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收益高风险私募基金的投资见解
发布时间:2021-9-1 16:09阅读:456
最近频频有投资者问某些业绩非常惊人的私募基金,如某圆能不能投资。这是一个投资风险偏好的问题,这类基金业绩大概率是来源于集中持股及使用杠杆,根据股市盈亏同源的原理,这类基金有高收益,肯定也有高风险。如果做好亏掉大部分本金的心理准备,说不定也能享受到一年一两倍的收益。所以能不能投资,就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这类私募基金的风险是什么,我简单说说个人浅见,供大家参考。
一、集中持股的风险。
基金经理集中持股,希望逮到一只牛股或一个板块,借此提高基金业绩,但这也往往意味着风险。这就像一枚硬币,有正面,也有另外一面。
如果集中到某行业或只持有几只股票,在非熊市的时候,遇到行业系统性风险,再牛的股票也可能下跌50%,如最近的互联网(阿里巴巴、腾讯控股、美团)、医药(恒瑞医药、长春高新),集中持有这类股票的基金净值回撤几十个点也很正常。
举例子,2016年成立某禾私募是集中持股的模式,重仓持股的茅台集团、腾讯控股今年初都大涨,显示的业绩是4年4倍。有不少投资者在它高光时刻买入,今年2月到现在已经回撤约40%(排排网数据,涨幅从1700%跌倒998%),这些投资者现在是什么持有感觉,大家是可以预见的。
另外,由于这类深度投研风格的基金经理,长期就关注的几个股票,遇到行业趋势变坏,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新的投资对象,意味着基金很长时间内都没有好的机会,甚至可能就此变平凡。
二、基金加杠杆风险。
久赌必输是常识,如果炒股用杠杆,迟早会输掉本金的,就是时间不确定罢了。不要以为基金经理过往操作非常成功,回撤控制比较好,就认为风险不大。从统计学的角度,任何一件事只要概率不为零,就代表它一定会发生。
杠杆是一个什么威力,普通人可能毫无概念,我下面给大家简单的解释一下。
如果你买入了1亿美金的股票,通过投资赚了一倍,那就代表你赚了1亿,然后你会有2亿美金。
但如果你动用了5倍杠杆,你就可以用1亿的美金,买入6亿的股票。
如果这个时候你涨了一倍,那就代表你赚了6亿美金。
还清杠杆借来的钱后,你会有7亿美金。
1亿美金的本钱,历经一轮翻倍的涨幅后,你的本金会直接膨胀到7个亿,而不是2个亿。
这还没完。
如果你再经历一轮翻倍涨幅,那你的本金会膨胀到49个亿。
而没有动用杠杆的人,此时身家最多也就4个亿,双方的差距极其明显。
这就是杠杆的威力,让人十分眼红。
但杠杆的双刃剑,有优点也有缺点。
当股市上涨的时候,杠杆体现出来的全是优点。
但股市下跌的时候,杠杆体现出来的全是缺点。
如果你动用了5倍杠杆,用1亿的美金,买入6亿的股票。
当你持仓的股票下跌16%的时候,你将亏损0.96亿美元。
和6亿的持仓规模相比,0.96亿美元并不多,但对于你而言,这代表你输光了自己的一切。
实际上,当你的本金还剩20%左右的时候,杠杆借贷方基本就已经开始准备强平了,不会等你还剩4%。
当然,等你平仓完成了,可能连4%都没有了,很多人会倒欠券商钱。
今年韩国股神bill Hwang就是这样破产的。他2012年用2亿美元投资股票起家,到2021年资产超过150亿,年化收益率超过60%,靠的就是五倍杠杆。然后,他在2021年3月26日一天之内给亏光了,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单个投资者最大的单日亏损记录。
造成这惨剧的原因却是一个偶然事件,Bill持有的ViacomCBS因增发下跌50%,需要追加保证金,他选择抛售重仓持有的中概股。
由于bill的体量过大,抛售的速度过快,中概股承受不了短期内这么大的抛压,股价出现了迅速下滑。
这导致bill在其他券商那里的账户,也穿仓了,连锁穿仓,都需要追加保证金。
Bill当然拿不出保证金,任何动用杠杆的人,都已经是把自己身上的每一分本金都拿出来之后,才上的杠杆。所以Bill别无选择的破产,倒欠券商一大笔钱。
三、幸存者偏差的风险(决策依据不足的风险)。
所谓幸存者偏差,当取得资讯的渠道,仅来自于幸存者时,此资讯可能会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道理很简单,因为死人不会说话。
投资者看到这类高收益基金,其实都是幸存者偏差的基金,只是这风格基金的失败案例投资者没有机会看到罢了。在A股风格多变市场环境中,没有一个板块可以长牛,大概率是押对股神,押错菜狗,也就是说基金成功率不高,业绩可持续性也不强。从历史数据看,这类风格的基金基本上都是各领风骚几年,等投资者看到惊人的业绩买入,往往是业绩兑现的后期,买了个寂寞。
基金经理一般是赌性比较大,用少量资金集中持股,外加高杠杆刻意做业绩,赌成功的基金,到各平台展示,给高佣金与第三方销售合作,大量募集资金再来赌第二轮。因为都是投资者的钱,赌输了基金经理也有管理费收,赌赢还有高额的业绩提成。所以基金规模扩大了,基金业绩无论输赢,销售平台与基金经理都皆大欢喜,但赌输了,投资者却是唯一的输家。
当然,基金经理本人不会认为自己赌性大,只会说自己是水平高,加杠杆是借钱生钱,为投资者利益最大化的体现。
这类基金还有一个现象,用小资金集中持股加杠杆获得好业绩,然后大力募集资金,或许怕波动大吓跑投资者,收不到管理费,对新募集的基金去掉杠杆,业绩自然平凡。但做业绩的代表作依然靠集中持股加杠杆操作,还不断用新资金抬轿,在行情好的时候,每周净值涨幅惊人,依然不断有不明真相群的投资者加入,这类基金的投资者最后也是买个寂寞,但管理人靠管理费也是赚得盆满钵满。
题外话,对于业绩不均衡的私募基金,真的需要好好考察,如果没有把握排除抬轿风险,不建议去做垫脚石。
说一个案例,据投资者反映,2015年成立的某亚私募,5年多最高涨幅是1800%,业绩牛得不得了。不少投资者相信这好业绩在今年一季度高点买入,听说最近回撤是85%,肯定有部分投资者亏掉本金85%,其实该基金在2017年最大回撤是73%,这次回撤85%不算意外。目前该基金已经不敢在第三方私募平台公开发布净值了。
由此可知,如果基金不能按时正常发布净值,则应该考虑该基金的风险,不立危墙下的原则,尽量不要选择。
文章的最后,说说本人对这类高收益高风险基金的看法:如果基金经理人品可靠,高风险的基金有一定投资价值,但不适合重仓投资。
这类业绩好的基金经理属于艺高人胆大的操作,看准了敢于集中仓位,敢上杠杆,判断准确的话,短时间的获得高收益也是必然的,一年获得一两倍的收益也有可能,持有几年说不定可以获得好几倍的回报。
从投资的角度看,赔最大就是本金,盈利却可能是本金的好几倍,这是一个赔率极高的投资品种,风险偏好高的投资者确实拿部分仓位试试,以小博大。另外,投资者配置非常多的稳健型私募,配置少量仓位这类基金也是未尝不可。
同时,个人认为这类基金不适用的这三种投资者。
1、这类基金盈利的可持续性不够高,不太适合讲究复利增长的投资者。
2、这类基金波动比较大,新手存在拿不住的问题,所以第一次投资私募的投资者不建议选择。
3、这类基金存在亏掉本金的可能性,只适合少分仓配置,不能孤注一掷。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非投资建议。经常看我文章的球友知道,我投资基金的盈利模式选择业绩可持续性确定性高的基金经理,满仓长期投资、复利增长。所以对这类高风险、确定性不强的基金是敬而远之,绝不会选择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小米玄戒O1芯片发布,小米股票终回暖!自研芯片能否成为破局关键?
2025-05-26 10:34
-
2025年端午节假期享收益,赶紧码住这份攻略!
2025-05-26 10:34
-
打新预告来啦!来看看这两支新股潜力如何~
2025-05-26 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