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配置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发布时间:2022-1-17 10:20阅读:1208
抵抗短期波动的利器“分散投资”
由于市场整体是长期向上运行的,所以长期投资的策略能平滑掉市场短期内的波动,故而能推导出投资开始的越早持续的越久,越可以承担更多的风险,从而获得更大的收益。那么,如果我们想追求更理想的投资回报率,我们能不能适当的规避一些非系统性风险呢?市场的短期波动我们又该如何控制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分散投资”的理念。
(我司可直接线上开两融,融资利息5-5.8,股票佣金超优,支持做股票/可转债/ETF的量化交易,有系统的量化工具—Ptrade/QMT;微信/电话17628023449 。)
证券组合理论认为,证券组合的风险随着组合所包含证券数量的增加而降低。只要证券收益之间不是完全正相关,分散化就可以有效降低非系统性风险,使证券组合的投资风险趋向于市场平均风险水平。
简单说,长期投资可以从时间上平滑短期风险,而分散投资则可以从“空间”上消减波动。如果把分散投资和长期投资相结合,无疑能更好的控制投资风险。
财经小故事—分散投资理论的鼻祖
哈理·马科维茨
1952年,25岁的马科维茨发表了一篇题为《证券组合选择》的论文。这篇著名的论文标志着现代证券组合理论的开端;
1959年,32岁的马科维茨出版了《投资组合选择:有效分散化》一书;
1990年,马科维茨被授予诺贝尔经济学奖。
马科维茨考虑的问题是单期投资问题:投资者某个时间用一笔自有资金购买一组证券并持有一段时期,在持有期结束时,投资者出售他在期初购买的证券并将收入用于消费或再投资。马科维茨在考虑这一问题时,第一次对证券投资中的风险因素进行了正规阐述。他注意到一个典型的投资者不仅希望收益高,而且希望收益尽可能确定。这意味着投资者在寻求预期收益最大化的同时也追求收益的不确定性最小,在期初进行决策时必然力求使这两个相互制约的目标达到某种平衡。马科维茨分别用期望收益率和收益率的方差来衡量投资的预期收益水平和不确定性,建立均值方差模型来阐述如何全盘考虑上述两个目标,从而进行决策。推导出的结果是,投资者应该通过同时购买多种证券而不是一种证券来进行分散化的投资。
鸡蛋至少要放在四个篮子里!
相信看了上面的介绍小伙伴们应该已经认可了分散化投资的理念,那么,既然说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鸡蛋究竟该放在几个篮子里呢?为了便于实际操作,我们这里讨论的资产仅限于金融资产,不包括房地产或红酒、艺术品等另类投资领域。而从我们日常能频繁接触到的金融资产来看,按资产的属性及最终用途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
01现金类产品
日常生活的基本保障
现金类产品,包括活期存款、货币基金、现金理财等。这类产品的特点是流动性强,风险相对较低,基本可以看做是现金,我们一直强调的“紧急预备金”就可以放在这类资产中,这类资产是日常生活的保障,用于短期的支付开销。当然,现金类资产的多少,直接决定了个人的生活体验。
02保障类产品
应对突发性事件或养老保障
保障类产品,包括各类保险、年金等,家族信托也属于这一类。我们每个人可能最先拥有的就是这类资产了,在我们一出生往往父母就开始为我们购买各类保险产品。这一类产品主要是为了应对突发事件或用来长期投资及养老,属于长期配置。但我们要注意,由于保险产品的流动性一般较弱、收益也未必能够抵抗通货膨胀,所以在保险方面的投入比例不宜过大,以免给现阶段生活产生过大的压力。
03固定收益类产品
实现资产稳健增值
固定收益类产品,包括定期存款、银行理财产品(PR2-PR3级)、债券、债券基金、债券型券商集合计划、券商收益凭证以及一些分级资管产品的优先级,也包括投资于信托贷款的信托产品。这一类产品的主要功能是实现资产的稳健增值,属于中期配置。如果您几年内有大笔的支出需求,例如结婚、子女教育、购房、购车等,短期大笔支出的预留款非常适合投向安全系数相对较高的固定收益类产品中,一方面作为资金积累过程中的载体,另一方面可以争取一点相对稳健的增值收益。
04权益类产品
争取超额收益率
权益类产品包括股票、股票类基金、指数基金、期货市场投资、股权类资产投资等等。这一类资产是用来争取超额收益率的。既然是为了博取高收益,那么相对的就会伴随一定的投资风险。
至于这四个篮子中每个篮子里究竟应该放多少鸡蛋,这需要根据每个人自身的收入结构、资产状况、以及每个人不同的风险承受能力来决定。通常情况下,四类资产的配置比重跟恩格尔系数呈现的规律类似。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同理,当我们初入社会,收入、储蓄有限时,一定是现金类产品配置的最多,其次是保障类、固定收益类,权益类最少,总体呈金字塔形,因为我们必须得优先考虑维持正常生活开支。
然而,随着我们收入不断提高,个人资产积累也越来越多,此时我们不再需要把大部分收入放在现金产品里以应对日常开销了,现金类产品的比重自然会越来越少,而相应的我们能有更多的闲钱去投资权益类产品,追求超额收益率。因此,随着我们个人资产的增加,我们的资产配置比重会逐步趋向于倒金字塔形,现金类资产最少,其次是保障类资产、固定收益类资产,最终权益类资产会占更多的比重。
当然,资产配置也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可投资期限和风险承受能力。对于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高的投资者可以稍稍多配置一点权益类投资产品。反之,对于稳健型、保守型的投资者则可以更偏重固定收益类投资。
另外,我们也要兼顾考虑自己的年龄变化,年龄越大越临近退休,越应该保守,要有意识的提高固定收益类资产的配置比重,为安度晚年做准备,养老的积蓄不适合冒太大的投资风险。而年纪越轻越可以进取,随着积蓄的增多权益类资产的配置比重可适当提高,但原则仍是“只拿闲钱来投资”!
关于大类资产配置并没有一个适合所有人的万能公式,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自己的资产状况、理清自己的投资需求、根据自己的投资能力、或者听取专业的投资顾问、理财经理的建议,总之,一定要根据我们的自身情况将资产进行合理的规划。好了,关于大类资产配置问题我们今天就先分享到这里啦!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