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华大智造的通用测序试剂到华大基因历史以来最清晰的未来
发布时间:2021-8-18 16:48阅读:519
摘要: 总结投资者对华大智造(MGI) 的调研,分析通用测序试剂;初步思考一重要问题:何时华大智造MGI的测序仪大面积进入医院体系?分析华大基因在基因测序行业的20年推广应用,指出通用测序试剂成本是核心与焦点问题,已经由华大集团解决。分析ILMN 在中国建立的生态体系面临的冲击,同行企业如从事与华大基因同样业务,已经没有任何竞争优势,因华大基因的产品售价已经低于同行的成本(后者因使用$ILMN 的测序仪及通用测序试剂),顺便指出华大集团的测序仪及通用测序试剂对行业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最后指出华大基因历史以来最为清晰的未来已经完整呈现,单独增发股份的投资项目将再造一个2019的华大基因。
1 总结某投资者对华大智造的调研
具体参见
作者 @深圳财富club2 网页链接
不理解测序仪的基本原理与盈利模式及市场背景,尤其是市场背景与盈利模式,就不能够深刻理解基因测序以及华大基因华大基因与华大智造的关系比较紧密。
1.1华大智造的测序仪系统。
1)耗材:文库试剂+测序试剂+芯片 ;
文库试剂可以开放接口与紧密合作的第三方,在此前提下,文库试剂可以由第三方搞。
芯片(外协,华为等提供)
测序试剂:绝对垄断或者封闭(基于专利技术、软件(引物,探针等试剂的分子接头)与硬件接口等)是测序仪核心盈利模式。
测序试剂的成本在深度测序中占总成本的80% 左右(测序试剂/( 文库试剂+测序试剂+测序仪摊销+芯片摊销) ;低深度测序 比率降低 到50%左右。
1.2 华大智造的测序仪系统与ILMN的测序仪系统比较。
两个具有垄断性质的老二与老大。老二的性价比(主要体现在测序试剂成本大幅度降低)高。
1.3 未来5年 世界任何其他企业不具备从事二代测序仪的现实条件。
市场,技术积累,专利壁垒,等综合导致。
1.4 三代测序仪
可作为第二代补充,个别领域运用(基因甲基化)有技术优势:快。
1.5医院在基因测序中的当下(非常重要)
1)所有的高等级医院并没有真实完整熟练的开展基因测序技术,总体上仅取样。
2)高等级医院,包括华西医院的罕见病测序项目采购华大基因以及华山医院与华大基因联合开展传感染病研究等便是证明。
3)医院应该与试图掌握此技术:包括联合研究+联合实验室+ 其他模式。
2 重要问题:何时华大智造MGI的测序仪大面积进入医院体系?
2.1 重要问题:
何时,华大智造MGI的测序仪大面积进入医院体系?
2.2 问题的思考(不是结论)
1)此问题有些复杂,大到比如汪总认为精准医学可能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
2)从基本角度看,取决于社会对基因测序的需求与医疗体系的供给能力。
3)从成本角度,华大集团基本上阶段性解决了医疗体系的供给能力(与当下的社会需求匹配)。
4)从技术角度,华大集团包括华大基因基本解决了医疗体系的供给能力(与当下的社会需求匹配)基本而已,世界永远在前进。
5)目前:对于基因测序,华大智造是制造商,华大基因是第三方检测机构。
6)华大智造与华大基因都试图成为精准医学解决方案提供商,华大基因的精准医学解决方案内涵更广。(仪器+试剂以外的:设计+数据分析+方法+ 标准输出)
7)华大基因(300676)的年报提法,对自己的定位是精准医学服务运营商,排检测服务后面,是第二位,目标远大。要实现必然要搞医院,目标远大。
8)目前:基因测序仪方面,医院是用户,第三方检测机构是用户。华大基因是最大的用户,也是华大智造最大的经销商。
3 分析华大基因在基因测序行业的持续努力
3.1 最新结果
经过华大集团20年的努力(包括BGI MGI 等)在世界上,已经于2021年06月将全基因组测序成本推进到200美元以内。
3.2 成本核心与焦点问题基本解决
1)从基因测序行业看,提高运用的核心问题依旧是成本问题。
也就是测序成本需要持续降低,方可到达基因测序广泛运用的程度。
2)问题的焦点集中在测序仪与测序试剂。
在华大智造解决测序仪问题后。测序试剂的成本是焦点;华大基因华西医院与益阳市项目两个10万级项目已经实现了200美元以内甚至不排除今后100美元人全基因成本。
市场对此的深远影响未给与足够认知。
3)ILMN 的测序仪及测序试剂从销售端(ILMN 公司角度)实现的是500美元的人全基因组销售收入。因此,采购ILUNINA 测序仪及测序试剂的所有其他任何公司是无法实现200美元全基因组成本的,因此其最低成本也将定格在500美元。
4)以上可以认为是华大智造以及华大基因对基因测序行业的贡献,推进到200美元。
5)注意一个重要事实:华大智造在2021年前,其实都不生产测序试剂,也没有此方面的完整知识产权与技术。主要的技术来自于华大集团与华大研究院,也包括华大基因的贡献。为支持其上市。集团等鼎力支持。低价与无偿给确权给与了华大智造。
同时,也必须注意:华大智造2020年度以及2021年度主要的利润来源是核酸提取试剂,首先使用到PCR ,而不是基因测序。
(请阅读招股说明书)
6)必须注意 : 华大基因在测序仪以及文库制备及通用测序试剂方面依旧具有一定的知识产权(包括专利)与生产能力与注册证。
3.3 总结竞争格局
实际上很简单,基因测序行业上游的竞争就是华大集团与 ILMN 的竞争。
4 简要分析ILMN 在中国建立的生态体系面临的冲击
4.1 同行业的业务面临的严峻的局面
一切使用ILLUNINA 测序仪与测序试剂提供商业测序服务的所有公司,包括 $贝瑞基因(SZ000710)$ 以及 等如果从事与华大基因同样业务,已经没有基本道的竞争优势, 面临十分严重的局面。
因为单纯从成本角度,得益于华大智造的测序仪及通用测序试剂的等精度低成本,华大基因的售价已经击穿竞争对手的成本。
全基因组测序200美元/例,已经屏蔽掉诺禾致源以及贝瑞基因此等科技服务领域的客户。 352元/例的NIPT已经等于或者低于贝瑞基因的成本线。
4.2同行需要思考的问题
以上并不是等于直接封杀贝瑞基因或者诺禾致源的活路,但其过去的市场被抢是必然的结果。因此,做好自己的细分市场的定位将是毫无疑问的必然的事情。
同时,基于所有的高等级医院并没有真实完整熟练的开展基因测序技术,总体上仅取样本以及其他复杂环境导致——基因检测公司总体上掌握基因测序与分析技术,但不具备华大基因的成本优势的前提下依据具有价值,会有一定的生存空间。
4.3 ILMN 的代理商
代理ILMN 不具有成本优势;一定程度上,只是ILMN 编制的全球利益链的一个环节与工具而已。
ILMN 在中国的利益网络已经由华大基因200美元/例的全基因测序及353元/例的NIPT 被彻底打破。
从国家利益与社会利益角度看,其以及其代理已经没有太多存在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因为不符合历史与时代的潮流,也不符合生产力的发展需要,也不符合社会的需求。
4.4 总结
以上并不是否定基因测序行业的发展。相反,21世纪,生物行业最兴旺最有潜力。
$圣湘生物(SH688289)$ 的网站几乎以华大基因的网站为模板,就是一个同行看好基因测序行业的最佳证明。
5 测序仪及通用测序试剂对行业的准公共产品的性质
华大集团(包括MGI +BGI 以及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等)致力于将基因测序的成本降下来,这是科技与20 年努力及胜利的结果;最终将有益于基因行业发展,有利于基因科技为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华大基因以及华大智造提供的基因测序仪以及尤其通用测序试剂,总体上相对于竞争对手ILMN 十分优惠,在性质上系基因测序行业的准公共产品。
在目前基因测序市场容量有限的前提下,不谋求暴利,从而有利于下游基因检测与研发公司开发下游广阔的产品并获取适当的利润,将建立和谐生态系统;将共同致力于基因科技为人民的健康保驾护航。
部分投资者,尤其是一些机构投资者对此等事项缺少必要认知,对中国基因科技的进步缺少自行,对ILMN 总是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确定错误的投资对象。有必要及时修正自己的认知错误。
6 华大基因历史以来最为清晰的未来已经完整呈现
事实上,华大基因提供了历史以来最清晰的未来发展画面。
6.1 华大基因,不只是基因测序,基因测序只是一个部分而已。
6.2 精准医学产业中心
(河北廊坊+河北保定+北京大兴等)是综合性的产业化项目,不仅包括基因测序服务,也包括科学与技术研究+IVD 试剂生产+ 体外试剂的仪器生产+ 教育培训(基本目的是为医院使用测序仪服务,为基因组学爆炸性增长服务)
6.3 扩大产能项目,三年再造一个2019年的华大基因
青岛等扩大产能的项目,三年左右,增加100%产能,匹配行业的增长与社会对基因测序等的增长需求,未来三再造一个2019年的华大基因。
现状:检测(PCR + 基因测序+质谱 等)+ IVD 制造+仪器制造+精准医学解决方案系统供应商;
未来:检测+ IVD 制造+仪器制造+ 精准医学运营商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10 09:49
-
一文搞懂【量子科技】产业链(附上中下游上市公司名单)
2025-11-10 09:49
-
小白必看:红利指数、红利指数基金、红利类ETF分别是什么?
2025-11-10 09:49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