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0日,股市传出震撼消息,阿里巴巴投资约283亿元参与苏宁云商的非公开发行,占发行后总股本的19.99%,成为苏宁云商的第二大股东。与此同时,苏宁将以140亿认购不超过2780万股的阿里巴巴新发行股份,持有阿里巴巴1.09%股份。
表面上看是两家合作,其实是苏宁向阿里投降。苏宁“电器”过去三年向“云商”的转型,以彻底失败而告终。但已经增发了好几回,每次都是百八十亿,业绩又那么烂,所以只能向阿里投降。这次“合作”的实质是:苏宁拿自己10%的股份交换阿里的1.09%股份,然后阿里再出钱140亿购买苏宁10%的股份。
阿里是苏宁的十倍,马云是张近东的十倍。
如果是三四年以前,张近东绝对咽不下这口恶气。但现在不咽不行了,因为京东上个季度的营业额已经突破了1000亿元,基本上相当于苏宁一年的营收了。在2006年只有苏宁3%的京东,现在的营收已经是苏宁的四倍。张近东经过了几年心烦意乱、手足无措的转型,只能靠着阿里这棵更大的树了。
但在我看来,苏宁的最佳合作伙伴其实是京东。但张近东咽不下这口气,所以决策还是过于感性和冲动,也是错误的。因为阿里是个平台,本身并不做具体的贸易;而京东是自己在做,而且物流系统十分强大。虽然京东和苏宁的商业模式有冲突,但总的来看,京东缺乏实体店,它比阿里更加需要实体店(所以近期参与了永辉超市的增发)。所以即使苏宁和京东的合作不合适,也比和阿里好得多。
而马云为什么会答应这项“合作”呢?首先是因为表面上占了便宜;其次,我认为马云也犯了错误。别把马云想的那么神。马云整合雅虎中国,以及投资菜鸟物流,都以失败告终。这次“整合”苏宁,很可能还是失败。马云的长项是做平台,而不是参合到具体的贸易运营中,何况苏宁的张近东个人色彩太浓,里面盘根错节还不知道是个什么样子。张近东前几年都做不好,凭什么靠着马云就能做好?马云又如何深入参与到苏宁的运营中?想想都头疼。
我对苏宁长期看空,过去写过好几篇文章。它这几年已经融了好几次资了,虽然业绩越来越烂,但资本故事层出不穷,股价居然还很坚挺,对此我也无能为力。
而另外一家公司:江淮汽车,2015年二季报相当好,但股价就是不涨,我也无能为力,呵呵。
江淮的各种优点,我在以前也写过文章。这里就不多说了,只说一点:未来人民币贬值,对江淮更加有利。
人民币贬值?跳得也太快了吧,有何根据?
根据是:我国的经济经过了过去几年折腾,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发展之路,归根结底还得回归制造业。人民币已经坚挺了很多年,这主要是为了应付国际上的压力而不得不坚挺。但是人民币的长期坚挺,已经给我们的制造业造成了越来越大的伤害。所以,我国必须通过适当贬值人民币,增强产品出口竞争力,这是大势所趋。
2015年8月11日,人民币突然跳贬1000个基点,从6.2越变至6.3,就是明证。
而江淮的出口增长相当强劲。产品不仅包括重卡,而且包括汽车和新能源车。没错,江淮的纯电动车出口美国,正在稳步获得市场。江淮在国内市场的综合占有率,也正在快速提高。
现在,江淮汽车的一切都已经明朗:二季度开始进入业绩释放期,第三、四季度还将推出几款重磅新车,因此业绩只会更好。
至于股价怎么走,我不知道。中国市场主要是炒作。最近几年基本上是靠增发养活的苏宁,市值可以长期维护在1000亿元左右,和它的年营收差不多;而江淮的市值只相当于其年营收的不到一半。虽然投资于京东、赚了几百倍的徐新已经成了江淮的最大个人股东,虽然韩国银行已经大幅买入了江淮,但我国的基金们就是不买,都去狂炒创小板的垃圾股,我也不知道为什么。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入驻叩富问财的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策投资行为并承担全部风险。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kf@cofoo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