。全行业毛利率从 2002 年左右的 5%水平上升到 2005 年左右的 17%水平,行业盈利能力明显提 升。
从供给侧改革实施时,美国和日本两国的钢铁产量走势来看,供给侧改革 与产量变动并没有必然性的关系,产量的变动更多取决于当时的实际需求以及 经济所处的发展阶段。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和日本均已完成工业化,钢铁产 量均已迈过高峰。而当时两国所处的不同经济环境以及应对举措使得粗钢产量 下滑程度存在差异——美国钢铁产量大幅下滑,而日本同期持平。而 2001 年 美国再次重启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时,已经处于新一轮经济上升周期的起点, 在供给侧改革期间钢铁产量还出现了小幅增加。目前我国尚未完全完成工业化, 粗钢需求还处于增长阶段。2017 年钢铁行业供给侧改革实施时,产量仍在增加
总体来看,供给侧改革的本质是要通过淘汰落后产能,促进兼并重组提高 企业竞争力、优化行业生态环境以及使产量更贴近需求的一种方式,而不是着 眼于绝对产量的变化,产量的变化更多取决于当时经济所处的大周期,最终决 定于各种政策和经济环境共同作用下的结构性和周期性因素。
钢铁期货开户13805422010(同微信)QQ2571464685
期货开户13805422010(同微信)QQ2571464685
免费办理期货开户及培训指导
弘业期货开户贾经理138-0542-2010(同微信)QQ2571464685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聚焦:中信证券保荐的水利工程领域科创板“潜力股”
2025-07-28 13:11
-
@你,炒港美股交税了吗?
2025-07-28 13:11
-
豪门百亿财产争夺战背后,信托到底是个啥?
2025-07-28 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