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股市很可能迎来超级大牛!!!
发布时间:2021-10-11 13:54阅读:299
天干与地支循环反复,形成干支纪年。每一种组合,都是六十年一遇。辛者,新也,有万象更新之意。丑者,纽也,有结而可解之意。
辛丑年是土金年,生肖属牛,在2021年这一年来说,从组合上来讲,是不错的年份,具有金牛冲天的气势。
过去两年, A股已经上涨,主流指数都有不错的涨幅。其中,2019 年,沪深300指数涨了36%;2020 年,沪深300指数上涨 26%。2020年比较特殊,疫情加上十四五计划注定了宏观经济会走出一个重要转折。2021 年,A股还能继续走强吗?对于个人投资者,如何才能更好地把握牛年行情?哪些板块的增长潜力更大?
再看过去五年,A股可以说经历了风风雨雨,如果你是善于总结的老股民,会发现其实每年的主题都不一样。
2015年从大牛转熊,市场玩得实在太浪,欠下了一堆作业没写,所以2016年的主题是还债,同时宝能和万科大打一架,围观群众们吃瓜之余发现原来蓝筹这东西也能做。
于是2017年毫无疑问就是蓝筹的天下了,整个实体经济喘过了2015年这口气,顺周期股开始发力,价值投资者在这一年无疑是最开心的。
2018年初本来形势一片大好,大有慢牛转快牛的趋势。谁想横空杀出个贸易战,货币调控也跟着开始。整个下年萎靡不振,全年的主题应该是蛰伏。
2019年贸易战放缓,货币政策一下子松开,走了一波小牛市。神秘的科创版终于和大家见面,加上创业板慢慢成熟,潮水落了谁在裸泳一目了然。整个市场开始慢慢走向结构化。
2020年因为疫情原因,医药股一飞冲天,全球货币政策都是历史性得宽松。下半年经济逐渐复苏,新能源在三季度迎来爆发,市场整体估值剧烈分化。已白酒为代表的机构抱团股更是持续大涨。
所以整体上来看,过去这些年主要是四个东西在决定市场风格,宏观经济、货币政策、行业周期、政策导向。那2021年又会怎么样呢?
只有经济向上带动需求,才能让周期股发力。宏观经济目前来说还是在缓慢恢复,2021年大体还是会保持这个态势。
货币政策的导向就更明确了,2020年各国央行都在开足马力放水。“十四五”没有明确是要怎么样,只是说不松不紧,我认为还是倾向于收回流动性的,只是这个做法相对会比较温和。
科技一定是未来5-10年的主线,新能源在2020年下半年已经证明了自己,取代前两年的半导体5g成为主角,行业景气度很高。制造业、数控、机器人等也都在“十四五规划”里面重点提及,代表了国家进行智能产业升级的决心。
政策方面大动作2020年都搞得差不多了,加上科创板和创业板注册制的推行,新股排队上会,很多新兴企业可以借助这次东风,迎来新的机遇。
和各大券商研报分析的结果差不多,权益类投资的黄金时期已经到来。科技周期来临,向上是一定的,同时宏观经济保持稳定,只要其余保持中性,整个A股还是有结构性机会可以充分挖掘。
不少人应该记得,08年四万亿刺激以后,手持100万现金的人和手持100万资产的人快速拉开距离。其实这就是老百姓常说的通货膨胀,本质是钱印多了,票子变毛了。弗里德曼说,通货膨胀在任何地方都是政治现象,这话一点都没错。不管是凯恩斯还是新自由主义统治的时代,其实都是这样。
如果疫情能在2021年上半年结束,那么我们在2022年初之前都会看到经济高增长。这是衰退转萧条之前的最后一次繁荣。
可以预见的是,这次可能要靠投资和补库存周期来实现货币扩张,投资主要是基建,补库存动的主要是上游周期品。周期品需要需求驱动,后面我们应该会看到全球都会开启新一轮大规模基建。
2021年是个类似2007年的年份,说起2007,大家肯定会想起上证指数6124的历史最高点和大宗商品当时的疯狂。
“人生发财靠康波”这句话,被金融圈的朋友经常提到,这句话是出自中信建投首席经济学家周金涛先生,他精准的预测了近几年的经济波动状况,对于大级别周期运行脉络的把握非常独到,被人们誉为“周期天王”。
周先生认为人的一生中,所能获得的财富机会,理论来讲只有三次,抓住其中一个机会,至少可以成为中产阶级。
听起来很玄学是不是?那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在世界经济周期运动中最长的周期是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它的一个循环是60年,而一个人的自然寿命主阶段也大约是60年,其中30年参与经济生活,而30年中周期的回升、繁荣、衰退、萧条所给予的财富机会却只有三次,巴菲特投资成功的原因是在于他出生在第五次康波周期的回升阶段,比尔盖茨的成功在于技术创新是在他的年代展开的,而1985年后出生的人,很可能第一次机会在2019年,(现在后过头来看那时是不是股市低点)。
那么财富机会都有哪些呢?一般是这几类:一、大宗商品,比如靠煤暴富的煤老板。二、房地产,20年一轮回,靠房子致富的例子再多不过了。三、股票。四、艺术品市场。
下面,我们再来看下周先生看好的产业发展。近几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不是由技术创新推动的,而是由城市化带动的,所以房地产、道路交通建设、商业渠道以及城市服务业的发展成为了主导,从行业看,装备制造业、电子电气、精密仪器、汽车、家电等中游偏下产业会快速发展,但就产业政策而言,还需关注创新和节能环保政策、并购政策等,而消费趋势带来的投资加强产业有:汽车、家电、教育、医疗卫生、商业零售等。在这些与经济增长动力相近的的行业,将会有更好的发展及投资机会,所以我可是把书中重中之中的重点挑出来了哦,希望能给朋友们带来启发。
从周期来看,2019年到2021年底也是基钦周期扩张期,对应股票市场超级大牛市。
很多人将基钦周期称为存货周期或库存周期,其实基钦周期不是存货的周期,而是主要工业产品销量的周期。基钦周期平均长度为1311天,其中扩张期平均857天,收缩期平均长454天。或者粗略地说,基钦周期平均长43个月,其中扩张期28个月,收缩期15个月。基钦周期扩张期,股票市场一般是牛市或强平衡市,基钦周期收缩期,股票市场一般是弱平衡市或熊市。
某财经大V之前预计,本轮基钦周期收缩期低点在2019年4月左右,下一轮基钦周期扩张期高点在2021年8月左右。
股票市场拐点平均滞后基钦周期拐点2个月,预计始于2018年1月29日的股票市场下跌于2019年7月左右结束,然后股票市场开始进入牛市,至2021年四季度后期牛市结束。
(2020年一季度市场阶段性低点是由于突发疫情导致,不影响2019至2021牛市判断)
也有高手认为,2022年初上证指数会创历史新高,A股疯狂的影响会超过历史上任何一次。后面上证指数盛极而衰,金融危机开始。没有疯狂就没有危机,大疯狂之后才有大危机,天道本来就是如此。
2022年,美国新一轮债务同样也会到期,债务危机会引发类似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随后延伸到经济危机和全球大萧条,国际游资全力出逃美国,疯狂涌入中国。毕竟资本没有祖国,在哪里能赚到钱,它们就会往哪里去。
最近可能大家都发现一个现象,不管是国内还是老美那边,价值和成长的走势都开始逆转了。代表传统价值的道琼斯指数,开始突破向上,压根不管什么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暴涨。
从过去的统计规律看,随着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的波动,你也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那就炒成长股。如果啥时候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开始上行,那就炒价值股。从标普500过去二十多年这张价值和成长的统计图上,也体现的非常明显。
现在成长和价值的位置,很像2000年左右的时候,成长高位开始调头,价值低位开始调头。经济复苏以后,市场的比价效应出来了,显然这时候价值股更有性价比。
最近国内的A股市场,已经开始出现风格逆转,从图上看迹象很明显。
可以看出从2019年起,以高市净率、高价股和高市盈率指数为代表的三高概念成长股在过去两年时间里,持续跑赢以低市净率、低市盈率和低价股指数代表的三低概念股。
我们说的所谓三高概念股,其实最有代表性的是就是我们之前总听到的基金抱团股。说起来一月份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注意到了抱团松动,和资金的高低切换问题。每次抱团松动是出现了位置更低,业绩更好,确定性更强的板块,抱团就会松动。
最终的结果,还是需要市场验证的。抱团出现松动的时间,还有松动以后出现调整的幅度,是非常难预料的。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还记得,在二月抱团调整之前还流行一句话,叫怕高都是苦命人,用来嘲讽不敢买三高概念的人。很多公司大家看着已经挺贵了,比如很多基金报团的公司,已经20倍市净率了。你能说这个估值不贵么?说起来每次吹泡泡虽然选择的标的和方向不一样,但是底层逻辑都是一样的。
现在很多人判断公司的价值和好坏,好像主要标准是公司的大小和规模。大公司和龙头才有前途,才有估值溢价。就像2015年杠杆牛的时候一样,那时候小公司才有成长,才有估值溢价,这一轮正好反过来。这就导致了基金在很多大公司抱团的同时,很多优秀的小公司估值已经掉到了底部。将近一半的小公司,如果看市净率的话,只有两倍不到,全市场估值和2018年7月差不多。
可以说在这个位置,很多小公司是非常有价值的,标准我们上面也说过了,可以在里面选。如果没意外,下一轮基金或者机构抱团的对象,也会在这些小公司里面产生。
去年11月时,贵州茅台的市盈率大约是48,在短短4个月里,上涨到了73.29。年后,2月18日一开盘,股价迅速下滑,市盈率一路下跌到了54.58,最低点出现在3月9日。
贵州茅台的上一轮大牛市是什么时候,是2015年么?并不是,2015年的时候涨的都是中小创,大蓝筹几乎都没怎么涨。上一轮蓝筹牛,是2005~2008年那一轮,这是距离我们最近的蓝筹牛。
在那一轮蓝筹牛里,蓝筹们都是只涨不跌的么?当然不是。
所以,研究上一轮上涨时的回调和最终见顶,对我们具有极强的预示作用。
上一轮蓝筹牛里,贵州茅台的估值最高点,出现在2007年10月15日,当时市场给茅台的估值,是市盈率101.79倍。
而熊市的真正开启,是在2008年3月12日,茅台在见顶区域挣扎了4个月无法向上突破,才摧毁了多头的信心。在这个终极见顶区域,茅台的最低估值是74倍,最高估值是101倍,上下差距25%。
在这个终极见顶区域的左侧,给大家圈了一块区域,这和本轮回调更加的相似。
在2007年1月22日,贵州茅台的市盈率达到了78.15,然后,茅台迎来了一轮猛烈的回调。回调持续了4个月,一直到2007年5月9日,达到了回调的最低点,市盈率54.59,随后开始继续上涨。放大一下给大家看看。
这就是月级别的回调,大牛市上涨途中的回调。
很巧的是,本轮A股回调的高点是市盈率73.29,低点是54.58,和14年前的那一幕真的是极为相似。再把这轮回调放大看,可以看到,在07年的那轮回调里,首轮下跌是极其缓和的。
2007年1月22日,市盈率78.15,然后一根大阴线杀下去。2007年1月30日,首轮回调中的首轮回调完成,市盈率还有75.77,几乎等于没跌。随后,才开始下跌,用4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这轮25%左右的回调。
历史虽然不会简单的重复,但人性是一样的。
烈火烹油、繁花似锦的行情,怎么可能一夜之间突然反转,之前高涨的多头情绪,会轻而易举的打败空头的第一轮攻击。
A股春节后的这一轮下跌,是加速的,速度之快,就算是2008年终极见顶之后,都没有过这么快的跌速。更离谱的是,越跌大阴线越多,一直到3月8日都还在出大阴线,丝毫没有缓和的迹象。
下跌势能会不断强化,这种特征不会出现在任何正常的市场中,只出现在了杠杆股灾的2015年。但现在的A股,没有杠杆啊,杠杆已经被压制到了很低的水平,监管层早就吸取了2015年的教训。而且目前主导A股的,是大型基金。按常规理论,基金远比散户理性,市场波动应该更加平缓。
虽然目前的A股没有杠杆,但却出现了杠杆踩踏的部分特征,其下跌势能居然可以不断的加速。如果没有3月9日央视财经的外力干预,下跌后果可能还不止这一点。
为什么今天的A股,会出现下跌加速这么不合常理的事情?没有大量杠杆资金被强平啊。年前A股大量基金停止申购,年后A股基金遭遇首阴回调时,大量不成熟的散户赎回基金,导致基金被迫按照规则强行卖出股票收回现金,这是导致A股出现下跌加速的重要原因。
年前,为了遏制基金的申购热潮,大量基金的申购渠道都关闭了。这就导致在年后,基金成了最大空头,只有卖出没有买入。而市场散户的力量,远远无法和基金的体量抗衡。为什么在连续暴跌时,明明技术面已经超跌,随时都可能发生大反弹,还有大量资金无脑卖出,直接往跌停砸。
敢做这种操作的,除了杠杆账户,就只有基金的操作员了。基金在遭遇赎回时,按规矩必须要卖出对应的股票,多少钱都要卖。很多基金只是赚管理费,按基金规模收钱,盈亏和他们无关,犯不着去阻止赎回。
这种特性,让本来应该持续4个月的回调,在短短的一个月里杀到了位,茅台这种巨无霸居然能在一个月里跌足足25%。
3月9日,央视财经发话。3月11日,3个百亿级龙头基金,放开了自己的申购渠道,开始允许客户大额申购。可以说,这一轮因为基金资金问题出现的买卖力量失衡,已经结束了。一旦这种买卖力量失衡的情况结束,那类似于杠杆踩踏的不正常市场特征也即将结束,市场将回复正常。
唯一需要讨论的,是筑底的时间。按历史规律,筑底需要4个月,也就是应该还需要筑3个月的底。但这一轮行情很特殊,不好说。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本轮回调都是无效的回调,典型牛回头。区别只是需要花3个月还是4个月结束回调而已,不会影响最终的结果。如果未来几个月,年前那群暂停申购的基金,能陆陆续续的重新放开申购,那结束筑底的时间会更快。
让这群基金开放申购,是政策问题,一个指令的事情。3月9日央视发话,表明那里已经是政策底了。
结合以上两项,可以说,回调结束了,剩下的就是筑底的问题,3月9号的政策底,被击破的概率已经微乎其微了。
接下来,上上下下的震荡一下,筑个底部,就可以重新享受上涨。这种级别的大牛市,不是每年都有的,你一辈子也不会遇到几次。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为何觉得3731点不是本轮牛市终点?因为泡沫远远不够!人们远没有疯狂!
就算你不信这是大牛市,也要少量资金参与一下,吸取点经验,这样至少下一轮大牛市,你不至于错过。
2021年到底好不好?《地母经》中说:辛丑牛为首,高低甚可怜。到底意味着什么?(牛年可期,超高之后飞流下千尺?)
2021年是「牛」年,牛对于投资人来说,是一个具有魔力的动物
低佣股票开户入群V:442557803
低佣股票开户入群V:442557803
低佣股票开户入群V:442557803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26
-
美联储二次降息落地,黄金还会涨吗?
2025-11-03 09:26
-
券商持续看好,半导体ETF究竟怎么选?
2025-11-03 09:26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