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期货:11月份美联储议息会议点评
发布时间:2021-11-5 09:13阅读:256
玉涛经理
期货
帮助10万+
好评10万+
从业10年+
问一问
事件:美国时间11月3日,11月份FOMC议息会议召开,会议决定维持利率目标区间在0-0.25%不变。此次会议的重要看点是会后声明披露了从11月份开始的Taper的细节,整个节奏和市场预期以及9月份议息会议释放的信号基本一致。关于通胀表述上,增加了供应链风险的表述,但总基调仍是通胀暂时论。对于Taper和加息的关系而言,明确表示现在还不是谈论加息的时候。总的来看,会议释放的基调并未有太多超出市场预期的增量鹰派信息。- 事件点评 -9月下旬的议息会议上,鲍威尔并未释放明确的Taper的细节,但发布会上暗示了Taper的总时长为半年左右。在点阵图上将加息的时点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前移。总的来看,在点阵图传递的加息路径和发布会上关于触发Taper的就业数据的相关信号方面,会议在政策基调上边际上增加了偏鹰信号。(详细内容见《Taper临近,点阵图和缩减购债速度上释放偏鹰信号——9月份美联储议息会议点评》)。从货币政策的双重使命——就业和通胀来看,进入3季度后在就业小幅修复的基础上,通胀压力逐步成为主要矛盾,因此政策目标在9月份后开始向通胀管理进行了边际上的倾斜。在9月议息会议之后,美国短债收益率开启了快速的抬升之旅,带动了长端国债收益率的快速抬升。9-10月份,全球的能源问题和通胀预期呈现交错上行,“滞胀”的经济特征在放大市场扩散。从9月份的通胀数据来看,CPI同比增速5.4%再创新高,超市场预期,美国呈现PPI、核心CPI与非核心CPI通胀的格局,失业率下降但劳动参与率延续低迷。而在经济数据之外,美国财政政策尚无实质性突破,但是债务上限的问题被搁置到年底,另外中美在经济合作的接触开始增加,这些对于美欧金融条件的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美债收益率抬升并未引发广泛的紧缩效应。此次会议前,市场主要关心美联储对于年内实施taper的具体节奏是否符合此前的预期,第二,观察美联储对于Taper和加息关系的表述,第三,在经济“滞胀”进一步显现后,在表述“通胀暂时论”上有哪些变化。 从会后声明来看,增加了Taper的具体细节,委员会决定开始放缓其每月净资产购买的步伐,国债减少100亿美元,对MBS则减少50亿美元(每月放缓购买150亿)。即11月中旬后每个月购买700亿美元的美债,每月至少增持350亿美元的MBS(11月由1200亿总购买降低为1050亿)。从12月中旬开始,委员会将每月至少增持600亿美元的美债,每月至少增持300亿美元的MBS(由1050亿购买降低为),这个Taper的节奏符合会前市场的预期和上次会议释放的信号。不过也提到了如果经济前景的变化需要,委员会准备调整购买的节奏,这个表述偏中性。在通胀问题的表述中,仍然坚守了此前的通胀是暂时的总基调,增加了“疫情和经济重启的因素引发了供需失衡,导致一些部门的价格大幅上涨,随着经济的重启,供应压力缓解通胀相应回落”,因此也可以理解为并没有增加增量的鹰的成份。从发布会鲍威尔的发言来看,首先明确了Taper落地说明当前经济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当前加息并非合适。从8-10月份的过往经验来看,鲍威尔将加息和Taper表述进行分离的情况会被市场认为是偏鸽的信息。其次,对于通胀问题而言,鲍威尔也承认供应瓶颈和短缺问题将延续至明年,明年高位回落的时间点不确定。其中对于工资上涨问题,鲍威尔认为现在工资增速仍超过通胀增速,实际工资并未大幅上涨,且不存在“工资-通胀”循环压力,认为现在的风险确实是通胀,但结构性问题恢复通胀会下行,因此整体来看对于通胀的表述并未释放政策需要偏鹰的信号。关于加息也明确表示并未讨论加息。从发布会后的短期市场走势来看,美长债收益率反弹,但短债收益率相对弱势,美元偏弱势,美股出现大幅上涨,美欧股指的金融条件环境偏积极。在10月中上旬,全球债市在通胀预期的发酵下承受了明显的压力。从10月下旬到11月份之后,全球宏观的主要矛盾在于随着“滞胀”问题的发酵,主要国家开启了联合管理供应链和通胀风险的道路,而国内定价的工业品率先在“价格管理”下高位回落。这种政策引导通胀预期降温的操作缓解了10月中下旬全球债市的压力。因此近期美债收益率的短端和长端均呈现高位小幅震荡回落。到12月份下次议息会议之前,后续宏观上的看点主要在于管理供应链和通胀风险的政策,与当前难以轻易扭转的通胀预期之间的博弈。另外就是,偏鸽的表述也同样表明,在管理供应链风险和通胀风险的同时,全球经济在增长因子这个维度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展望对于大类资产价格走势,对于金融品而言,债市跟随通胀预期的管理和联储货币政策落地下,此前的修复行情有一定支撑,但方向性策略尚需要国内政策给予更明确的信号。10月份海外股指和国内股指出现了明显的分化,外部流动性并不对A股构成拖累,主要在于国内地产产业链带来的信用收缩力量较强,但货币政策相对偏中性。议息会议后,关注国内政策是否有预调微调,主要还是把握总的震荡市格局下的阶段性震荡修复机会。商品而言,在总的“价格管理”思路下,前期国内定价品种已经经历了一轮快速调整,当前商品呈现波动较大分化相对明显的阶段,把握内外定价品种节奏分化、工业品供给矛盾约束并非一蹴而就以及价格由上游向中下游传导三条主线。
期货交易选择优秀的行业排名前十的期货公司,手续费优惠收取,保证金可调整,您点击右上角添加联系我,排名前十,国资背景,行业的翘楚,独立的CTP交易系统,满足您低成本操作,选择高级别的期货公司,还有资深的期货经理为您在期货市场保驾护航!给您妥妥的安全感!同时也祝您期市如虹。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分享该文章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入驻叩富问财的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策投资行为并承担全部风险。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kf@cofoo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