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船行业分析
发布时间:2021-8-23 11:50阅读:295
一、顶层逻辑
当前政治经济环境下,投资央企、制造业、行业周期低点的品种安全性更高,造船属于这一范畴。同时由于处于长达10年的低点,具备向上的机会;
船舶制造供需两端都是少数巨无霸,业绩总体是周期驱动。因此行业周期性判断为主,个股差异分析为辅;
二、行业情况
主要产品:干散货船、油气轮、集装箱船
按照DWT(载重吨)为单位,最近5年全球平均新增订单来看,大致比例在45%、40%、15%。按照中国船舶(中国重工数据没有)2020年报,这个数据在73%、20%、7%,平均吨位16万吨、7万吨和21万吨,更多的集中在干散货船。
总体周期性强,2008年左右达到景气峰值,三类船有各自的周期:
干散货船在08、13年峰值,目前新增订单约1/3
油船在08、15年峰值,目前新增订单约1/2
集装箱船在15年峰值,目前新增订单约1/3
1、供给端
1)决定利润的因素
——新增订单量:决定N+3年后的毛利润,这个+3只是大概预测(在手订单/每年产能,2-3年)。总体而言大量新增订单的情况下,N+3年后的产能充足,而且这些订单的毛利率较高(卖方市场,船厂挑订单);
——CCI产能:产能和原材料价格以及在手订单相关,订单充足、原材料低,CCI高。换言之产能没有完全开启的情况下,说明船厂当前利润水平不佳;
——成本:决定当期利润,主要包括两部分:原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
——原材料:成本占比70%,船用钢板成本占其中的20%。全球放水基建今年上半年价格同比增长超70%,这还是在2020年已经同比上涨超16%的基础上,钢价短期难以回落
——人工:人工成本不容忽视,造船属于人力密集,成本占比20%,2020年中船用工成本同比上涨15%,而且随着老龄化还存在用工荒的问题,船舶协会的半年分析中也把这点列为行业困难的第二点;
2)高度集中化
——全球:中、韩、日,新增订单占比51%、40%、8%,其中日本明显新增订单占比大幅小于产量和手持订单;
——国内:头部企业不断集中,前十占完工订单的75%;
3)结构性差异
中国造船企业主要产品是干散货船。根据中国船舶工业协会, 我国2021年上半年共承接1667.4万载重吨散货船,占比43.6%。占全球总量91%,但总新增订单仅占全球的51%。上半年集装箱船的数据也不错,新增15000TEU及以上的超大型集装箱船订单占全球57%;
今年的结构性很特殊,集装箱船暴涨!前面讲到最近5年平均数据来看,干散货、油气、集装箱船大概占比45%、40%和15%。但从今年上半年数据看,分别是16%、30%、54%。
2、需求端
1)增量部分主要来自航运景气驱动,也就是运力需求超出现有满产供给。具体三个方面:
干散货船:主要承运矿、煤、粮食、钢材、化肥,可以观察铁矿石产量(2021上半年同比增长7.5%)、粮食出口量(同比8.8%),前5个月同比2020年增长4.8%,同比2019年增长1.9%;
油气轮:和全球油气产量正相关,2021年预期原油同比增加140万桶/日,增长1.4%,基本平稳;
集装箱船:按照全球贸易额估算,2020年全球贸易额同比下降5.6%,2021年前五个月同比2020年增长14.4%,同比2019年增长6%,上涨幅度较大;
2)存量部分主要来自周期性替换和改造修理
——周期性替换
船舶寿命依次为:油轮、干散货船、集装箱船,强制报废年限分别为31、33、34年,老旧年限定义分别为12、18、20年。按照进入老旧后使用1/3周期更换,也就是16、24、27年。
原来的新增订单峰值在2007年,那么下一个峰值至少在2023年,我国造船业的主力干散货船则要到2031年
——改造修理,包括修理和环保改造,暂且不展开
3、造船行业特点
时间错配:由于周期性较长,船舶制造行业的每年营业成本主要取决于当年的原材料和人工等,而营业收入主要取决于3年前新签订订单的价格。决定当年营收的,主要是N-3年前的新增订单数量和当前的满产率
周期性强、弹性大:行业周期与产品周期大致相同,造船行业的周期普遍在20年左右;差的时候亏损,造船企业从900+到300+,集中度不断提高,景气的时候释放的弹性也大;
高度集中:造船市场和下游客户同样高度集中化,这种双方都是巨无霸的市场有什么特点,欢迎大家赐教
当前位于景气周期低点:整个行业新增订单、手持订单、完工订单的峰值分别位于2007、2008和2011年,当前国内新增订单量位于低点;克拉克森新船价格指数(以美元计)为 125.67,同比下降 3.2%,已连续 16 个月同比下降,并非有些帖子说的最近2年持平;
三、当前是否周期困境反转
持有这一观点的主要三个方面依据
——新增订单大幅增长,BDI、克拉克森海运指数均处于历史高位;
——在手订单占运力比例处于历史新低,存在存量更新需求;
——行业10年低迷,该反转了;
我的观点:谈反转还有待确认
观点一:BDI是结果,不是原因。是否反转要从供需两端分析,关键是看需求是否处于可持续的大幅增长的开端,供给是否能跟上
BDI是主要航线即期运费的加权结果,决定运费的是供需关系的结果,而不是BDI。疫情下运费暴涨,既有运力不足的原因,也有有效运力没有得到发挥的原因,有点类似产能利用率不足。据估算今年有大概9-12%的集装箱运力被拥堵导致船期延误所占据;
从供需关系看,三类船依赖的需求,干散货、油气、集装箱贸易同比2019年的增幅分别为1.9%、基本持平、6%,增长幅度并不明显,同期全球运力年均增长大概在2-3%左右,供需之间的差距并不明显。而且随着政治经济环境,未来国际贸易、大宗散货都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观点二:新增订单确实很好看,但是要除了总量还要看结构
新增订单主要集中在集装箱船,干散货和油轮并没有反映出来,也不存在传导关系
中国造船主要是干散货船,尽管今年集装箱船量也大幅上涨,但更多是疫情短期效应。如果集装箱船的新增订单难以持续,干散货没有明显增长,这个行情将是短期的
观点三:存量更新还不到时候
这个刚才说了,从船舶寿命和上一轮造船峰值来推算,新一轮存量更新的峰值至少还要在5-10年后
观点四:即使只是短期的集装箱船订单,也能喂饱个3年,小高潮是可以期待的,但由于时间的错配,关键看钢材价格能否下来
观点五:这几年造船行业是买方市场,造价一路下行,付款条件越来越苛刻,基本零首付。但这点不是主要问题,可以作为观察行业反转的一个指标。造船便宜,船东有钱又不是很缺船的时候,投资造船做一些储备也是正常的,但这种单子必然是买方市场。将来运力跟不上需求的时候,自然会转变为卖方市场
四、主要品种
主要品种就是中国船舶和中国重工,雪球上有个对比文章网页链接。既然刚才的结果并没有明确的反转确认,也就没有仔细看下去,但是有几点值得关注:
中国船舶主要就是民用造船,中国重工军品业务营收80.3亿(占比23.4%),毛利率14.1%(占比32.3%),相比民船利润比较稳定。但是在这几年海军投入不断加大的背景下,2020年军品业务营收下降48%值得关注;
2020年中国船舶造船完工655万载重吨,中国重工649万载重吨,相差不大,但是前者造修船业务实现收入432亿,后者的营收只有117亿,前者毛利率9%,后者-0.24%,差异有点大。可能是因为产品结构的差异;
营收来看,船舶规模更大;股价来看,船舶的弹性更大。这也能理解,军品业务相当于是缓冲区;
市场反馈印证:说得再好,要看市场有没有印证。中国船舶从4月份开始明显持续放量,上涨20%,近期有进一步走好的趋势。中国重工8月才开始放量,同期基本持平略下跌。看上去中国船舶明显启动更快,这可能和前面讲到的产品结构有关,我没有细看集团下面的几个船厂业务,但估计集装箱船主要是中国船舶;
五、结论
造船行业目前是个小高潮,很难讲是困境反转。有待继续观察。
下一步介入的时机和主要指标
——钢价:6mm船板和20mm船板回落到2020年水平,即4500元/吨和4000元/吨以内;
——新增订单:跟踪月度数据,国内全年新增订单超过5000万吨DWT,看接下来几个月的实际走势
——CCI:产能利用率,产能没有饱和说明预期不够好。如果真的转好,会立刻满产。这是一个重要的先导指标
——新增订单价格和付款条件:只有从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转变,行业反转才能到来
网上有人讲到钼锰是造船业的“铲子”,有空可以关注
低佣股票开户入群V:442557803
低佣股票开户入群V:442557803
低佣股票开户入群V:442557803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我国的造船类上市公司都有哪些??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31
-
北交所怎么开户?如何开通北交所交易权限?
2025-11-03 09:31
-
一文搞懂一条产业链——【通信设备及服务】
2025-11-03 09:31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