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据要素市场对科大讯飞、海康威视等企业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8-12 13:29阅读:204
2021年7月5日,广东省印发《广东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方案》,次日,深圳市发布《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这标志着数据要素市场建设已经进入到落地阶段。《财经》杂志在相关报道中指出,当前深圳已经在筹备数据交易所等多项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商业银行、数据基础设施供应商等机构均参与其中,预计今年年底可开始公共数据交易。最令人期待的是,文中指出更高层面的指导意见正在酝酿之中,最快将于年内出台。这意味着,一旦相关指导意见出台,数据要素市场概念极有可能成为资本市场中新的热点。所以,笔者就结合现有政策,来聊一聊数据要素市场的建立,对科大讯飞、海康威视等拥有海量数据资源企业的影响。
| 数据要素已经正式被定义为生产要素之一,相关政策的相继出台预示着数据资源资产化将会成为现实
在进入主题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下数据要素的概念以及相关的政策。
截至目前,人类社会先后经历了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目前正处于数字经济时代初期。在农业经济时代,土地和劳动力是主要生产要素,而工业经济时代则以资本、技术和管理为主要生产要素。数字经济时代正是在前两者的基础之上,借助数字技术,将传统生产要素市场以及物品与服务市场的运转予以数据化,通过AI等技术手段进行数据分析,提高了整个经济体的运转效率,从而实现生产力的提升。相比于传统生产要素有限的增长与供给,数据要素具有可复制、可共享、无限增长和供给等优势,其对于国家、企业、个人的影响也必然超越其他生产要素。
早在2020年4月,在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数据第一次被定义为生产要素。在《意见》中的第二十条至二十二条以“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为主旨,着重强调了“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以及“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防护”。在第二十一条中明确指出了要支持构建农业、工业、交通、教育、安防、城市管理、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规范化数据开发利用的场景,推动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车联网、物联网等领域数据采集标准化。这里不禁让人联想到科大讯飞、海康威视等企业在相关领域的终端基础设施布局,未来这些企业将掌握海量数据资产。
在广东省印发的《行动方案》中,明确指出在2021年底要初步构建统一协调的公共数据运营管理体系,并推动数据交易所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到2022年底,要打造成为全国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和市场化配置改革先行区。在深圳市印发的《数据条例》中,明确了数据的权益范围和类型,确立个人数据处理原则,规范了数据要素市场化行为,为市场的发展在法律层面提供了保障。
| 科大讯飞与海康威视在高附加值的价值链环节均有布局,两者高质量的数据资源具有极强的交易价值
从理论角度来看,数据既是一种资源,也是一项资产,只是前者是自然维度的范畴,后者属于经济维度。建立数据要素市场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数据流动的价值或者让数据在流动中产生价值。数据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产物,交易市场还处于萌芽期,尤其是在权属界定层面尚不清晰,相关法律法规仍不完善的情况下,由此导致在安全性以及交易机制等问题上存在一定的系统性风险。同时,由于中国在数字经济时代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是同步的,因此无法像工业时代那样照搬或者借鉴他国经验。
从数据要素市场的价值链环节来看,可以分为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加工、数据流通、数据分析、数据应用、生态保障七大环节。其中,像科大讯飞、海康威视等拥有数据终端的企业处于数据采集环节,也就是价值链的上游,其附加值相对较高。当然,两者还同时涉及数据加工、数据分析、数据应用等环节,可以说是全价值链布局。其中,数据分析、数据应用环节的附加值同样较高。
从数据类型上来看,两者凭借在教育、医疗、智慧城市、安防等领域的竞争力,对组织或个人在日常经营、工作以及生活活动中的数据进行采集,也就是内部数据采集。其相比于通过爬虫技术、埋点检测技术等实现的外部数据采集拥有更高的供给价值。其中教育、医疗等领域属于中敏感度数据,智慧城市、安防等领域属于低敏感度数据或公开数据,前者对于数据安全性的要求更高,需要企业通过安全多方计算、联邦学习等技术手段进行处理,从而能够在流通环节中产生更高的溢价。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科大讯飞、海康威视凭借在相关领域的数据终端,成为市场中数据资源的供给者,通过大数据交易平台等中间商或者企业自建的数据开放平台与下游客户相连接,其中中间商主要以交易分成(比如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以4:6的比例与供应商分成)和数据增值收益为主要盈利模式,供应商则以出售、出租以及保留数据增值权的出售三种方式为主。
在交易过程中,数据质量决定了交易价格。数据量、数据种类、数据完整性、数据时间跨度、数据实时性、数据深度、数据覆盖度、数据稀缺性等是主要质量评价指标。对于科大讯飞、海康威视而言,其在各个领域的数据质量极佳,上述评价指标几乎完全符合,而且在各自领域中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因此两者的数据资源理论上具有显著的溢价能力。
根据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数据显示,数据要素市场规模“十三五”期间的复合增长率超过30%,预计到“十四五”期间市场规模将达到1749亿元,复合增长率为26%。对于科大讯飞与海康威视而言,一旦数据要素市场得以建立,凭借优质的数据资源质量以及行业的高速发展,叠加5G、人工智能、VR/AR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数据需求的大幅提升,仅仅在数据资源领域,两者就拥有着广阔的成长空间。
| 未来数据资源在财务层面上将被确认为企业的资产,由于数据的“生产”成本极低,科大讯飞与海康威视的盈利能力将得到大幅提升
由于当前数据资源在权属确定等问题上尚不明确,同时市场体系的建设仍处于引入阶段,数据资源的价值无法得以量化,因此,作为生产要素的数据资源无法像土地、劳动力等传统生产要素那样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体现。
不过,从未来的视角来看,一旦数据要素市场得以建立,数据资源将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同时也可以可靠计量,这就满足了会计准则中资产确认的基本条件。即使数据在所有权上不属于企业,根据无形资产的定义(企业拥有或控制),对于那些非出售用途(比如用于算法模型的训练)的数据资产也可以确认为无形资产,这意味着与数据“生产”相关的成本等将被资本化,继而提升企业的毛利率。如果没有确切证据表明这些无形资产使用寿命有限的,将不会计提摊销。
从存货的视角来看,如果数据的所有权归属于企业,那么用于出售用途的数据资源将被确认为存货。由于“生产”数据的边际成本极低,因此其对于营运资源的占用有限。从计量的角度来看,数据资源很可能以“bit”为单位(或者其它单位)进行计价,随着数据规模的指数级增长,在生产成本主要以固定成本为主的情况下,单位存货成本将趋近于零。这就意味着如果数据质量足够优质,能够产生一定的溢价,基于数据资源可复制性的特征,那么数据业务的毛利率在理论上将至少在90%以上,甚至趋近于100%。如果这一假设成立,那么两者的盈利能力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继而,两者的ROE水平必将再上一个台阶,尤其是财务指标极为出色的海康威视,大概率将超过40%。
说到这里,市场对于科大讯飞、海康威视这种以BG端订单业务为主的企业的成长性的担忧,也就迎刃而解了——只要数据要素市场得以建立(在国家的主导下,发展趋势不可逆),两者即使C端业务表现不佳,其也能够凭借数据业务来延续企业的增长,而且这种延续是建立在数据资源垄断的基础之上,具有极为深厚的护城河。同时,也不再是一次性交易,而是像水电等资源一样,拥有长久的需求。
最后想说,虽然数据要素市场当前仍处于“概念”阶段,但在国家已经明确将数据列为生产要素以后,其未来必然会进入到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并将改变企业的商业模式以及盈利能力,唯一的不确定因素就在于时间。不过,一旦相关政策法规颁布,在财务报表“大变样”和商业模式彻底改变的预期下,数据要素概念相关企业的股价,必将出现爆发式的增长。届时,再回头看,今天的科大讯飞与海康威视,就是白菜价。
低佣股票开户入群V:442557803
低佣股票开户入群V:442557803
低佣股票开户入群V:442557803
温馨提示: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中信证券现在可以买黄金吗?有人知道吗?
2025-11-03 09:31
-
北交所怎么开户?如何开通北交所交易权限?
2025-11-03 09:31
-
一文搞懂一条产业链——【通信设备及服务】
2025-11-03 09:31


当前我在线

分享该文章
