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震荡、蓄势待机
发布时间:2021-12-20 09:22阅读:318
上周市场在经济工作会议稳增长和降准的利好下有所冲高但随后回落,上证指数收于3632点、周下跌0.9%,创业板指周下跌0.9%、上证50指数周下跌2.2%。A股市场并没有受“稳增长”利好而形成显著的主升浪、相反重回震荡格局。从市场结构来看,受新能源、绿色电力、煤炭价格弹性放大等影响叠加国外不少国家电力能源涨价的情绪联动,电力能源类等板块领涨,元宇宙带动传媒股较为活跃,这些仍是短期重要热点;但是医药、食品等龙头股频繁闪崩如药明康德、山西汾酒等,旅游等板块也表现较弱,11月社零增速3.9%、低于上月的4.9%,消费数据疲弱且尚未出现拐点,这意味着消费股目前只是左侧布局而不宜追涨和抢跑。
从近期市场涨跌的归因来看,近期市场上涨的归因在于强调稳增长、降准之下政策边际改善预期,这一点毋庸置疑且是明年的重要看点,只是在地方政府控制债务、国资委要求国企强化资产负债率约束的情况下,如果没有房地产等配合、只是双碳等行业催化下宽信用的力度是需要观察的;不利的因素则在于外围货币收紧、海外市场波动放大,美国制裁等影响下中概股、科技股等出现下跌,微观面缺乏有效催化剂,冬奥会在即、各地疫情零星发生,经济预期偏弱的格局仍在延续。客观而言,在美英央行转鹰派、国内降准之后尚未有进一步降息等积极政策的动作之下,市场资金缺乏上攻动能;中概股持续大跌,AH溢价率历史高位,限制了A股指数的发挥空间;最后,技术面始终缺乏量能配合,从而形成一定的量价背离。因此,维持前期思路:前期在北上资金大举流入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稳增长推动下的上涨还是定性为存量博弈下的反弹为宜,与历史上量价齐升的行情结构尚不成熟;预计短期市场回归震荡、在年内结账效应和政策等待中积蓄春季“稳增长”行情的能量;短期内尚难形成新的主线,风格适宜均衡些,更多在稳增长、高质量发展等主题下的轮动。后续需要观察周初是否有LPR等利率下调等措施,如无利好催化,则意味着市场转向结账行情中,则指数可能会再度回归至20日均线(目前在3614点)下方并围绕均线进行腾挪、这种概率在增大。操作上,以震荡市应对,在“稳增长”的金融基建等板块和“高质量发展”的双碳、专精特新等科技消费成长之间平衡,均衡配置、不悲不喜。
这里谈一下北上资金中的假外资被监管的话题:
我们上期周报中认为北上资金12月9日净流入216亿、根据历史上200亿以上北上净流入后的走势规律推断,即目前位置在未来1-2个月既非最高点也非最低点,如果经验规律成立的话,如果未来1周左右继续上冲则逢高减掉些;实际走势也显示了北上天量流入并非新行情的到来,北上资金指数只是聪明钱而已、内卷明显,并非指引趋势的钱。
从周末管理层从严监管“假外资”,要求香港经纪商不得再为内地投资者新开通沪深股通交易权限,1年为过渡期,过渡期内存量内地投资者可继续通过沪深股通买卖A股;过渡期后,存量投资者只能卖不能买。目前北上资金余额1.6万亿、南下资金余额2.1万亿,北上资金中配置型和交易性资金可能各一半,内地户可能在交易性资金比例10%下方些。
“假外资”被限制对市场的影响,可以参照被调出沪深港通标的股的后续走势,一般相关股票短期偏空些、流动性是缩减的;另外,资金无眠、“假外资”不能借道沪深港通进入A股市场,那么未来去向可能在港股市场(概率大)、中概股或外盘(中性)、回内地(偏小)。因此,考虑到AH股溢价率的历史高位,如果假外资留在港股市场并助力港股走势的话,那么对A股长期也是协同共振,反之、如果流到外围市场则就有些遗憾。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想要在国泰海通购买ETF基金,请问有哪些推荐的理财产品吗?
2025-09-22 15:03
-
证券交易费用都有哪些?收费标准是怎样的?
2025-09-22 15:03
-
【基本面】宏观面分析、行业面分析、公司面分析,分别看什么?
2025-09-22 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