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赛道—消费/换机频次
发布时间:2021-11-4 11:52阅读:260
一家行业好不好,从收入来源角度取决于三个方面:收入=消费人群X消费频率X消费价格。从这点上可以看出,消费频次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从创业的角度上讲,如果选择一个消费频次很低的行业,很难成功;但如果选择消费频次很高的行业,则相对容易成功。举个例子,这些年出现的一些创业风口,奶茶店、电子烟、直播带货等都是基于一些消费频次比较高的行业。如果我们将每一个上市公司的成长当做创业来看待,那么消费频次就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1. 高频消费出牛股
工业品是购买以后用于加工生产或企业经营用的产品,消费品和工业品的区别就在于它们的购买目的。如果一个消费者买一台割草机在自己的房子周围用,这割草机就是消费品。如果这个人买割草机为的是环境整理的生意,那这割草机就是工业品。工业品和消费品本身无明确的界限,但是我们可以大致可以将面向的是企业的群体客户,可能涉及到采购、研发、生产等多个部门的称之为工业品(ToB);消费品面对的是个人客户的产品称之为消费品(ToC)。
其实你不难发现,A股所诞生的大牛股多消费品和半消费品中,包括贵州茅台、恒瑞医药、海天味业、格力电器、歌尔股份等等,而这些产品往往是消费频次比较高、受众比较广的赛道。因为,越是消费端,越是面向普通人群,其业绩会更加稳定。简单的选取美国的几个成熟的消费品种全球汽车龙头丰田、全球化妆品龙头雅诗兰黛、全球饮料行业龙头可口可乐三个标的做对比,我们也能看出,越是高频消费越稳定,越容易出牛股。
2. 如何捕捉消费频次
消费频次/换机频率的提高和降低都会对行业的空间造成影响。但消费频次的数据几乎很难找到,因为一般的研报都是没有的,仅有极少数行业调查报告有不准确的数据。这个指标需要我们用规律去感知。
非耐用品主要对应消费频次——电影行业人均每年看0.3次电影提升至每年看2次,带来市场容量增长——人均酱油消费量从每年3斤提升至每年4.5斤左右,带来市场容量增长,相应的食用盐用量减少。
耐用品主要对应换机频率/周期——手机:3年换一部到18个月换一部,带来市场容量增长——洗衣机:双缸—涡轮—滚筒,技术升级促使换机频率阶段性提升——电视:人们看得越来越少,换机频率下降——(耐用品也会对应数量变化,比如人均居住面积/家里装几个空调/几个马桶/几台车,但换机周期&频率大多数时候更为重要)具有消费属性的工业品从最初的不成熟到成熟,质量往往会不断提高,寿命也会延长,从而成为一个耐用品,这是工业品的宿命,因为工业品属于标准化产品。关于吃、穿这种比较个性化的行业,只要符合提高个人生活品质的诉求,就容易消费频次提升,并且很难被打败。举个例子:可口可乐的核心壁垒是什么,难道是配方吗,其实不是,而是品牌的粘性。如果再做出一块口味相似的可乐,你不会去买。此外,医疗服务的消费频次也会因为对提升生活品质的诉求而提高,比如眼科、牙科、体检、检测等。至于用这个方面,它更多的跟随技术创新而换代,品牌粘性比较低,而且一般随着技术的提高,产品的耐用性增强,一般消费频次/换机频次会不断降低。举个例子:诺基亚是功能机一代霸主,但是智能手机时代落后后,快速陨落,这种时候其实客户粘性只略微延缓了它倒塌的速度,并不能挽回品牌没落的命运。
3. 从消费频次的角度看行业机会
随着社会的变化,我们生活中的很多行业的消费频次正在悄无声息的发生变化。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比如电商诞生之后,以服装和品牌零售为主打的大型商场就开始没落,以前人们只能去实体店买衣服,一年至少去2-3次,但现在多半年轻人都会在网上买衣服,去商场买衣服一年平均就1-2次,降幅非常明显。所以你会看到,A股里面大型商场比如杭州解百、上海九百、豫园商城、王府井、武商量贩等股价都走势持续疲弱,虽然他们依然有很稳定的现金流,但是增速上已经失去了冲劲。相比之下,由于冷链物流和配送的能力提高,生鲜超市和小型连锁便利店消费频次明显提高。我们的购物终端已经变成以电商为主体(绝大部分商品都倾向于从电商购买),以生鲜超市、小型便利店为两翼(轻便、需要快速获得的生活必须品)的模式。近几年,以生鲜为主打的永辉超市、家家悦业绩和股价都表现较好,连锁便利品牌红旗连锁同样表现迅猛。除了零售这块以外,这几年我国在不断进行医疗改革,“医药分离”的脚步在不断推进,如此一来,越来越多的处方药可以直接从药店购买,而不需要走医院繁琐的流程,因此,连锁药店的消费频次在不断提高。我国有一千多家品牌药店,但是真正走出去的品牌仅有30家,接下来肿瘤药、自身免疫疾病等的新特药,以及需要长期服用的慢病用药等处方药都将下放药店购买,由于医药本身是一个对安全性要求很高的行业,所以在渠道上一定是严格管控。因此,只有大型、规范的企业才能够获得更多的处方药货源。所以,像老百姓、益丰药房这类领先的连锁药店,不仅承接了处方药下放的红利、另一方面则会因为渠道优势而占领能卖普药的药店的市场,进而集中度提升。
生活中,我们其实都可以发现这样的变化,但是很少将其联想和运用到投资中去,更不会用框架的思维去考虑,从而感觉到非常迷茫,事实上,生活中我们能够看到的变化和趋势,特别是消费频次上,普通人也能感知,而这种变化往往最值得投资。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2025年布局方向:国泰君安基金经理眼中的高潜力赛道
2025-07-14 14:16
-
如何做好子女教育金规划?家长必看的3步落地指南→
2025-07-14 14:16
-
2025年三季度11只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安排出炉!
2025-07-14 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