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散户长期收益率和臆想的不一样
发布时间:2021-9-1 16:23阅读:426
离市场越近,越容易受市场波动和情绪干扰,这就是我们为啥看到市场上股神很多,但真正能够长期赚钱的股神不多。即使是大牛股在上涨过程中也是反反复复的,剧烈的波动幅度和投资者的情绪波动交织在一起,由于散户投资者的判断依据大多是股票价格走势,股票市场很多时候就像是庄家(也不一定是庄股,有些时候是主力资金的合谋)在钓鱼,而散户投资者试探性的买入以小仓位开始,尝到甜头后不断加仓,在投资收益上的具体表现是赚小钱,亏大钱,为啥会亏大钱,这是因为损失厌恶心理在作祟。当然,也有些博弈水平高、心理承受能力和赌性强的投资者短期获利不菲,但拉长时间看,收益一般。这是因为决定长期收益率高低的是复利——要想实现复利,就要真正知行合一的践行巴菲特说的要想从股市赚钱:第一、不要亏钱,第二、不要忘记第一条。可惜啊,这就话满市场真正懂的没有几个人,绝大多数人都被短期的利益蒙住了理性的眼睛。
投资者收益和其主观臆想收益率不一致的原因,还来自其过度自信,那过度自信又来源于哪儿?一般而言,投资者的过度自信既源自人类的天性(人类乐观的天性虽然是社会进步的力量,在股票市场确是造成损失的不利因素)、又源自后天经验上的后见之明,因为我们每天在市场上会看到很多股票,有些股票因为这个或那个原因吸引我们的关注,甚至动过买入的心思。后来,这些股票确实涨了,投资者的心理往往后悔不迭,要是当时买入岂不是赚了很多钱,进而错误的以为自己具备判断能力,只是运气不好。殊不知,所有的买卖行为都是认知的具体表现,从人的一生看,运气的作用根本不值一提。
投资者收益和其主观臆想收益率不一致的原因还来自贪婪,贪婪和红眼病是如影相随的孪生兄弟。很多时候,看到别人的股票上涨或者别人赚钱就沉不住气了。其实,本质还是没有对风险和收益的正确认知,不能够真正理解收益是风险的代价。这个大多数金融专业的人士也是每个字都认识,能够做到真知、知行合一的也不多。
投资者收益和其主观臆想收益率不一致的原因还来自于市场上的各种“局”:为啥机构和主力喜欢创造新名词和炒新,因为新事物、新名词短期很难证伪,具备吸引散户入局的基础;新名词容易吸引股市雏儿的眼球,媒体也乐于通过新名词达到其经营目标。于是,“局”就此形成了。
我写的东西大多数是警示风险,尽可能让有缘看到文章的人不亏钱的,投资者不要小看这个不亏钱,不亏钱最终形成的复利是惊人的。那些热衷于赚大钱的股神大可拉黑我。
最后,看到今年很多知名基金经理踩到业绩雷。不禁令人思考,这些人是究竟是做投资还是赌博?还有个知名私募买入明显财务报表有问题的公司,如果这个私募基金经理在这个股票上赚到钱了,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这种行为?我们应该以赚到钱,而不管其买入的是何种股票,赚的是什么样的钱作为衡量投资水平的标准吗?毕竟这些人可是专业人士啊!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中信证券:开户即送6.**%新客福利,佣金优惠
2025-05-07 13:34
-
国泰海通:开户即送8.**%新客福利,佣金优惠
2025-05-07 13:34
-
华泰证券:开户享VIP账户福利,基金1折起
2025-05-07 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