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果园丢了上市“筹码”
发布时间:2021-8-26 10:23阅读:527

上市咫尺间,难于上青天。
这一轮食品安全大点名中,百果园赫然在列。
榴莲腐败吃出活虫和虫卵、用于慰问抗疫英雄的高档水果涉嫌走私、商家承诺退款却无法提现、平台App随意封号……我们很难将以上劣迹与“高端精品水果”百果园划等号,更何况它还是一家屡获资本青睐、坐拥7000+万会员、销售规模百亿、摩拳擦掌欲上市的鲜果巨头。
在百果园创始人余惠勇的认知里,生鲜事业要么有巨额资本支持,要么有足够的时间投入。然而,自今年2月民生证券发布百果园上市辅导报告以来,这家估值超600亿的水果连锁品牌在时间、资本万事俱备之际,却始终等不来吹向它的那股东风。
从2月到8月的半年时间里,横亘在百果园面前的生存难题悬而未决,而火热的生鲜赛道极大地压缩了投资者的想象空间,当百果园陷入一步迟、步步迟的尴尬境遇,趋利避害的资本还会再一次慷慨馈赠吗?
01“高端水果”为何走下神坛?
创业早期,百果园的经营理念与海底捞类似,注重产品、服务、人才,并将这三点做到极致。凭借先进的经营模式与加盟制度,百果园用7年时间完成了1到100家店的突破。当然,高速扩店带来了加盟店以次充好的乱象。
在发展的第一个十年,百果园迎来第一个转折点——完成加盟门店回购,将加盟门店转为直营模式。百果园在“连锁”标准上的大跨步,一度令其实现扭亏为盈,避免了消费者口碑、品牌利润的下滑。
百果园在2015年步入千店时代,“高端水果”的品牌调性让它区别于街边的水果店,差异化竞争能力渐显。然而,过重的直营模式让百果园资金吃紧,余惠勇开始寻求机构的援手。这一年,百果园拿到4亿元A轮融资,创下水果行业史上最大A轮融资。于是,“财大气粗”的百果园开启并购、收购之路,同时着力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进程。2016年,百果园上线App、推出“三无退货”政策。

此后几年,百果园备受资本青睐,仅2018年就获得了4轮融资。可惜的是,百果园没有选择加固品牌护城河,反而偏离本业、做起了水果之外的生意,除了在一线城市投放“无人货架”外,百果园开始从水果向果蔬蛋奶等大生鲜品类进军。
皆知术业有专攻,扩大产品品类能避免品牌陷入单一业务线的窘境,但试图扎进生鲜深海区的百果园,讲出了新故事,也碰到了新难题。
按照“大生鲜战略”布局,百果园欲打造生鲜领域的“严选+付费会员”模式,随着“只针对付费会员销售”向“任何消费者均可购买”的策略转变,很明显百果园的“生鲜会员店”计划失败了。
恰如没有会员的会员店,一旦会员购买门槛的降低,迫于成本压力,企业无法支撑“严选”落地,那么“严选”只能变成“普选”,商品品质、服务质量、消费者口碑的下降成为近两年悬在百果园头顶的一把利剑。

据黑猫投诉平台显示,有关于百果园的投诉量多达800余条,“烂果”、“差斤少两”等为投诉高频词,“不予赔付、单据处理不当”等则直指“三无退货”服务的套路。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节后首日见分晓:中信证券2025国庆假期收益测算出炉!
2025-09-28 09:58
-
国庆中秋节前理财这样操作,躺赚“双重9天利息”!
2025-09-28 09:58
-
中长期利好,港股ETF应该怎么选?一览20+产品排行榜
2025-09-28 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