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新能源是风险还是机遇
发布时间:2021-9-1 16:36阅读:274
最近关于新能源的分歧越来越大,尤其宁德时代宣布500多亿募资定增后,更是掀起了轩然大波,在估值和情绪都在高位的当下,新能源到底是风险更大,还是机遇更大?
(全文2400字,建议先收藏)
关于新能源,我很久前做过分析,不论是锂电、光伏还是储能,那时都极其看好,但投资看的不止是前景,还要看价格,再好的东西,如果价格高了,买的意愿也就会下降。
今天主要和大家分析处在风口浪尖的新能源在当下是风险还是机遇。
一、碳中和背景下的行业巨变
新能源板块之所以受到资金的不断追捧,最根本原因还是国家政策上的重视与支持,不止是国内,国外也对新能源未来的发展寄予厚望。
我国的碳排放目标坚定,政策和措施明确,国家希望二氧化碳排放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争取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
那么在政策驱动的背景下,新能源有没有政策风险呢?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新能源是政策在推着走,如果政策有改变,那么这一切的逻辑也就大打折扣了。
政策面可能会出现的冲击,大家不得不去考虑,因为现在不管是教育,还是互联网,多多少少都有一些“黑天鹅”事件发生,既然如此,新能源板块会不会也出现这样的问题呢?
这个担忧我觉得可以消除,因为新能源从战略定位来说,跟很多行业不太一样。
目前新能源是全球发展的大格局,中国、美国、欧洲在新能源发展和低碳减排上达到比较充分的战略上的一致,这是三个主流经济体为数不多的、可以达成一致的战略性目标。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新能源发展的确定性非常高,至少在政策上我觉得不会受到特别大的冲击。
同时,也可以看到很多利好新能源发展的政策,“十四五”规划多次提到新能源,最近又推出了针对光伏板块的分布式以及跟储能相关的政策。
这些都是利于这个行业长期发展的,避免运动式的行业过快推进,导致新能源转换衔接上出现问题,这对板块的良性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从国家战略来看,新能源是碳中和背景下的巨大机遇,而新能源行业能在这几年迎来巨变,是因为政策的强力驱动。
二、新能源的机遇
(1)光伏
从“碳达峰”贡献度看,风电、太阳能到2030年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用 2030年装机1200GW倒推,目前装机量已经达到440GW,因此未来10年年均风电光伏装机约75GW。
1200GW应该是底线目标,最终实际装机大概率能够超过底线目标。
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在新增发电装机中占比将达到 95%,而光伏在所有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中占比将达到 60%。
光伏的大逻辑在于能源革命,如果从“碳要素”的角度看,碳将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而双碳本质是能源供给侧的革命,能源持续性降本是永恒的话题。
(2)锂电
2020年是新一轮新能源汽车产业景气周期的元年,因为受到需求、供给、政策三方合力共振,行业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
锂电是新能源行业最有前景的分支。从近年来全球动力电池的出货份额来看,中日韩企业牢牢占据前十名额,CR10占比在80%以上,主要玩家为中国的宁德时代、比亚迪,日本的松下,韩国的LG化学、三星SDI、SKI等。
国内本土电池供应商与日韩供应商多次交锋,仍有部分有潜力的电池厂想凭借绑定主流整车厂来提升份额。
这有利于国内企业积累技术、不断投入进行产品迭代、形成成本优势、绑定整车厂客户,逐步形成多寡头稳定态势。
(3)储能
美国能源部提出一项名为能源存储大挑战的综合计划,旨在加快下一代能源存储技术的开发利用和商业推广,通过美国创新、美国创造、世界部署的战略目标,保持美国在能源存储领域的全球领导地位。
在储能领域,特斯拉取得了大幅增长。
而国内在碳中和背景下,储能发展尤其紧迫。
我国可再生能源在高速发展,与此向对应的弃风弃电现象也很显著,部分地区新能源消纳困难,能源的存储和跨境输送问题非常严峻。
"新能源+储能” 、"水电+新能源+储能”项目也不得不被国家重视,这样一来,储能项目等在接受电网统一调度运行管理下所发电量、风电供暖项目所用电量,大大促进了储能行业的发展。
光伏、锂电、储能作为新能源三大主要主题,看似各自发展,实则休戚相关,三个方向既要大力发展,又不能各自为战,否则很容出现“拖后腿”的情况。
三、新能源的风险
新能源虽好,但资金的不断追逐已经让这个行业出现过热势头。
根据Wind数据,新能源车概念个股中,天齐锂业、天赐材料、恩捷股份等14只个股市净率率PB(LF)超过10倍,排名首位的天齐锂业PB高达30.5倍。
入组的59只个股,市净率按市值加权平均为12.1倍,虽然贵为新能源车概念股,但这些公司大多属于制造业。股价大涨的同时也抬升了个股估值。
更过分的是,一些看起来与新能源无关的基金也偷偷进行了布局。
南方现代教育股票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中,除中公教育外,还有宁德时代、亿纬锂能、隆基股份、阳光电源等新能源股;国泰互联网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中,绝大多数来自新能源、白酒行业……
还有基金选择改名,易方达基金上月底宣布,将易方达中证内地低碳经济主题ETF的场内简称由“低碳ETF”变更为“碳中和50”。
还有更甚者,不少坚持传统估值框架的基金经理也转向了赛道股,并称有客户坚决要求基金经理买入新能源,不买新能源就赎回产品。
这是明显的过热。
行业前景好是一回事,能不能投资是另一回事。
目前新能源这种情况,机遇仍然在,但风险已经很高了。高估值、高人气的新能源像极了去年的白酒,一方面需要增速消化估值,另一方面更需要时间。
四、总结
新能源是未来极其重要的投资方向,未来不论是确定性还是成长性都非常高,但目前估值过高,情绪过热,积聚了大量风险,目前并不是最佳的投资时机。
这种情况下,巴菲特的话犹在耳边,“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既然行业前景明朗,就依然有更好的时机,这个时机,绝不是现在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