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暗讽“假慈善”:没钱给员工发工资,却有钱做慈善,装什么
发布时间:2022-2-10 14:57阅读:23019
引言
对于很多成功的企业家来说,他们的成功不仅仅有个人的努力,也有整个大环境的支持。所以很多企业家在实现个人的价值后,也会努力的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所以我们也能够经常看到,这些企业家会选择慈善的方式来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
一提到慈善企业家,想必很多人都会想到马云的名字。但其实除了那几个耳熟能详的人以外,还有一位企业家坚持做慈善长达30多年,他的名字叫做曹德旺。但是对于这个被人人称赞的“首善”曹德旺的慈善行为,王健林给出了“不同看法”,对此你怎么看?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其实曹德旺的名字,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他除了中国首善这个名称以外,还被很多人称之为玻璃大王。因为曹德旺就是从玻璃的制造起家,如今他手下的公司也仍然是国内玻璃行业的巨头。不管怎么说,一个人选择慈善肯定有自己的理由,这个问题曹德旺也被问过很多次。
而曹德旺给出的答案是“佛祖的引导”。相信很多人都摸不着头脑,实际上曹德旺本身就是一个信佛的人。这一点,我们从他的创业经历中也能够看出,因为有的时候他的选择非常看重时运。在他最初的时候,创业的过程充满着困难。

和很多创业者一样,他觉得自己虽然投入了很多精力,但却始终没有办法找到适合自己的行业。虽然创业很难,每天工作的都很辛苦,他还是选择隔三岔五就到寺庙当中去拜一拜。在一次去寺庙拜佛的出租车上,与出租车司机的交谈让他得知汽车玻璃价格的昂贵,这让他产生从事汽车玻璃行业的兴趣与想法。
就是通过这一转型,他大获成功,成为了汽车玻璃行业知名人物。而对于自己的成功,曹德旺也将一部分的因素归结于佛祖的帮助。因为如果自己没有去烧香拜佛的话,可能就没有办法碰巧听到玻璃行业的信息,自己也不会转型。

既然已经在企业上大获成功,曹德旺也认为信佛不能够仅仅局限于口头,更要体现在行动上。佛祖常说“普渡众生”,曹德旺便认为通过慈善是帮助众生的最好办法。1983年,他做了自己人生当中的第一次慈善,在做完慈善之后,曹德旺感受到了不一样的东西。
也正是这一次慈善给他带来的感受,让他坚定了持续做慈善的想法。在本世纪初,他就经常给一些贫困村庄进行捐款或者投资。除了这些以外,他还对我国的养老、教育、医疗等行业经常进行捐款,可以说慈善涉及多个方面。

尤其是在前两年新冠病毒爆发时,各行各业的人们都纷纷选择通过捐款的方式支持抗疫,在这个行列当中也自然少不了曹德旺。根据媒体以及相关慈善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在2020年他的捐款总额达到了1.4亿元,这已经是个非常大的数字。
同时媒体还报道出,在曹德旺的慈善生涯当中,捐款总额已经达到了120亿元左右。相信很多人看到这里,都非常认可曹德旺中国首善的名称。那么为什么我国的房地产企业家王健林,会对曹德旺进行暗讽呢?

很多人可能也会感到奇怪,他的儿子王思聪经常会上热搜,而王健林给人的感觉则是非常的低调。甚至很多人都认为,王健林是否做过慈善?其实王健林也很早便开始慈善事业,甚至做慈善的时间可能要比曹德旺还早。那么为什么王健林会暗讽曹德旺是假慈善呢?
因为王健林认为,做慈善之前企业家更应该照顾好自家公司的员工。不能在捐款的数额上非常大,但是自家员工的工薪待遇却非常的低。那曹德旺给自己家企业的员工的工薪待遇是怎样的呢?

一些曹德旺公司的员工透露,工薪待遇确实不高。平均工资水平大概在4000元到8000元左右,但是工作的时间却是没有固定的水平,很多时候都需要加班或者倒班。再加上玻璃制造行业的工作环境确实不好,所以工作待遇整体来说算比较差。
结语
也正是这样的反差,可能才会引起王健林的嘲讽。曹德旺在捐款方面,非常的阔绰,但是自己公司的员工却难拿到好的待遇。这样的对比,肯定会让人觉得他是在做面子工程。不管怎么样,一个企业家如果想要做慈善的话,企业的发展是最好的基础。如果企业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问题,那么再多的慈善也不可能换来企业的持续发展。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