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值得重仓押注,高瓴资本最喜欢的赛道
发布时间:2021-10-28 16:57阅读:309
“这是价值事务所的第795篇原创文章”
还记得之前所长给大家讲的苏宁嘛?在渠道变迁的当下,似苏宁这样以线下为主的渠道商日子自是不好过,连张近东自己都于今年7月卸任苏宁的董事长,成功被时代踢出了局。
但,千疮百孔的苏宁也不是毫无翻身的可能,虽然其旗下各项业务都回天乏力,但却有一项业务,不论门店数、收入还是坪效都稳步增长,这项业务就是——母婴。
不仅苏宁,顶着母婴第一光环的孩子王也于近期登陆创业板上市,著名机构如高瓴、腾讯、景林、中金、华平等,都是投资方。
为什么?因为,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未来,国人自古以来都喜欢将所有的资源堆给孩子,线上不保真可线下保真、线上不能做对比线下可以。为了孩子,家长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什么都要给力所能及的最好的。
因此,在线上高度侵蚀各行各业的当下,独独母婴业务线上进程缓慢。比如,母婴业务里最大的大头奶粉,截止2020年,线上销售额也就占整个行业销售额的21%左右,剩下的,母婴渠道占了69%、商超渠道占了10%。
虽然,近些年新生儿数量一直在下降,可这非但没使整个母婴市场萎缩,反而促使家长们更疯狂的“精致养娃”,将资源更使劲往孩子身上堆。
母婴行业整体呈现越来越“高端”的趋势,中国飞鹤、孩子王等公司,正是充分受益于母婴行业消费升级这一进程。
可是,母婴行业再好,也就只有消费升级这一层逻辑,而咱们调过头来看看医疗行业,医疗行业不仅有消费升级的逻辑(更好的药、更好的器械、更好的服务)还有老龄化的逻辑(老人数量增加,身体出问题概率大大超过年轻人)。
医疗行业YYDS本质
看到这里,大家懂了么?为什么所长如此青睐医疗行业,正是因为,和别的行业一对比,医疗行业的优势实在太大了。
消费行业本就经久不衰、如日中天,但即便好如母婴、白酒,其实行业整体的量都是在萎缩的(暂且不论出海),只是一直在走消费升级而已,越高端,消费升级的增速便越大于经济整体(有钱人财产增值速度大于平均)。
而医疗行业,实际是量价齐升,看看近期“爆雷”的“牙茅”通策,虽然其三季报增长不及市场预期,但,如果大家能横向对比整个消费行业,能增长已经十分不错,今年多少消费企业负增长了?
不同于母婴、白酒的缩量提价,口腔一直是个量价齐升的市场,首先,他的服务层次丰富,从几十块钱的洁牙到几万块钱的种植/矫正,各个价位服务都有,消费升级带动的高价格项目渗透率增长是一个十分明确的客单价提价途径,如果有那个经济条件,当然想给自己用更好的种植牙、更好的矫正方式。
就好比,装修,没钱的时候,简装,只要装好了就完事,有钱了,地暖新风净水中央空调先上一遍,别的再慢慢挑、往好了挑,于是,经常会出现,一套房子买成200万,装修花了100万的情况(坐标重庆)。
而随着年龄增加、身体出问题的概率是呈指数级增加的,所以,口腔,就成了一个既放量、又提价的市场。看看海外发达国家的经验,口腔医疗服务长期维持高于收入水平的增长率。

我们将通策医疗历年的门诊量、客单价拉出来对比,不难发现,这两项指标都是逐年提升。

同样的逻辑,放在眼科、肿瘤、医疗美容等等医疗细分子行业里,一个字都不用改。
比如肿瘤,所长再三强调,这货,每个人都会得,要想不得,除非死得早。
因为,肿瘤的本质是人体内的细胞,不受控制的生长、分 裂、繁殖。而这最底层的原因,是基因突变。
但基因突变,是随机的,环境和遗传起的作用,连三成都不到。
人体的基因组有31.6亿碱基对,人体内的细胞,每次分 裂,就会把这数十亿的碱基对复制一次,由于数目巨大,难免会出错,一旦细胞分 裂出了错,就是随机错误。而随着年龄增长,细胞分 裂次数增加,随机错误也就会越攒越多,如此一累积,最终便带来癌症的基因突变。
因此,只要活得时间足够长,每个人都会得癌症,这是人类长寿必须付出的代价。
也就是说,随着老龄化趋势增加,整个肿瘤群体必然增加,没钱的,医保保障基本的,你可以用集采药、接受医保报销的放化疗,有钱的,进口的医保不报销的你可以用,120万一针的自费免疫疗法你也可以用,甚至未来还有价格更加昂贵的抗癌药物/疗法,你也可以用。哦,对了,你还可以提前打各种疫苗。
同样的,量价齐升逻辑,而且这个价,患者说了不算,有专利保护的独家生产公司说了算。
当然啦,你可能觉得药企变数太大不好玩,没有点专业的知识背景不好看,没关系,你可以看医院呀,创新药企或许不是时间的好朋友,但医院一定是。医院的本质是一个平台,可以有便宜的集采药,也可以引进最先进的疗法,反正有垮掉的药企,你却很难看到垮掉的大型医院。
医院,都是越大越老越吃香。
咱们以国际医学旗下的西安高新医院为例,这家国内首家民营大三甲至今快20年了,一直都超负荷运行,可即便这么开业这么多年,有着床位天花板,除去疫情影响,医院的营收、利润依旧还在稳步增长!

只要是医疗行业,甭管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疫苗、创新药,都是正儿八经的量价齐升的逻辑。
当然啦,里面有些是时间的好朋友,如医疗服务、医疗器械、疫苗,有些不算时间的朋友,如创新药,但没有关系,创新药的逻辑是弹性,咱们散户把握不住,有的是机构能把握住,比如,比高瓴更懂得如何投生物医药的CXO们,看看泰格的投资业绩,从2014年开始至今,就没有亏过。
写在最后
虽然一直觉得二级市场嘈杂,但感受从未有今年这么深过。今年下半年,基本算是医疗行业的至暗时刻,昨天,所长在朋友圈里,看到一个医药研究员发出如下感叹,其实所长又何尝不是深有同感,步入下半年后,所长每天都有一种《价值事务所》要黄的感觉。

其实,大逻辑是个人都知道,生物医药,根植于人类的本质需求,短期因素只会对其进行压制,但丝毫不会影响这个行业是所有行业里最好的,甚至可以说没有之一。
但,二级市场的剧烈波动、短期下挫,真的会使人失去宏观视角而迷失在短期信息中,基本每时每刻,你都要和市场信息做博弈。
其实做二级市场的基金经理很痛苦,因为,很多时候,他们明明知道长期逻辑,但由于业绩考核或市场本身对长期趋势的忽视、短期事件的过度反应,他们也只能随波逐流。
但不论如何,所长都相信,人类对健康追求无限,生物医药行业长期来讲就是YYDS。看看漂亮国,每年纳斯达克25%-30%的钱都是砸进了生物医药,这样一对比,咱们国家的医疗机会其实才刚刚开始而已。
况且,咱们有工程师红利叠加巨大的本土市场,这些东西,漂亮国可没有。
来源:价值事务所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10 09:49
-
一文搞懂【量子科技】产业链(附上中下游上市公司名单)
2025-11-10 09:49
-
小白必看:红利指数、红利指数基金、红利类ETF分别是什么?
2025-11-10 09:49


当前我在线
13366789387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