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点隐现:基建投资触底回升的时刻已经不远
发布时间:2021-9-27 09:21阅读:289
基建投资基本概念:狭义与广义口径区别,基建投资的四个阶段。广义与狭义口径的主要区别在于投向行业有所不同,广义口径包含三大传统行业,狭义口径即统计局披露的“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二者投资完成额存在差别,但增速走势趋于一致。从时间顺序上,基建投资可分为:项目申报与批复、融资、招标、施工共四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相关数据可用于观察基建投资情况,分别具有领先、同步或滞后性。
基建投资有哪些资金来源?实际来源有三类,上年末结余资金、本年实际到位资金、各项应付款合计。其中实际到位资金是最主要来源,占比达80%以上,分为国家预算资金、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其他资金来源共五项。统计结果上看自筹资金比重最大,我们的核心观点是,实际申填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时,自筹资金易与财政资金、债券、PPP项目以及国内贷款等混淆,或造成统计结果“虚高”。这也意味着,通过资金来源测算基建投资的方法或存在较大误差。
如何观察专项债对基建的拉动?第一,关注专项债投向基建的比例。形成基建投资的是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2020年以来基建已成为专项债的最主要投向,2021年1-8月累计占比63%,略低于去年同期。第二,评估地方项目储备与地方支出意愿。从新增专项债限额和地方政府重大建设项目上看,我们认为2021年地方项目储备好于往年,今年并不缺项目,发债进度滞后主要是地方偿债压力较大和项目审批从严,导致政府支出意愿不高。第三,考虑从发债到形成支出的时间差。这一时间差通常有1个月左右,政策面对资金使用效率的监管趋于严格,年内投资落地有望提速。
基建投资预测:9月触底、10月回升,全年增速可达2.8%-5.1%。2019年来专项债成为撬动基建投资的重要抓手,相比之下,其他资金规模的年内增长十分平稳。不同年份专项债的发行节奏各有不同,是影响基建投资的关键“X因素”。我们的预测过程有4步:1)预估剩余月份发行节奏;2)测算撬动效应,2021年专项债可拉动基建投资3.2万亿元;3)预测其他资金来源,分2种情形:一是基于历史均值的乐观情形,二是考虑专项债多发“挤出效应”的中性情形;4)预测基建投资:8月未至低点,9月增速或继续下行,上行拐点将出现在10月,全年基建投资增速可达2.8%-5.1%。
风险因素:全球疫情传播恶化;通货膨胀超预期;美联储政策提前收紧等。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10 09:44
-
炒股总踩坑,结果靠它理清了所有思路!
2025-11-10 09:44
-
第一次开户,如何选券商?(附7家券商测评表)
2025-11-10 09:44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