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政策遇考验美防长开启安抚之旅
发布时间:2015-7-24 16:14阅读:487
22日,美国国防部长阿什顿·卡特抵达沙特阿拉伯海滨城市吉达,继续他的中东之行。此前,卡特访问了以色列和约旦。有分析认为,作为伊核协议敲定后首位踏足中东的美国部级高官,卡特此访目的是安抚对这一协议持怀疑态度的盟友,但任务并不轻松。
14日,伊朗和伊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就伊核问题达成历史性全面协议,但这份协议引起以色列、沙特等美国中东传统盟国的不满。
卡特19日晚抵达以色列后,同以色列国防部长亚阿隆、总理内塔尼亚胡先后举行了会谈。在与亚阿隆的会谈中,卡特表示,“以色列是美国中东战略的基石”。卡特承诺美将继续向以提供军事援助,明年以色列将成为中东地区惟一装备F-35战斗机的美国盟友,美国还将继续支持以色列的“铁穹”火箭弹拦截系统等,并将动用最先进的海、空军装备协助以色列保障自身安全。亚阿隆称,尽管存在分歧,但以美两国拥有共同的利益和价值观。美国的支持是以色列防务的“核心支柱”,以美目前在防务、情报和军工方面的合作广度和深度史无前例。
内塔尼亚胡是伊核问题协议最坚决、最激烈的反对者之一。21日,内塔尼亚胡称他在与卡特会面时表示,伊核协议对以色列和中东乃至整个世界都是威胁。他警告,根据伊核协议条款,伊朗可以在大约十年内制成大量核武器。他还补充说,伊核协议使伊朗几乎可以立即获得大量资金来“增加其对恐怖活动的支持”。
在中东,除了以色列,对伊朗核问题协议感到担忧的还有以沙特为首的海湾君主国,它们都是美国不可或缺的地区盟友。在遵守协议的前提下,伊朗头顶上被紧扣的“国际制裁”大帽将被摘去,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均居世界第二位的伊朗,经济复苏和国力提升指日可待。此外,拥有近8000万人口的伊朗居民主要是伊斯兰教什叶派信徒,在以沙特为代表的逊尼派君主国眼里,伊朗是什叶派的大本营,“不差钱”的伊朗将加大对叙利亚巴沙尔政权、也门胡塞组织、黎巴嫩真主党和伊拉克、巴林内部什叶派势力的支持,扩大其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
为了消除海湾国家的疑虑,卡特在出访中东前多次强调,伊核协议并不会限制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军事存在和防御战略,美国依然保留在必要时向伊朗动武的选择权。据悉,美国国务卿克里也将于下月初访问中东,与海湾阿拉伯国家合作委员会(海合会)成员国外长会谈。分析认为,美国可能会向这些盟友承诺提供更多军事援助和安全保障。
美国国会已于20日起开始对伊朗核协议进行为期60天的审议。克里将于本周赴参议院外委会出席相关听证会。伊核协议在国会受到共和党和部分民主党质疑,质疑主要集中在三点,分别是对伊朗的核查条件、对“核爆发”的限制只有十年有效期,以及对伊朗武器禁运的解禁。全国伊朗裔美国人委员会主席特里塔·帕尔西表示,国会对伊核协议的强硬态度与以色列游说团体对国会的游说不无关系,美国-以色列公共事务委员会今年上半年在游说国会,围绕国会审议伊核协议方面花费了创纪录的167万美元,“支持战争者有着很深的口袋”。
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在限制伊朗在达成协议后发挥地区影响力方面看法一致,认为美国应该在协议达成后立即修补与以色列和海湾国家的关系,限制伊朗在地区发挥影响力。
中东舆论担心,如果美国出于平衡同伊朗签署核问题协议的考虑,向其中东盟友特别是以色列提供更多军援,势必引发中东新一轮军备竞赛,使地区安全形势变得更加脆弱。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17 09:46
-
一键查看《国泰海通君弘APP新手操作指南》
2025-11-17 09:46
-
小白必读的基金书单,掌握这10本收益翻倍!
2025-11-17 09:46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