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指望了,地产股的上涨只是一个弱修复
发布时间:2021-8-19 11:02阅读:150
最近几天,拿着“地惨股”的人终于吃了一顿肉。
股价突然支楞起来,核心原因是:
网传,自然资源部召开的闭门会议,明确二批次核心城市土地出让政策调整。限定土地溢价上限15%,不得通过调高底价、竞配建等方式抬升实际房价。到达上限后通过摇号、一次性报价、竞高标方案决定土地归属。
从2018年开始,地产股的远期估值开始下滑,并在2020年转负,带动估值继续下行。说白了,市场预期,未来房企收益率不足以弥补资本成本,毁灭价值。
新规出来后,部分人认为,这有望带来拿地端毛利率的企稳,进而行业整体利润率边际改善,实现估值修复。
不过,地产股的估值可以修复到什么地步,是不是脉冲式的回光返照?今天豹哥来详细拆解一下。
集中供地新玩法
房地产当前的情况,是首批集中供地疯狂之后进行修正。
上半年,22城首批集中供地,热度之高超出预期:平均成交楼面价9591元/平米,较2020年增长38%,平均溢价率15%,较2020年增长2个百分点。
这个结果,与“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初衷存在偏差。
具体来说,一些城市的成交溢价率缺乏约束,土地市场竞争没有设置太多门槛。尤其是土地成交达到限价之后,转而竞自持面积,实质是在推高商品房部分的地价。
简言之,“稳地价”并不是一句空话,土地成交溢价率结构性偏高,不符合政策要求。
这就有了7月22日领导的讲话:要加快完善“稳地价”工作机制,优化土地竞拍规则,建立有效的企业购地资金审查制度。
此后,各地的做法是相继打补丁:深圳、天津、青岛等第二批集中供地时间延期;杭州提高第二批集中供地竞拍门槛、降低溢价率上限、试点“竞品质”地块……
竞争过于激烈的背景下,对地方土地供给机制的调整是大势所趋。
从首批集中供应来看,北京、上海的规则设定更佳,常常以摇号,一次性报价,竞建造品质(而不是实质推高地价)方式决定土地归属。
7月,住建部、央行等部门表态中,进一步强调了推广北京模式。
天津最新土拍政策,就是一例:延后7月21日公开挂牌的61宗土地的出让时间,重点调整即大幅下调土地溢价率上限至15%,触顶后启动摇号机制。
这意味着,第二批集中供地最终地价(至少名义上的地价),将明显回落。
价格触顶后竞自持变成竞配建,从目前竞拍规则的调整方向来看,基本都在向北京模式看齐,溢价率将逐步控制在15-20%以内。
企业拿地的确定性变低
新政优化的方向,是用降低确定性,来换取土地溢价率下降。
虽然不确定性增加,但是竞品质要求、购地资格及资金严格审查等,构建了准入门槛,有利于龙头房企,带来利润率的边际改善。
代价也是明显的:除了传统的隐形成本(竞自持、竞配建、竞品质等)以外,一次性合理报价、摇号等方式,会降低企业拿地的确定性。
好处也是明显的:
1)“价高者得”的竞拍模式成为过去式,意味着行业利润率拐点有望到来。
2)越来越多城市采用购地资金来源审查制度,以前的马甲拍地、前端加杠杆等方式,将难以为继,有资金优势和品质优势的房企获得主动权。
盈利归零的担忧消除
高资金成本、高建安成本,是显而易见的现实。
过去地价不断上涨,房价不能上涨的局面,确实令市场担心企业盈利能力下降是个无底洞。
资管新规后,房企杠杆率不断下行、地价不断上行,侵蚀房企净利润率,彻底打破了收益与资本成本之间的平衡,特别是2020年后地价的上行,更加剧了对盈利性的担忧。
由于开发业务基本没有护城河、远期业绩难预测、高杠杆易放大亏损,远期部分超额收益理论上快速收敛于0。也就是,市场预期未来房企收益率不足以弥补资本成本,毁灭价值。
换言之,未来房企就不值钱了。
当前地产板块PE(TTM)6.92倍,估值处于近五年0.57%分位,主要龙头房企对应2021年PE不到5倍,PB不到1倍,股息率大多超过6%。
地产股是真的低估吗?
对于低估值板块,最大的风险在于:业绩预期的不确定性,如果净利率持续下降,那么当前的低估值并不是真的,而是“低估值陷阱”。
目前来看,政策并不否定商品化的住房供给,对土地溢价率的限制,使得行业的盈利能力不会归零。
从这个角度,地产股依然是有价值的,但给予多少估值,却是个难题。
系统性风险隐忧
系统性风险也不得不防。
部分房企偿债压力扩大,而经营层面缩表动作来得太迟,加之过去的商业模式过度依赖杠杆和房、地价增值,因此,不单单自己陷入增长和资金周转困境,对行业供应链也形成挤压。因此,市场担心系统性风险可能增加。
还是那句话,供应商缺的不是便宜的钱,缺的是钱。
这并不是无谓的担忧。
随着“三条红线”、“房贷集中度管理”等政策出台,2020年以来,大家都很熟悉的一些中大型房企,出现了信用风险;7月,中诚信下调房地产行业评级展望至负面,这会进一步紧缩行业的资金端。
从机构持仓来看,公募对地产板块的相对配置比例连续四个季度下降,21Q2较Q1降20bp至-1.27%,低于标配。21Q2房地产行业整体重仓股持仓市值686亿,环比-25%,重仓集中度继续下降。
对于房企而言,如果想自证清白的话,最好是大手笔的增持、回购,释放出当前股价严重偏离实际价值的信号。设置股权激励、回购注销或稳定增加分红,也大概率能证明现金流创造能力和增长能力。
对于交易型选手来说,也会很纠结:下半年盈利能力虽有边际改善,但政策环境不会逆转,行业销售继续回落,局部信用风险不时出现。这些会是不是在脑门边炸一下,动摇市场的信心。
A股还是看赛道
其实,炒股最看重的是成长性,而不是当前的赚钱能力。不然就无法解释芯片、新能源、生物医药的高估值。
对于当下还在做决策的人来说,选个高成长性的赛道更重要。
在选择赛道或者个股的时候,首先要排除的就是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要怎么排除呢?有一个简单的方法,看他的护城河构建好以后,远端的现金流扩张是否能与国家中长期利益相符即可。
对于机构来说,最硬的逻辑是:投资公司本质上要从投资生意的角度去看,只有拥有高壁垒的公司,才能穿越牛熊,才有未来现金流的确定性。
有了未来现金流的确定性,才能准确地给公司算估值,具体来说,就是把未来的现金流通过贴现率贴现到现在。未来现金流不确定的公司,一般给不了太高的估值。比如严重依赖爆款的影视公司,就是缺乏壁垒。
同样,房企的开发业务基本没有护城河、杠杆率不断下行、地价充满变数、政策时有变化,使得房企的未来现金流极难估算,市场也无法给其定价。
可见,低估值并不是应该买入的理由和投资依据,尤其是拿现有的估值和历史做对比,可能会存有较大的估值陷阱,因为宏观环境已经不一样了。
个人观点,仅作参考,不作推荐。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个人观点,仅作参考,不作推荐。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低佣股票开户入群V:442557803
低佣股票开户入群V:442557803
低佣股票开户入群V:442557803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2017怎么看待现在的地产股?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31
-
北交所怎么开户?如何开通北交所交易权限?
2025-11-03 09:31
-
一文搞懂一条产业链——【通信设备及服务】
2025-11-03 09:31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