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信号!易纲最新定调货币政策 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稳定性 年内再降准可期?
发布时间:2021-8-24 08:13阅读:320
央行召开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部署下一步货币信贷工作。
8月23日,人民银行行长、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易纲主持召开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研究当前货币信贷形势,部署下一步货币信贷工作。

易纲在总结中强调,要继续做好跨周期设计,衔接好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信贷工作,加大信贷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要坚持推进信贷结构调整,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使资金更多流向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更多流向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促进实际贷款利率下行,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要继续推进银行资本补充工作,提高银行信贷投放能力。
保持信贷平稳增长仍需努力
会议分析认为,今年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保持了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科学管理市场预期,坚持服务实体经济,贷款平稳增长,信贷结构优化,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但也要看到,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复杂,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保持信贷平稳增长仍需努力。
会议指出,金融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增强前瞻性、有效性,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以适度的货币增长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小企业和困难行业持续恢复,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近期发布的《2021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在阐释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时也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稳字当头,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增强宏观政策自主性,根据国内经济形势和物价走势把握好政策力度和节奏,处理好经济发展和防范风险的关系,维护经济大局总体平稳,增强经济发展韧性。
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
易纲在总结中强调,要继续做好跨周期设计,衔接好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信贷工作,加大信贷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要坚持推进信贷结构调整,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使资金更多流向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更多流向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促进实际贷款利率下行,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要继续推进银行资本补充工作,提高银行信贷投放能力。
8月11日公布的7月份信贷及社融数据中,当月社融增量、中长期贷款等多项数据不及预期。7月新增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1.08万亿,同比多增905亿。社融增量1.06万亿,比上年同期少6362亿元。7月末,广义货币(M2)增速同比增长8.3%,增速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
尤其是7月企业中长期贷款意外少增引发关注。从7月份数据来看,企业部门新增贷款的结构有所转差,其中,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规模比去年同期少增1031亿元,为今年以来首次同比少增,结束了此前连续16个月的同比多增;企业短期贷款比去年同期多减156亿元。
多位接受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采访人士曾表示,新增贷款规模多于去年同期水平,体现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但贷款结构转差则反映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有所减弱。
光大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对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表示,今年前7个月的贷款数据呈现出“增量高、增速降”的特征。“增量高”体现出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稳固,“增速降”体现出稳杠杆的内在要求。预计未来几个月信贷社融增速会逐步趋稳并反弹,其中信贷变化的速度领先于社融,全年M2和社融增速将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
降准提振效应或于8月显现
虽然7月份金融数据低于预期,但从市场观点来看,普遍认为较高的贷款增量体现出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稳固,目前社融正处于筑底过程,接下来伴随宏观政策向稳增长方向微调,信贷、社融及M2增速等主要金融数据将趋稳反弹。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7月金融数据整体偏弱,不排除短期波动的影响,预计央行降准对信贷和社融的提振效应将在8月有所体现,预计8月金融数据有望全面回升。接下来伴随宏观政策向稳增长方向微调,信贷、社融及M2增速等主要金融数据将进入一轮波动上行过程。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社融正处于筑底过程,社融回落体现了治理表外融资的大趋势,政府债券融资的明显偏弱,有望促进政府债券加快发行,从而对社融增速形成支撑,但去年社融基数逐渐走高,也意味着下阶段社融增速大概率维持低位波动。
“宏观政策要坚持稳字当头,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密切关注有效续期变化,逐渐将工作重心向稳增长偏移,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温彬表示。
业内看好年内再降准
结合8月份MLF操作及LPR报价来看,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整体保持合理充裕。受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市场有声音认为下一阶段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压力,对“降准”“降息”的预期有所升温,业内普遍看好年内再降准。
从MLF操作上看,8月共有7000亿元MLF到期,央行于7月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释放的部分流动性用于置换本月到期的MLF,因此本月缩量续做6000亿元MLF,整体续做规模略超市场预期,体现了金融对市场流动性的呵护。
张旭分析,从MLF到期量来看,年内仍有3.05万亿元MLF到期。根据年初计划,今年共发行专项债券3.65万亿元,前7个月已经发行1.35万亿元,发行进度为37%,明显慢于前两年。7月30日政治局会议要求,合理把握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推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预计专项债券发行将有所提速。而随着债券发行资金到位后,政府也会相应加大资金使用力度,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流动性压力。
王青认为,四季度央行有可能再次实施全面降准。但8月16日国常会要求“加强跨周期调节,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表明下半年宏观政策在推动经济修复的过程中,还会注重稳增长与防风险之间的长期均衡,不会出台强刺激措施,下半年实施“双降(降准+政策性降息)”的可能性不大。
温彬认为,下一阶段,MLF的到期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加快发行或对流动性形成一定压力,但短期内降息的可能有限。
张旭认为,年内进一步降准的概率并不算低,但需要强调的是,降准并不代表货币政策取向的改变。降准的初衷是为了增强金融机构资金配置能力、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当前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工业企业利润平稳较快增长,长期向好的经济基本面没有变,尚看不到MLF降息的迫切性。(来自券商中国)
关注【叩富问财】服务号,关注后在对话框回复“免费理财书”,可获得关于免费理财书的最新热点、必学知识、视频讲解、一对一顾问讲解等服务。
点击微信,一键关注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8月23日,人民银行行长、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易纲主持召开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研究当前货币信贷形势,部署下一步货币信贷工作。

易纲在总结中强调,要继续做好跨周期设计,衔接好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信贷工作,加大信贷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要坚持推进信贷结构调整,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使资金更多流向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更多流向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促进实际贷款利率下行,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要继续推进银行资本补充工作,提高银行信贷投放能力。
保持信贷平稳增长仍需努力
会议分析认为,今年以来,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精准、合理适度,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保持了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科学管理市场预期,坚持服务实体经济,贷款平稳增长,信贷结构优化,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但也要看到,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外部环境更趋严峻复杂,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保持信贷平稳增长仍需努力。
会议指出,金融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增强前瞻性、有效性,把服务实体经济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以适度的货币增长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小企业和困难行业持续恢复,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近期发布的《2021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在阐释下一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时也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稳字当头,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增强宏观政策自主性,根据国内经济形势和物价走势把握好政策力度和节奏,处理好经济发展和防范风险的关系,维护经济大局总体平稳,增强经济发展韧性。
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
易纲在总结中强调,要继续做好跨周期设计,衔接好今年下半年和明年上半年信贷工作,加大信贷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增强信贷总量增长的稳定性,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要坚持推进信贷结构调整,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使资金更多流向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更多流向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要促进实际贷款利率下行,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要继续推进银行资本补充工作,提高银行信贷投放能力。
8月11日公布的7月份信贷及社融数据中,当月社融增量、中长期贷款等多项数据不及预期。7月新增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1.08万亿,同比多增905亿。社融增量1.06万亿,比上年同期少6362亿元。7月末,广义货币(M2)增速同比增长8.3%,增速比上月末低0.3个百分点。
尤其是7月企业中长期贷款意外少增引发关注。从7月份数据来看,企业部门新增贷款的结构有所转差,其中,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规模比去年同期少增1031亿元,为今年以来首次同比少增,结束了此前连续16个月的同比多增;企业短期贷款比去年同期多减156亿元。
多位接受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采访人士曾表示,新增贷款规模多于去年同期水平,体现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但贷款结构转差则反映出实体经济融资需求有所减弱。
光大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张旭对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表示,今年前7个月的贷款数据呈现出“增量高、增速降”的特征。“增量高”体现出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稳固,“增速降”体现出稳杠杆的内在要求。预计未来几个月信贷社融增速会逐步趋稳并反弹,其中信贷变化的速度领先于社融,全年M2和社融增速将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
降准提振效应或于8月显现
虽然7月份金融数据低于预期,但从市场观点来看,普遍认为较高的贷款增量体现出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的稳固,目前社融正处于筑底过程,接下来伴随宏观政策向稳增长方向微调,信贷、社融及M2增速等主要金融数据将趋稳反弹。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7月金融数据整体偏弱,不排除短期波动的影响,预计央行降准对信贷和社融的提振效应将在8月有所体现,预计8月金融数据有望全面回升。接下来伴随宏观政策向稳增长方向微调,信贷、社融及M2增速等主要金融数据将进入一轮波动上行过程。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社融正处于筑底过程,社融回落体现了治理表外融资的大趋势,政府债券融资的明显偏弱,有望促进政府债券加快发行,从而对社融增速形成支撑,但去年社融基数逐渐走高,也意味着下阶段社融增速大概率维持低位波动。
“宏观政策要坚持稳字当头,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密切关注有效续期变化,逐渐将工作重心向稳增长偏移,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温彬表示。
业内看好年内再降准
结合8月份MLF操作及LPR报价来看,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整体保持合理充裕。受疫情反复等因素影响,市场有声音认为下一阶段经济发展面临较大压力,对“降准”“降息”的预期有所升温,业内普遍看好年内再降准。
从MLF操作上看,8月共有7000亿元MLF到期,央行于7月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释放的部分流动性用于置换本月到期的MLF,因此本月缩量续做6000亿元MLF,整体续做规模略超市场预期,体现了金融对市场流动性的呵护。
张旭分析,从MLF到期量来看,年内仍有3.05万亿元MLF到期。根据年初计划,今年共发行专项债券3.65万亿元,前7个月已经发行1.35万亿元,发行进度为37%,明显慢于前两年。7月30日政治局会议要求,合理把握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推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预计专项债券发行将有所提速。而随着债券发行资金到位后,政府也会相应加大资金使用力度,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流动性压力。
王青认为,四季度央行有可能再次实施全面降准。但8月16日国常会要求“加强跨周期调节,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表明下半年宏观政策在推动经济修复的过程中,还会注重稳增长与防风险之间的长期均衡,不会出台强刺激措施,下半年实施“双降(降准+政策性降息)”的可能性不大。
温彬认为,下一阶段,MLF的到期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加快发行或对流动性形成一定压力,但短期内降息的可能有限。
张旭认为,年内进一步降准的概率并不算低,但需要强调的是,降准并不代表货币政策取向的改变。降准的初衷是为了增强金融机构资金配置能力、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当前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工业企业利润平稳较快增长,长期向好的经济基本面没有变,尚看不到MLF降息的迫切性。(来自券商中国)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由入驻叩富问财的作者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策投资行为并承担全部风险。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kf@cofool.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推荐相关阅读
查看更多>

积极的货币政策是指央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旨在促进经济增长和降低失业率。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积极的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央行可以通过减少短期贷款利率等手段来刺激借贷和投资活动,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降准"是指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一种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商业银行根据法定规定需按照一定比例留存在央行的存款,目的是为了维护金融机构的稳健运行和货币市场的稳定。当央行决定降低...
什么是货币政策
通过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利息率及经济中的信贷供应程度来间接影响总需求,以达到总需求与总供给趋于理想的均衡的一系列措施。货币政策分为扩张性的和紧缩性的两种。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是通过...
什么是货币政策?
你好,狭义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和平衡国际收支)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给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
打明牌!下周降LPR、年底前再降准,央行定调货币政策
10月18日,央行行长潘功胜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对货币政策即将采取的措施进行了“预告”。 潘功胜表示,预计年底前视市场流动性情况,择机进一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25-0.5个百分点;下周一(10月21日)公布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也会下行0.2-0.25个百分点。 有业内人士表示,当前来看,常规政策工具空间仍充足,无论是降息还是降准均有空间。我国货币政策的基调实质上正在向“适度宽松”调整,以积极发挥逆周期调节功能,更好地助力经济回稳向好,有利于提振投资者对于经济复苏的信心。 下周LP...
美联储远没有实现物价稳定性货币政策开始见效
周一(12月19日)亚盘,美元指数震荡后下跌,美元最新价报104.461,跌幅0.13%。旧金山联储主席Mary Daly称,美联储远远没有实现物价稳定性。 美联储动态 她认为,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开始产生见效。 和Williams一样,她认为,美联储侧重于让美国通胀回落至均值2%。她再次强调,需要实现通胀率2%的目标。 在谈到当前的经济表现时,她认为,商品价格通胀放缓,表明供应链问题正得到解决。不过,劳动力市场依然失去平衡,影响到核心服务的通胀。她认为,失业率可能需要反弹至4.5%左右,以便恢复劳动力市场的平衡性。...
TA的文章 全部>
TA的回答全部>
优选券商
更多>
热点推荐
-
小米玄戒O1芯片发布,小米股票终回暖!自研芯片能否成为破局关键?
2025-05-26 10:32
-
2025年端午节假期享收益,赶紧码住这份攻略!
2025-05-26 10:32
-
打新预告来啦!来看看这两支新股潜力如何~
2025-05-26 1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